脑卒中:认识与预防,守护健康每一步

脑卒中:认识与预防,守护健康每一步

张巧亚  扶沟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

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健康成为了人们最为珍视的财富之一。然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环境因素的复杂多变,一系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渐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中脑卒中(俗称中风)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而备受关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脑卒中的基础知识、症状表现、风险因素、预防策略以及急救措施,帮助读者全面认识这一疾病,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有效措施,守护自身及家人的健康。

一、脑卒中的基础认知

1.1 定义与分类

脑卒中,简而言之,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闭塞,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入大脑或血液溢出脑组织,进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甚至死亡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根据病因不同,脑卒中主要分为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也称为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出血性脑卒中则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组织间隙或蛛网膜下腔所致。

1.2 流行病学特征

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居高不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约有数百万人因脑卒中而失去生命或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在中国,脑卒中更是已成为导致居民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原因,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1.3 病理生理机制

脑卒中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例,其病理生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首先,脑血管发生狭窄或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流减少或中断;随后,脑组织因缺氧而发生一系列代谢变化,如能量耗竭、离子失衡、自由基生成等;最终,这些变化导致神经元细胞死亡,脑组织功能受损。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则更为复杂,涉及血管破裂、血肿形成、颅内压增高等多个环节。

二、脑卒中的症状表现

脑卒中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且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都会有一些先兆症状或体征出现。这些症状通常被称为中风前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预警信号。

2.1 常见症状

·     肢体无力或麻木:患者可能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感,无法自主活动或感觉减退。

·     言语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清、表达困难或无法理解他人言语。

·     面部歪斜:一侧面部肌肉瘫痪,导致嘴角下垂、流口水等症状。

·     视力障碍:突然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或复视等症状。

·     头痛、眩晕: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剧烈头痛、眩晕等不适感。

·     行走不稳:由于肢体无力或共济失调等原因导致行走困难或摔倒。

2.2 识别“FAST”原则

为了快速识别脑卒中症状并及时就医,医学界提出了“FAST”原则:

·     FFace):观察面部是否对称,有无口角歪斜现象。

·     AArm):让患者平举双臂观察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下垂。

·     SSpeech):询问患者是否能清晰表达并理解他人言语。

·     TTime):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之一,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记录发病时间。

三、脑卒中的风险因素

脑卒中的发生与多种风险因素密切相关,这些风险因素既包括不可控因素(如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也包括可控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了解并控制这些风险因素对于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3.1 不可控因素

·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血管逐渐老化,脑卒中风险增加。

·     性别:男性在中年以后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但女性在绝经后发病率逐渐上升。

·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脑卒中病史者患病风险较高。

3.2 可控因素

·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壁损伤、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     糖尿病:高血糖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并增加血液黏稠度,从而增加脑卒中风险。

·     高血脂:血脂异常可导致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形成斑块,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

·     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促进血栓形成。

·     饮酒过量: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和心脏肥大等改变增加脑卒中风险。

·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和血液黏稠度增加。

·     肥胖: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与脑卒中密切相关。

饮食不健康: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饮食习惯会增加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从而加剧血管损伤和动脉硬化的风险。

3.3 其他因素

·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Fib)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会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血液在心房内淤积,容易形成血栓。当这些血栓脱落并随血液循环进入脑部时,就可能引发缺血性脑卒中。

·     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是向大脑供血的主要血管之一。如果颈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氨基酸的代谢产物,当其水平过高时,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     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夜间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长期如此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脑卒中风险因素的发生率。

四、脑卒中的预防策略

鉴于脑卒中的严重后果和复杂的多因素致病特点,预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医疗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4.1 控制危险因素

·     高血压管理: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在理想范围内。

·     糖尿病管理:通过饮食调整、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等手段,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血管损伤。

·     血脂管理:对于血脂异常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等方法降低血脂水平。

·     戒烟限酒:彻底戒烟,限制酒精摄入,避免酗酒。

4.2 健康生活方式

·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等;减少盐、糖和脂肪的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同时结合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     控制体重:通过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保持适宜的体重范围,避免超重和肥胖。

·     充足睡眠:保证每晚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和睡眠不足。

4.3 定期体检与筛查

·     定期体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

·     专项筛查:对于高危人群(如有脑卒中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应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TCD等脑血管筛查项目,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血管病变。

4.4 心理调适与社会支持

·     保持积极心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及时寻求家人或朋友的帮助和支持。

·     减少压力: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节奏,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期紧张状态;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来放松身心。

4.5 特殊群体关注

·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更容易受到脑卒中的威胁。因此,应特别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提供必要的医疗和社会支持。

·     孕妇与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和产褥期感染等因素可能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因此,孕妇和产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和产后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五、脑卒中的急救措施

脑卒中发病急、进展快,因此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和减少残疾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急救步骤:

5.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一旦发现有人出现脑卒中症状(如FAST原则中的任何一项),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如120)并告知患者症状。同时保持冷静,按照急救人员的指示进行操作。

5.2 保持患者平躺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应将患者平躺于安全舒适的地方,避免头部受到震动或挤压。如果患者呕吐,应将头偏向一侧以防止窒息。

5.3 避免自行用药或移动患者

除非急救人员指示,否则不要给患者服用任何药物或进行任何治疗性操作(如放血、针刺等)。同时避免移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或造成二次伤害。

5.4 记录发病时间

尽可能准确地记录患者发病的时间点。这对于医生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5.5 陪同就医

在患者被送往医院的过程中,最好有家人或朋友陪同以便及时提供病情信息和支持。同时准备好患者的医保卡、身份证等证件以便办理入院手续。

六、结语

脑卒中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视。但通过提高认识、控制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我们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并改善患者的预后。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健康每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