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的护理要点

重症患者的护理要点

田群群  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

重症患者通常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密切的监护。精心的护理对于提高重症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重症患者的护理要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护理需求。

一、重症患者的特点

1.病情危重

重症患者的病情往往非常严重,可能涉及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例如,重症肺炎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表现。

2.生命体征不稳定

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常常不稳定。可能出现高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情况。

3.意识障碍

部分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昏迷、嗜睡、谵妄等。意识障碍会影响患者的沟通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增加护理难度。

4.营养需求高

由于病情严重,重症患者的身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对营养的需求较高。但由于患者可能存在吞咽困难、胃肠功能障碍等问题,营养摄入往往不足。

5.感染风险高

重症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此外,各种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等,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二、重症患者的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监测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设定合适的监测频率,如每15分钟至1小时监测一次。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异常变化,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意识状态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等。意识状态的变化可能提示病情的恶化或好转,如昏迷患者出现躁动可能是病情好转的迹象,而清醒患者突然出现昏迷则可能是病情恶化的表现。

3.液体平衡监测

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包括输液量、尿量、呕吐物量、引流量等。维持患者的液体平衡对于预防和治疗休克、肾衰竭等并发症至关重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调整输液速度和种类,避免输液过多或过少。

4.实验室检查结果观察

密切关注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感染,血红蛋白下降可能提示出血等。及时将异常结果报告医生,并根据医嘱进行处理。

(二)呼吸道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要定期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引起呼吸道感染。对于未行气管插管的患者,要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2.氧气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氧饱和度,给予合适的氧气治疗。可以选择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无创正压通气等方式。在氧气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血氧饱和度,调整氧气流量和浓度,确保氧气治疗的效果。

3.人工气道管理

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要做好人工气道的管理。定期更换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保持气道的清洁和湿润。避免气道堵塞、移位、脱出等情况的发生。

(三)管道护理

1.中心静脉置管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是重症患者常用的输液和监测手段。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敷料,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避免导管堵塞、移位、脱出等情况的发生。在使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时,要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压力,避免发生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

2.导尿管护理

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做好导尿管的护理。定期更换导尿管和尿袋,保持尿道口的清洁。观察尿液的颜色、量、性质等,及时发现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在拔管前,要进行膀胱功能训练,避免拔管后出现尿潴留。

3.各种引流管护理

重症患者可能留置各种引流管,如胸腔闭式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胃肠减压管等。要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等,及时发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在更换引流袋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四)营养支持

1.评估营养状况

在开始营养支持前,要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包括体重、身高、血清蛋白水平、氮平衡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2.选择营养支持方式

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方式主要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是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具有符合生理、安全、经济等优点。但对于存在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能需要选择肠外营养。在选择营养支持方式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胃肠道功能、营养需求等因素。

3.实施营养支持

在实施营养支持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营养支持的安全和有效。对于肠内营养患者,要注意控制营养液的温度、浓度和速度,避免引起胃肠道不适。对于肠外营养患者,要注意营养液的配制和输注,避免发生感染、血栓等并发症。

(五)心理护理

1.评估心理状态

重症患者由于病情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往往会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要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为心理护理提供依据。

2.提供心理支持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可以通过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的诉说、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等方式,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同时,要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病情和治疗进展,增强患者的信心。

3.创造良好的环境

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可以通过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光线等,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同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患者受到外界的干扰。

(六)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压疮预防

重症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压疮。要定期为患者翻身、更换体位,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和摩擦。对于高危患者,可以使用气垫床、减压敷料等预防压疮的发生。

2.深静脉血栓预防

重症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血液高凝状态等原因,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要定期为患者进行肢体活动,如按摩、被动运动等,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危患者,可以使用抗凝药物、弹力袜等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3.感染预防

重症患者的感染风险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加强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定期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预防感染的发生。同时,要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三、家庭护理要点

1.环境准备

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家庭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

2.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3.生活护理

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洗漱、穿衣、进食等。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定期为患者洗澡、更换衣物。

4.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意识状态、饮食、睡眠等。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5.心理护理

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

6.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四、护理人员的要求

1.专业知识和技能

护理人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重症患者的护理要点和操作规程。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

2.责任心和爱心

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关心和爱护患者。要认真履行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医生、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要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

4.应急处理能力

护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处理。

总之,重症患者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通过精心的护理,可以提高重症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为患者的健康和幸福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