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中医内科应对之策

糖尿病的中医内科应对之策

高改 南阳南石医院

在当今社会,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在糖尿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中医内科对于糖尿病的应对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本文将深入探讨糖尿病的中医内科应对之策,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古老医学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价值。

一、糖尿病的中医认识

(一)病名及历史渊源

中医虽无 “糖尿病” 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 “消渴” 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 “消渴” 的记载,如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此后,历代医家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二)病因病机

禀赋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尤其是肾脏亏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内在基础。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上燔心肺则烦渴多饮,中灼脾胃则消谷善饥,下耗肾关则尿多味甜。

饮食不节

长期过食肥甘厚味、醇酒辛辣等食物,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发为消渴。

情志失调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导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灼伤肺胃阴津,发为消渴。

劳欲过度

过度劳累、房事不节等,可损伤肾脏,导致肾阴亏虚,虚火内生,发为消渴。

(三)临床表现

中医将消渴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类型。上消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口干舌燥;中消主要表现为多食易饥,形体消瘦;下消主要表现为尿频量多,尿如脂膏。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常伴有乏力、自汗、盗汗、手足麻木、视力模糊等症状。

二、中医内科对糖尿病的诊断

(一)望诊

望面色

糖尿病患者面色多暗淡无光,或面色潮红。若面色黧黑,多为肾虚;面色潮红,多为阴虚火旺。

望舌苔

舌苔可反映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糖尿病患者舌苔多为黄腻或白腻,提示体内有湿热;若舌苔少或无苔,多为阴虚。

望脉象

脉象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糖尿病患者脉象多为细数或弦数,提示体内有热或阴虚。

(二)闻诊

闻诊主要是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来判断病情。糖尿病患者声音多低微,呼吸多急促,若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多为肺燥。

(三)问诊

问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来了解病情。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乏力、自汗、盗汗等症状,医生还会询问患者的家族病史、发病时间、治疗情况等。

(四)切诊

切诊主要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病情。医生通过触摸患者的寸口脉、趺阳脉等部位,来了解患者的脉象变化。糖尿病患者脉象多为细数或弦数,趺阳脉减弱或消失,提示下肢血液循环不良。

三、中医内科对糖尿病的治疗

(一)辨证论治

上消(肺热津伤证)

症状:口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加减。常用药物有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藕汁等。

中消(胃热炽盛证)

症状: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苔黄燥,脉滑实有力。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方药:玉女煎加减。常用药物有石膏、知母、生地、麦冬、牛膝等。

下消(肾阴亏虚证)

症状:尿频量多,尿如脂膏,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润燥止渴。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常用药物有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等。

下消(阴阳两虚证)

症状: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常用药物有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等。

(二)针灸治疗

体针

根据病情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常用穴位有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上消可加刺少商、鱼际等穴位;中消可加刺中脘、内庭等穴位;下消可加刺关元、气海等穴位。

耳针

选取耳穴内分泌、胰、肾、三焦等进行针刺或贴压王不留行籽等。

(三)推拿治疗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常用手法有揉法、按法、推法、拿法等。可选取背部的膀胱经、腹部的任脉、下肢的脾经、肾经等进行推拿。

(四)食疗

饮食原则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遵循控制总热量、合理搭配、定时定量的原则。应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盐等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食疗方

(1)山药粥:山药 50 克,粳米 50 克。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与粳米一起煮粥食用。具有健脾益胃、补肾固精的作用。

(2)苦瓜炒鸡蛋:苦瓜 200 克,鸡蛋 2 个。将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块,鸡蛋打散备用。锅中放油烧热,倒入鸡蛋液炒熟,盛出备用。锅中再放油烧热,放入苦瓜块翻炒至熟,加入炒好的鸡蛋,加盐调味即可。具有清热解暑、滋阴润燥的作用。

(3)玉米须茶:玉米须 30 克。将玉米须洗净,加水煎煮,代茶饮用。具有利水消肿、降糖降脂的作用。

四、中医内科对糖尿病的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戒烟限酒,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的伤害。

合理饮食

控制饮食,避免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等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

调节情志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旅游、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血糖、尿糖等指标,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及时进行治疗。

(二)调护

病情监测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尿糖、血压、血脂等指标,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运动锻炼

适度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助于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

皮肤护理

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干燥、瘙痒,应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以免引起皮肤破损感染。

足部护理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足部病变,应注意足部护理。每天检查足部,观察有无皮肤破损、溃疡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硬底鞋等;每天用温水泡脚,促进足部血液循环。

五、结论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中医内科在糖尿病的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针灸、推拿、食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同时,中医内科还注重糖尿病的预防与调护,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调节情志、定期体检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中医内科的优势,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