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预警信号:别让身体“累垮”在无声中

心力衰竭的预警信号:别让身体“累垮”在无声中

师磊 开封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问题,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对心脏的结构造成影响,引发心脏收缩能力和舒张能力的下降。心脏就像是一个“水泵”,不停地通过动脉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同时接受静脉从周围组织脏器输送回心脏的血液。一旦这个“水泵”的功能减退,身体的血液循环就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外周循环的容量供应不足,而局部产生血液淤积,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本文旨在介绍心力衰竭的预警信号及其相关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预防这一疾病。

一、心力衰竭的基本概念

心力衰竭并不是指心脏停止跳动,而是指心脏的输出血量不能满足身体代谢的需要,或者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导致身体其他组织淤血肿胀。心衰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心脏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心脏外的神经内分泌、炎症、氧化应激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生理功能的不同,心力衰竭可以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两者可以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引起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引起水肿、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二、心力衰竭的预警信号

心力衰竭的症状多种多样,且严重程度不一,但通常都会有一些明显的预警信号。了解这些信号,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心衰的踪迹,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1.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在较重的体力劳动时发生呼吸困难,休息后很快消失。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在轻度体力活动时就感到呼吸困难,严重者在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以致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休息。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另一种表现,患者常在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被迫坐起。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呼吸窘迫和口唇紫绀。

2. 乏力、运动能力下降

心衰患者经常并且早期就可以出现疲乏无力、运动能力下降等症状。这些症状与心脏输出血量减少、身体各器官和组织缺氧有关。

3. 水肿

心衰引起的水肿多先见于身体低垂的部位,比如下肢,卧床患者常表现在腰、背及尾椎骨周围等部位,按压可出现凹陷,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全身水肿。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胸腹腔积液。与肾脏引起的浮肿不同,心衰引起的水肿是由于体循环淤血导致的。

4. 咳嗽和咳痰

心衰患者常常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或泡沫痰,严重者可表现为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痰,多与呼吸困难并存。这些症状是由于心衰引起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渗出所致。很多患者常被误诊为肺部感染。

5. 其他症状

心衰患者还可有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失眠、心慌等不特异的症状。严重心衰引起脑缺氧时,患者还可出现嗜睡、眩晕、眼前发黑、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此外,心衰还会影响全身脏器的功能,如肾血管灌注不足可致肾功能异常,肝脏长期处于淤血缺氧的状态可致心原性肝硬化,肺部淤血可增加呼吸道感染概率,长期卧床的患者下肢静脉易形成血栓。

三、心力衰竭的病因

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病因。了解这些病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心衰。

1. 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异常

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异常是引起心衰最主要的病因。其中,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心肌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心室扩大,是心衰的常见病因。

2. 心血管疾病

各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左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等,若不给予及时科学诊治,病情进展恶化也可导致心衰。这些疾病会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能力。

3. 非心血管疾病

除心血管疾病外,非心血管疾病也可导致心衰。例如,肺部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等,都可能对心脏造成损害,引发心衰。

4. 药物因素

一些治疗肿瘤药物、抗抑郁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也可导致或加重心衰。这些药物可能对心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影响心脏的功能。

5. 不良生活习惯

酗酒也是导致心衰的一个重要因素。酒精性心肌病的发病与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有密切关系。有10年以上大量饮酒史、出现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能排除其他心脏病的患者应考虑本病。

四、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治疗

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只要我们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并在发病后及时治疗,就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1. 预防措施

· 减少诱因: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按时规律用药,避免发生各种心律失常。

· 控制病因:出现急性心绞痛、心梗、心脏瓣膜疾病等要及时就医;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减少对心肌的损伤。

· 生活防护:低钠饮食,经常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戒烟限酒,避免过度肥胖。

2.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利尿剂可消除水钠潴留,改善淤血,缓解呼吸困难及水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等药物都可以降低心衰再住院和心血管死亡风险。这些药物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根据患者血压、心率、肾脏功能等给予个体化用药。

· 器械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心衰反复加重的情况,可以考虑综合治疗措施以及外科治疗手段。如心脏起搏器、除颤器、左室辅助装置等。

· 心脏移植: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心脏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中国的心脏移植整体五年存活率要高于国外。

五、心力衰竭患者的日常护理

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长期规范化用药,并改变生活方式,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日常护理的建议:

· 遵医嘱服药:心衰患者需要长期规范化用药,因此一定要遵医嘱服药。不要随意改变药物剂量和种类。如果患者服药后出现副作用,要及时询问医生,不要自行停药,更不要擅自服用其他药物。建议使用用药列表、标记剂量的药盒、闹钟、服药日志等来帮助每日准时服药。

· 改变生活方式:戒除不良嗜好,包括吸烟、饮酒、药物依赖等。要尽快就诊于心衰专科,由专科医生开具治疗症状及改善预后的药物。

· 定期门诊随访:患者自身疾病状况变化,如感冒、腹泻、血糖升高等都需要给予相应治疗。因此,心衰患者需要定期门诊随访,及时监测病情变化。

· 限制液体摄入量:严重心衰患者摄入液体量限制在每天1.5~2.0升,有助于减轻症状并缓解肺淤血。液体摄入量包括来自输液、饮水、汤、粥、蔬菜、水果中的水分,并非仅是饮水量。

· 注意休息与运动:心衰加重期患者应该卧床休息,可在床上做下肢被动运动以预防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情况改善后,可参与一些心脏能够承受的、力所能及的活动,但切勿操之过急,注意循序渐进。

六、结语

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只要我们了解心衰的预警信号、病因和治疗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措施,就可以有效降低心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心脏健康,让生命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