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怎么回事?一解女性疑惑

子宫肌瘤是怎么回事?一解女性疑惑

喻丽丽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

在女性的生殖系统疾病中,子宫肌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它常常给女性带来诸多疑惑和担忧,那么子宫肌瘤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

一、子宫肌瘤的定义与分类

子宫肌瘤,又称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它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

根据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子宫肌瘤可分为以下几类:

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子宫肌壁内,周围均被肌层包围,是最常见的类型,占 60% - 70%。

浆膜下肌瘤: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突出于子宫表面,约占 20%。若肌瘤继续向浆膜面生长,仅有一蒂与子宫相连,称为带蒂浆膜下肌瘤;若蒂扭转,可引起急性腹痛。

黏膜下肌瘤:肌瘤向子宫黏膜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仅为黏膜层覆盖,约占 10% - 15%。此型肌瘤易形成蒂,在宫腔内生长犹如异物,常引起子宫收缩,肌瘤可被挤出宫颈外口而突入阴道。

二、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

目前,子宫肌瘤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激素水平

(1)雌激素:雌激素是促使子宫肌瘤生长的主要因素。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升高时,可刺激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从而形成子宫肌瘤。例如,在生育年龄,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也较高;而在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肌瘤通常会逐渐萎缩。

(2)孕激素:孕激素也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研究发现,孕激素可促进子宫肌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增加肌瘤的生长速度。

遗传因素

部分研究表明,子宫肌瘤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子宫肌瘤患者的女性,其发病风险可能会增加。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激素代谢、细胞生长调控等途径,促使子宫肌瘤的发生。

年龄因素

子宫肌瘤多发生于 30 - 50 岁的女性,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相对较高,生殖系统功能较为活跃,容易发生子宫肌瘤。而在青春期前和绝经后,子宫肌瘤的发病率较低。

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

(1)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可能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增加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此外,缺乏维生素 D 和维生素 E 等营养素也可能与子宫肌瘤的发生有关。

(2)压力与情绪: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激素水平紊乱,从而增加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

(3)环境污染:长期接触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如农药、重金属、化学物质等,可能对女性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

三、子宫肌瘤的症状

子宫肌瘤的症状因肌瘤的大小、位置、数量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许多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被发现患有子宫肌瘤。常见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月经改变

(1)月经量增多: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肌瘤可使子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影响子宫的收缩,从而导致月经量增多。此外,黏膜下肌瘤容易发生坏死、溃疡,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也会导致月经量增多。

(2)月经周期缩短:肌瘤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脱落和修复,导致月经周期缩短。

(3)经期延长:由于月经量增多和子宫收缩不良,经期可能延长。

腹部肿块

当肌瘤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可以在下腹部摸到肿块。肿块一般质地较硬,形状不规则,可活动。清晨膀胱充盈时,肿块更为明显。

白带增多

肌瘤可使子宫腔面积增大,腺体分泌增多,导致白带增多。如果伴有感染,白带可呈脓性,有异味。

压迫症状

(1)尿频、尿急:较大的肌瘤向前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如果肌瘤较大,还可能导致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2)便秘:向后压迫直肠,可引起便秘、排便困难等症状。

(3)下肢水肿:巨大的肌瘤可压迫盆腔血管和淋巴管,导致下肢水肿。

疼痛

一般情况下,子宫肌瘤不会引起疼痛。但当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或黏膜下肌瘤脱出子宫颈口时,患者可出现剧烈腹痛。此外,带蒂的浆膜下肌瘤发生扭转时,可引起持续性腹痛。

不孕与流产

肌瘤可能影响受精卵的着床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不孕或流产。尤其是黏膜下肌瘤,对生育的影响较大。

四、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

妇科检查

医生通过妇科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子宫的大小、形状、质地以及有无肿块等。对于较大的肌瘤,可在腹部摸到肿块;对于较小的肌瘤,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可以触及子宫增大或有结节感。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子宫的大小、形态、肌瘤的位置、数量、大小以及内部回声等。超声检查分为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两种,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小肌瘤的检出率更高。

磁共振成像(MRI)

MRI 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对于判断肌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恶变等具有重要价值。但 MRI 检查费用较高,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宫腔镜检查

对于黏膜下肌瘤,宫腔镜检查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宫腔镜可以直接观察宫腔内的情况,明确肌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并可同时进行治疗。

病理检查

对于疑似恶变的子宫肌瘤,需要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通过手术切除肌瘤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以确定肌瘤的性质。

五、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子宫肌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肌瘤的大小、位置、数量以及生育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观察随访

对于无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特别是接近绝经期的女性,一般无需治疗,可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观察肌瘤的变化。如果肌瘤在观察期间没有明显增大或出现症状,可以继续观察。

药物治疗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GnRH-a 可以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从而使肌瘤缩小。但 GnRH-a 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潮热、盗汗、阴道干燥等,且停药后肌瘤可能会再次增大。因此,GnRH-a 一般用于手术前的预处理或症状严重但暂时不适合手术的患者。

(2)米非司酮:米非司酮是一种孕激素拮抗剂,可以抑制肌瘤的生长。但长期使用米非司酮可能会引起子宫内膜增生等副作用,因此也需要谨慎使用。

手术治疗

(1)肌瘤切除术: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手术可以切除肌瘤,保留子宫。但肌瘤切除术可能会复发,尤其是多发性肌瘤患者。

(2)子宫切除术:对于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怀疑肌瘤有恶变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可以彻底治愈子宫肌瘤,但会使患者失去生育能力,同时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导管将栓塞剂注入子宫动脉,阻断肌瘤的血液供应,使肌瘤缺血坏死而缩小。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疼痛、发热、感染等。

六、子宫肌瘤的预防措施

虽然子宫肌瘤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以下措施可能有助于降低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2)适量运动:坚持每周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跑步、瑜伽等,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调节内分泌系统。

(3)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可能影响女性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加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

(4)控制体重:避免肥胖,保持合理的体重,有助于降低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

调节情绪,减轻压力

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激素水平紊乱。因此,女性应学会调节情绪,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定期体检

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子宫肌瘤。对于有子宫肌瘤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女性,更应加强体检的频率。

总之,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了解子宫肌瘤的定义、发病原因、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有助于女性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一疾病。同时,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调节情绪、定期体检等措施,可以降低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如果发现患有子宫肌瘤,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