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之糖尿病调养: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中医内科之糖尿病调养: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冯丹美  方城县人民医院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日益丰富,但传统中医在糖尿病的调养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价值。中医内科以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念,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调养方法,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助力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二、糖尿病的现代认识

(一)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1.胰岛素抵抗: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使得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

2.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

(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

2.不典型症状:皮肤瘙痒、视力模糊、手脚麻木或刺痛、伤口愈合缓慢等。

3.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

4.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

(四)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同时,糖化血红蛋白也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糖化血红蛋白≥6.5%可诊断为糖尿病。

三、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一)病名及历史沿革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历史悠久,在古代文献中,糖尿病被称为“消渴”。《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消渴病的记载,如“二阳结谓之消”“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此后,历代医家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二)病因病机

1.禀赋不足: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尤其是肾阴亏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内在基础。

2.饮食不节:长期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煿之品,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发为消渴。

3.情志失调: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灼伤津液,发为消渴。

4.劳欲过度:过度劳累、房事不节等,损伤肾精,导致肾阴亏虚,虚火内生,上燔心肺,中灼脾胃,下劫肝肾,发为消渴。

(三)辨证分型

1.上消:肺热津伤证。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2.中消:胃热炽盛证。主要表现为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3.下消:肾阴亏虚证。主要表现为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少苔,脉细数。

4.阴阳两虚证。主要表现为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怕冷,阳痿或月经不调,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四、中医内科糖尿病调养的原则

(一)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在调养过程中,要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调理。

(二)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确定证型,然后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例如,对于上消肺热津伤证,应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为治疗原则;对于中消胃热炽盛证,应以清胃泻火、养阴增液为治疗原则;对于下消肾阴亏虚证,应以滋阴补肾、润燥止渴为治疗原则。

(三)标本兼顾

糖尿病的调养既要注重缓解症状,控制血糖等标证,又要注重调理脏腑功能,扶正固本等本证。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治疗方案,做到标本兼顾。

(四)综合调养

中医内科糖尿病调养强调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饮食调养、运动调养、情志调养、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以达到最佳的调养效果。

五、中医内科糖尿病调养的方法

(一)饮食调养

1.控制总热量: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强度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合理分配到三餐中。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每日的总热量应比正常人群减少10%-20%

2.合理搭配食物:食物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清淡少盐,限制饮酒。

3.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但也是影响血糖的主要因素。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占总热量的50%-60%为宜。可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片、糙米等,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如糖果、蛋糕、油炸食品等。

4.控制脂肪的摄入量:脂肪的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20%-30%为宜。应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如橄榄油、玉米油、花生油等,避免食用动物油和肥肉。

5.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15%-20%为宜。可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避免食用过多的植物蛋白。

6.定时定量进餐:糖尿病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一般来说,每日三餐应定时定量,两餐之间可适当加餐,但加餐的热量应计入总热量中。

(二)运动调养

1.运动的好处

1)增强体质: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2)控制血糖:运动可以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血糖水平。同时,运动还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3)减轻体重: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减轻体重,降低血脂和血压,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改善心理状态: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运动的原则

1)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2)循序渐进: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应逐渐增加,避免突然剧烈运动,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3)持之以恒:运动应长期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长期坚持运动,才能达到良好的调养效果。

3.运动的方式

1)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降低血糖水平。

2)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代谢率,有助于控制血糖。

3)柔韧性训练:如瑜伽、太极拳等。柔韧性训练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预防运动损伤。

(三)情志调养

1.情志与糖尿病的关系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灼伤津液,发为消渴。同时,不良情绪还会影响患者的饮食、运动和治疗依从性,加重病情。

2.情志调养的方法

1)保持乐观心态:糖尿病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学会自我调节:当出现不良情绪时,患者应学会自我调节,如通过听音乐、看电影、读书、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3)寻求心理支持:患者可以向家人、朋友、医生等寻求心理支持,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获得理解和帮助。

(四)中药调理

1.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整体调节、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等优势。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改善机体的代谢状态,从而达到降低血糖、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2.常用的中药方剂

1)消渴方:适用于上消肺热津伤证。主要药物有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藕汁等。

2)玉女煎:适用于中消胃热炽盛证。主要药物有石膏、知母、牛膝、熟地、麦冬等。

3)六味地黄丸:适用于下消肾阴亏虚证。主要药物有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等。

4)金匮肾气丸:适用于阴阳两虚证。主要药物有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附子、肉桂等。

3.中药的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具有降血糖、调节血脂、抗氧化、保护胰岛β细胞等作用。例如,黄芪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黄连可以抑制α-葡萄糖苷酶,降低餐后血糖;葛根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等。

(五)针灸推拿

1.针灸治疗糖尿病的原理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经络气血,改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降低血糖、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2.常用的穴位

1)胰俞穴:位于背部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该穴位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效穴,具有调节胰腺功能的作用。

2)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该穴位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的作用。

3)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该穴位具有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安神定志的作用。

4)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该穴位具有滋阴益肾、壮阳强腰的作用。

3.推拿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1)腹部推拿:患者仰卧位,医者用手掌在患者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腹部推拿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有助于控制血糖。

2)背部推拿: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手掌在患者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按摩,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背部推拿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增强体质,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六、中医内科糖尿病调养的注意事项

(一)定期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随机血糖等。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二)遵医嘱用药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胃肠道不适、过敏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三)注意饮食卫生

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防止肠道感染。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四)预防感染

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因此,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同时,要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预防呼吸道感染。

(五)定期复查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复查,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眼底等。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七、结论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调养。中医内科以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念,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调养方法。通过饮食调养、运动调养、情志调养、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糖尿病的调养过程中,患者应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共同战胜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