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易染感染性疾病,家长该如何应对?

儿童易染感染性疾病,家长该如何应对?

徐如辉  固始县人民医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感染性疾病常常是家长们最为担忧的问题之一。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他们比成年人更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从而引发感染性疾病。那么,当面对儿童易染感染性疾病的情况时,家长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家长们提供详细的医学健康科普知识。

一、了解儿童易感染感染性疾病的原因

1.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

儿童的免疫系统在出生后逐渐发育,但在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免疫系统仍相对较弱。这使得他们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低,容易受到感染。例如,婴儿出生时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在出生后几个月内会逐渐消失,而自身产生抗体的能力尚未完全建立,此时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2.生活环境因素

儿童的生活环境也会增加他们感染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例如,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环境中,人员密集,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此外,家庭环境中的卫生条件、通风情况等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如果家庭卫生条件差,不注意通风换气,就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增加孩子感染的机会。

3.不良生活习惯

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使儿童更容易感染感染性疾病。比如,不勤洗手、挑食、睡眠不足等。不洗手容易使孩子接触到各种病原体,进而引发感染。挑食会导致孩子营养不均衡,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睡眠不足则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使他们更容易生病。

二、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

1.呼吸道感染

1)感冒:是最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由病毒引起。症状包括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发热等。一般来说,感冒具有自限性,多数情况下在一周左右可以自愈。但如果孩子出现高热不退、咳嗽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肺炎:可以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症状比感冒严重,除了咳嗽、发热外,还可能伴有呼吸急促、喘息、胸痛等。肺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2.胃肠道感染

1)腹泻:常见的原因有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症状主要是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如水样便、粘液便等),可能伴有呕吐、发热等。严重的腹泻会导致脱水,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胃肠炎:通常由不洁饮食引起,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如果孩子出现频繁呕吐、腹泻不止、脱水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3.皮肤感染

1)脓疱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脓疱,容易破溃、流脓。脓疱疮具有传染性,需要及时治疗,避免传染给他人。

2)湿疹继发感染: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孩子的皮肤如果抓破后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症状。

4.传染病

1)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症状是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可伴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手足口病多数情况下病情较轻,但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心肌炎等。

2)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症状包括发热、全身出现皮疹,皮疹最初为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疱疹。水痘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需要隔离治疗。

三、家长的应对措施

1.预防为主

1)疫苗接种

疫苗是预防感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家长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按时带孩子接种各类疫苗,如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水痘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等。同时,对于一些非国家免疫规划内但在当地流行风险较高的疫苗,如流感疫苗等,也可以在咨询医生后选择性接种。

2)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感染性疾病至关重要。

①勤洗手:教导孩子在饭前便后、外出回来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等及时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

②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孩子用手揉眼睛、挖鼻孔等不良习惯,减少病原体的侵入途径。

③合理饮食:保证孩子摄入均衡的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避免挑食、偏食。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④充足睡眠: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来说,幼儿每天需要12-14小时的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需要10-12小时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孩子的身体恢复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⑤适度运动:鼓励孩子参加适度的体育活动,如跑步、跳绳、游泳等,增强体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过度疲劳。

⑥保持室内通风: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通风不少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⑦避免接触传染源:在疾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超市、电影院等。如果必须去,要给孩子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同时,要避免孩子与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人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2.早期发现

1)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

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每天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食欲、睡眠、体温等。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异常情况,如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发热、咳嗽、腹泻等,要及时采取措施。

2)测量体温

体温是反映孩子身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家长可以每天给孩子测量体温,最好使用电子体温计或耳温枪,测量方便、准确。如果孩子的体温超过37.5℃,就属于发热,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并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3)注意症状变化

如果孩子出现感染性疾病的症状,家长要注意观察症状的变化。比如,咳嗽是否加重、发热是否持续不退、腹泻的次数和性状是否改变等。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3.及时就医

1)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

如果孩子出现感染性疾病的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可以选择儿童医院、综合医院的儿科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在选择医疗机构时,要考虑医院的医疗水平、距离远近、就诊环境等因素。

2)配合医生检查和治疗

在就医过程中,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向医生详细描述孩子的症状、发病时间、接触史等情况,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按时给孩子服药、打针等。不要自行给孩子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以免延误病情或引起不良反应。

3)做好护理工作

在孩子生病期间,家长要做好护理工作。

①饮食护理:根据孩子的病情和食欲,合理安排饮食。如果孩子有发热、腹泻等症状,要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给孩子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②口腔护理:如果孩子有口腔疱疹或溃疡,要注意口腔清洁。可以用生理盐水漱口,或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口腔。避免给孩子吃酸性、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口腔疼痛。

③皮肤护理:如果孩子有皮疹或皮肤破损,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孩子搔抓皮肤,以免引起感染。可以给孩子穿宽松、柔软的衣服,减少皮肤摩擦。

④心理护理:孩子生病期间,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安慰,陪伴孩子度过生病的时光。可以给孩子讲故事、玩游戏等,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

四、康复后的注意事项

1.逐渐恢复正常生活

孩子康复后,不要立即让孩子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节奏。可以先从适度的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饮食方面,也要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一下子给孩子吃太多油腻、辛辣食物。

2.加强营养

孩子康复后,身体可能还比较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可以给孩子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肉、新鲜蔬菜水果等,帮助孩子恢复体力。

3.定期复查

对于一些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心肌炎等,孩子康复后需要定期复查。家长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复查,了解孩子的身体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总之,儿童易染感染性疾病是一个让家长们十分担忧的问题。但只要家长们了解儿童易感染感染性疾病的原因,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做好预防、早期发现、及时就医和康复后的护理等工作,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孩子感染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