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急救与处理原则

骨折的急救与处理原则

张修勇  固始县妇幼保健院

骨折是指骨骼因外力作用而发生断裂或移位,是一种常见的外伤。骨折的急救与处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加重损伤,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导致残疾或危及生命。因此,了解骨折的急救与处理原则,对于减少二次伤害、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骨折的定义、分类、急救原则以及处理原则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骨折的定义与分类

骨折是指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移位。根据骨折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

(一)闭合性骨折与开放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骨折端未刺破皮肤或粘膜,与外界不相通。这类骨折相对较为稳定,感染风险较低,但也可能因处理不当而引发并发症。

开放性骨折:骨折端刺破皮肤或粘膜,与外界相通。这类骨折易于感染,需紧急处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二)稳定性骨折与不稳定性骨折

稳定性骨折:骨折端相对稳定,不易移位。如青枝骨折、裂缝骨折等。

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不稳定,易于移位。如粉碎性骨折、螺旋性骨折等。

(三)其他分类

根据骨折的部位,还可以将其分为长骨骨折、短骨骨折、扁骨骨折、不规则骨骨折等。此外,根据骨折的程度,还可以分为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

二、骨折的急救原则

骨折的急救是骨折处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保护伤口、防止出血、固定伤处、控制疼痛,并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骨折的急救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抢救生命

在骨折急救中,首先要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对于严重骨折或开放性骨折,可能伴有休克、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需及时给予输血、输液等支持治疗。对于呼吸道不通畅者,必要时可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

(二)保护伤口

发现骨折后,应第一时间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损伤伤口和周边组织。禁止随意移动患肢,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对于开放性骨折,应使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覆盖创面,避免二次感染。

(三)停止出血

如果骨折伴有明显的出血,应及时进行止血处理。可以使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压迫伤口,同时尽量将受伤的肢体抬高,以减少出血。对于四肢大出血不能控制者,可上止血带,但绑扎的部位要正确,松紧要合适,否则会加重出血。上止血带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二小时,应每隔一小时左右放松一次,但不可因害怕再次大出血而轻易将止血带放松。

(四)妥善固定

骨折后应尽快进行固定,以保持骨骼稳定,防止伤口进一步损伤。固定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如使用夹板、石膏、绷带等。固定时不要拘泥于完美复位,尽量少搬动患者。若畸形明显,骨折附近存在重要血管、神经,可先给予牵引,待稳定后再复位。固定时要紧贴皮肤垫上棉花等松软物,再以固定材料固定,细布条捆扎。固定的松紧要合适,不能太紧或太松。

(五)控制疼痛

骨折会引起剧烈的疼痛,应及时控制疼痛。可以使用疼痛止痛剂,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外,还可以采用冰敷、按摩等方式缓解疼痛。

(六)迅速转运

现场环境复杂,条件简陋,初步处理后要尽快转运患者至院内治疗。在转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颠簸和碰撞,以免加重骨折的严重程度。同时,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三、骨折的处理原则

骨折的处理原则包括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三个方面。其目的在于恢复骨骼的正常解剖关系,促进骨折愈合,改善关节活动能力和肌肉力量。

(一)复位

复位是指将移位的骨折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根据骨折的类型和部位,复位方法可以分为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

1.手法复位:对于大多数骨折,尤其是闭合性骨折,可以采用手法复位。复位时应尽量将移位的骨折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以重建骨骼支架。手法复位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切开复位:对于手法复位失败或存在明显移位的骨折,需要进行切开复位。切2.开复位后,常需要使用内固定材料(如钢板、螺钉等)进行固定。切开复位具有复位准确、固定可靠等优点,但创伤较大,恢复较慢。

(二)固定

固定是指将骨折端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上,以促进骨折愈合。固定方法可以分为外固定和内固定。

1.外固定:对于轻症骨折或闭合性骨折,可以使用石膏、支具等进行外固定。外固定的目的是保持骨折端的稳定,防止再次移位。外固定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等优点,但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关节活动。

2.内固定:对于重症骨折或需要切开复位的骨折,常需要进行内固定。内固定材料可以是钢板、螺钉、髓内钉等,具体选择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部位。内固定具有固定可靠、恢复快等优点,但创伤较大,需要手术操作。

(三)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在整个骨折治疗的过程中。适当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骨折愈合、改善关节活动能力和肌肉力量。功能锻炼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锻炼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早或过度锻炼导致骨折端移位或再次损伤。

四、骨折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骨折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常见的骨折并发症包括感染、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关节僵硬等。预防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一)感染

感染是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开放性骨折,由于骨折端与外界相通,易于感染。因此,在急救过程中,应尽早进行清创处理,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闭合性骨折,虽然感染风险较低,但也可能因处理不当而引发感染。因此,在固定和换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的发生。

(二)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是骨折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骨折后患者长期卧床,活动减少,导致静脉血流缓慢,易于形成血栓。因此,在骨折康复过程中,应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以促进静脉血流。同时,可以使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三)肺栓塞

肺栓塞是骨折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深静脉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部,导致肺部血管堵塞,引起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因此,在骨折康复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深静脉血栓,防止肺栓塞的发生。

(四)关节僵硬

关节僵硬是骨折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骨折后关节长期制动,导致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引起关节活动障碍。因此,在骨折康复过程中,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可以使用理疗、按摩等方法辅助治疗,改善关节僵硬的症状。

五、结语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其急救与处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了解骨折的急救与处理原则,对于减少二次伤害、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在急救过程中,应首先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对于开放性骨折,应尽早进行清创处理和使用止血带加压包扎止血。同时,使用适当的固定方法对患肢进行固定,并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