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了解病因与科学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了解病因与科学治疗方法

         方胜  桐柏县人民医院 脊柱关节外科

一、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它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症状、诊断方法以及科学的治疗手段,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该疾病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全面且实用的信息。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一)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会逐渐发生退变。这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椎间盘内的水分逐渐减少,髓核的弹性降低,纤维环出现裂隙。这种退变使得椎间盘的抗压能力和缓冲能力下降,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突出。

 (二)损伤

1. 急性损伤

在日常生活中,腰部突然受到较大的外力,如弯腰搬重物时姿势不当、腰部的突然扭转、高处坠落伤等,都可能导致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这些急性损伤可能瞬间破坏椎间盘原本的结构平衡,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2. 慢性劳损

长期反复的腰部过度负荷是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需要长时间弯腰或搬运重物,会使椎间盘承受持续的压力;久坐不动的办公室人群,由于腰部长期处于前屈位,椎间盘后部压力增加,也容易导致椎间盘退变加速和损伤。此外,长期驾驶车辆、频繁进行腰部剧烈运动(如体操、举重等)等,都可能引起椎间盘的慢性损伤,逐渐发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腰椎间盘的解剖学因素

腰椎间盘在脊柱的不同部位,其承受的压力和活动度是不同的。下腰部(L4  L5、L5  S1)的椎间盘是最容易发生突出的部位。这是因为下腰部是人体活动的枢纽,承受的压力较大,而且此处的椎间盘所承受的剪切力和扭转力也相对较大。同时,腰椎的生理曲度异常,如过度前凸或后凸,会改变椎间盘的受力分布,增加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四)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某些基因的异常可能影响椎间盘的结构和代谢,使得个体更容易出现椎间盘退变和突出。如果家族中有多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该病的概率也会相对增加。

 (五)妊娠

女性在妊娠期间,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其中松弛素的增加会使骨盆韧带松弛,腰椎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同时,随着胎儿的发育,孕妇的体重逐渐增加,腰椎的负荷也不断加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孕妇在妊娠期间更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是在妊娠中后期。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一)腰痛

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患者首先出现腰痛。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可表现为轻微的酸痛、胀痛,也可能是剧烈的刺痛、绞痛。疼痛通常在劳累、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在病情严重时,疼痛可能会持续存在,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

 (二)下肢放射性疼痛

当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时,会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这种疼痛通常沿着坐骨神经的走行分布,从臀部开始,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足跟或足背放射。疼痛的性质多为刺痛、电击样痛或烧灼样痛。在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患者往往为了减轻疼痛而采取弯腰、屈髋屈膝的姿势。

 (三)下肢麻木

下肢麻木常伴随下肢放射性疼痛出现,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导致神经根的感觉功能受损。麻木的区域与疼痛的放射区域基本一致,患者可能会感到下肢皮肤有麻木、刺痛或蚁走感。严重的麻木可能会影响患者对下肢的感觉,增加跌倒受伤的风险。

 (四)下肢肌力减退

当神经根受到长时间的压迫时,其所支配的肌肉会出现肌力减退。例如,腰 4  5 椎间盘突出压迫腰 5 神经根,可能导致足背伸肌力减退;腰 5 骶 1 椎间盘突出压迫骶 1 神经根,会引起小腿三头肌肌力减弱,表现为足跖屈无力。肌力减退会影响患者的行走、站立等日常活动能力,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肌肉萎缩。

 (五)马尾神经症状

少数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的椎间盘可能会压迫马尾神经。马尾神经负责支配盆腔脏器和会阴部的感觉与运动功能,一旦受压,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如排尿困难、尿失禁、便秘或大便失禁等)以及性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马尾神经症状的出现需要及时就医,否则可能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伤。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1.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疼痛的性质、加重或缓解因素等信息,对于诊断非常重要。了解患者的职业、生活习惯、既往病史以及家族病史,有助于判断病因。例如,如果患者是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且近期有腰部扭伤史,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大。

2. 体格检查

    腰部检查:观察患者腰部有无畸形,如脊柱侧弯、腰椎前凸或后凸增加等。触诊可检查腰部肌肉有无紧张、压痛,压痛最明显的部位常提示病变可能所在的节段。同时,检查腰部活动度,包括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等方向的活动范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伴有腰部活动受限。

    下肢检查:检查下肢的肌力、感觉和反射。通过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来判断是否有神经根受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者仰卧,下肢伸直,被动抬高患肢,当抬高到一定角度时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提示有坐骨神经受压的可能;加强试验(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的基础上,将踝关节背屈,疼痛加剧)则进一步证实神经根受压。此外,还需要检查膝反射、跟腱反射等生理反射以及病理反射,以评估神经功能的完整性。

 (二)影像学检查

1. X 线检查

X 线片可以显示腰椎的正侧位、双斜位和动力位的影像。通过 X 线检查,可以观察腰椎的骨质结构、椎体的形态、椎间隙的宽度以及有无骨质增生、滑脱等情况。虽然 X 线片不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但可以为诊断提供一些间接的线索,如椎间隙变窄可能提示椎间盘退变或突出。

2. CT 检查

CT 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腰椎间盘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椎间盘突出的方向、程度和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情况。它可以发现椎间盘的钙化、椎管狭窄等病变,对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是对于骨性结构的显示更为清晰,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等导致神经根受压的因素。

3.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 是目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它可以多方位、多层面地显示椎间盘、脊髓、神经根等软组织结构。MRI 能够清晰地显示椎间盘退变的程度、髓核突出的形态和位置、神经根和脊髓的受压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脊髓信号的改变等。对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鉴别是否存在其他椎管内病变,如肿瘤、感染等。

 (三)其他检查

1. 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检查主要用于评估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当神经根受压时,其所支配的肌肉会出现失神经电位改变。通过在下肢相应的肌肉上放置电极,记录肌肉的电活动,可以判断神经根是否受损以及受损的程度,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2. 椎间盘造影

椎间盘造影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通过向椎间盘内注入造影剂,观察造影剂在椎间盘内的分布情况以及患者的疼痛反应,来判断椎间盘是否存在病变。该检查主要用于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断,但由于其有创性,目前应用相对较少。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科学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

1. 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基础。患者应尽量卧硬板床休息,通过减少腰部的活动和负荷,减轻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疼痛。一般建议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3  7 天,之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在卧床期间,可以在腰部下方垫一个薄枕,维持腰椎的生理前凸,减轻椎间盘后部的压力。

2. 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塞来昔布等,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它们通过抑制体内的前列腺素合成,发挥抗炎、镇痛的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肌肉松弛剂:对于伴有腰部肌肉紧张的患者,可使用肌肉松弛剂,如氯唑沙宗、乙哌立松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减轻腰部疼痛和僵硬感。

     脱水剂:当神经根周围出现水肿时,可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减轻神经根的水肿,缓解下肢放射性疼痛和麻木症状。

     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 B12、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可以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对于有下肢麻木等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3. 牵引治疗

牵引治疗是利用力学原理,通过牵引装置对身体进行牵引,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力。牵引的重量和时间应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采用仰卧位骨盆牵引,牵引重量从体重的 1/2 开始,逐渐增加至与体重相等,但不宜超过体重。牵引治疗可以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对于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伴有严重骨质疏松、腰椎结核等疾病的患者应慎用。

4. 物理治疗

     热敷:热敷可以促进腰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常用的热敷方法包括热毛巾热敷、热水袋热敷、中药热敷等。中药热敷可采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作用的中药,如乳香、没药、木瓜、防风等,将其研末后装入布袋,加热后敷于腰部。

     按摩推拿:按摩推拿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法作用于腰部和下肢,可缓解肌肉紧张、调整脊柱关节的位置、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按摩推拿应由专业的医生或技师进行操作,避免因手法不当导致病情加重。对于急性发作期或伴有严重神经根受压症状的患者,按摩推拿应谨慎使用。

     针灸治疗:针灸通过刺激腰部和下肢的穴位,如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等,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止痛的作用。针灸治疗可以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麻木等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但需要注意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理疗:包括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电刺激治疗等。这些理疗方法可以改善局部组织的代谢,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例如,红外线照射可以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促进血液循环;超声波治疗可以通过机械效应和温热效应,软化瘢痕组织,缓解肌肉痉挛。

 (二)手术治疗

1. 手术适应证

当患者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具体适应证包括: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神经根受压症状严重,经保守治疗 3  6 个月无明显缓解;出现马尾神经症状,如大小便功能障碍、会阴部麻木等;伴有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其他病变,且导致明显的神经压迫症状等。

2. 手术方法

     传统开放性手术:包括单纯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摘除融合术等。单纯髓核摘除术是通过后路切开,将突出的髓核组织摘除,解除神经根的压迫。这种手术方法适用于单纯的椎间盘突出,手术效果较好,但对脊柱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腰椎间盘摘除融合术则在摘除髓核的同时,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和内固定,适用于伴有腰椎不稳或腰椎滑脱等情况的患者,可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但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

     微创手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常见的微创手术方法有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等。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是通过在皮肤上穿刺,将特殊的器械插入椎间盘内,切除部分髓核组织,减轻椎间盘压力。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则是通过椎间孔进入椎管,在可视的情况下精确地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且有一定的适应证限制。

 

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与预防

 (一)康复训练

1. 核心肌群训练

核心肌群包括腹部、腰部、盆底等部位的肌肉,加强核心肌群的训练可以增强腰椎的稳定性。常见的核心肌群训练方法有仰卧抬腿、平板支撑、五点支撑法、小飞燕等。仰卧抬腿可以锻炼腹部肌肉,患者仰卧在床上,双腿伸直缓慢抬起,与床面成一定角度后放下;平板支撑是通过双肘和双脚支撑地面,保持身体呈一条直线,锻炼腹部、腰部等肌肉;五点支撑法是患者仰卧位,以双足、双肘和头部作为支撑点,将臀部抬起离开床面;小飞燕则是患者俯卧位,双手背后,头和双腿同时向上抬起,形似飞燕。这些训练应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强度。

2. 下肢肌肉力量训练

下肢肌肉力量训练对于改善患者的行走、站立能力以及预防下肢肌肉萎缩非常重要。可进行直腿抬高训练、踮脚尖训练等。直腿抬高训练患者仰卧位,双腿伸直,缓慢抬高患肢,尽量抬高至与床面垂直;踮脚尖训练患者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缓慢踮起脚尖,然后放下,重复进行。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规范和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二)预防措施

1. 保持正确的姿势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正确的坐姿应该是保持腰部挺直,座椅高度合适,使双脚平放在地面,眼睛平视前方;站姿时,应挺胸收腹,避免弯腰驼背。长时间坐着或站立时,要适时活动腰部,减轻腰部的疲劳。

2. 避免腰部过度负荷

避免长时间弯腰搬重物,如需搬运重物,应先蹲下,将物体靠近身体,利用腿部力量起身,而不是直接弯腰去搬。减少长时间的久坐和久站,定时休息和活动腰部。对于需要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腰部负荷较大工作的人群,应佩戴合适的腰围,以提供腰部的支撑,减轻椎间盘的压力。

3. 加强锻炼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提高腰椎的稳定性。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游泳、瑜伽、太极拳等。游泳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因为在水中人体处于浮力状态,腰部的负荷较小,同时可以锻炼全身的肌肉。瑜伽和太极拳中的一些动作也有助于伸展和锻炼腰部肌肉,但要注意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因动作不当造成损伤。

4.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腰部的负荷,加速椎间盘的退变。因此,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来控制体重,减少腰部的负担。

七、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脊柱疾病,其病因复杂,症状多样,诊断需要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方法。治疗上,非手术治疗是大多数患者的首选,但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同时,康复训练和预防措施在患者的康复过程和减少疾病复发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全面了解和科学应对,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希望本文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用的知识,帮助大家预防和应对这一常见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