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 —— 内科易忽视的健康隐患

高血脂 —— 内科易忽视的健康隐患

张庆祥  确山县中医院内二科

一、引言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脂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普遍但又容易被忽视的内科健康问题。它就像一个隐匿在身体内的 “无声杀手”,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的心血管系统、肝脏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了解高血脂的相关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这一健康隐患至关重要。

二、血脂的组成与正常生理功能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其中,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等不同类型,它们在人体中有着不同的功能。

甘油三酯是人体储存能量的一种形式,当我们摄入过多的热量时,多余的热量会转化为甘油三酯储存起来。胆固醇则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起着关键作用。HDL - C 被认为是 “好胆固醇”,它可以将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从而有助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相反,LDL - C “坏胆固醇”,当其水平升高时,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内,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三、高血脂的定义与类型

(一)定义

高血脂是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由于血脂在血液中是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和运输的,所以高血脂实际上是脂蛋白代谢异常的表现。

(二)类型

高胆固醇血症:主要表现为血液中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尤其是 LDL - C 升高。这种类型的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水平超过正常范围。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单独存在,也常与其他类型的血脂异常同时存在。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等疾病。

混合型高血脂症:既有胆固醇水平升高,又有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这种类型的高血脂对身体的危害更大,更容易引发心血管并发症。

四、高血脂的病因

(一)原发性高血脂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缺陷可导致脂蛋白代谢异常,引起原发性高血脂。例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细胞膜上 LDL 受体缺陷或减少,使 LDL - C 代谢障碍,血液中 LDL - C 水平显著升高。

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原发性高血脂的常见原因。

饮食因素:长期摄入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蛋糕等,容易导致血脂升高。过量饮酒也会对血脂代谢产生不良影响,使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使身体的能量消耗减少,多余的热量容易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体重增加和血脂升高。

(二)继发性高血脂

疾病因素:许多疾病可以引起继发性高血脂。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 HDL - C 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会使机体代谢率降低,血脂代谢减慢,从而引起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此外,肾病综合征、阻塞性肝胆疾病等也会影响血脂代谢,导致高血脂。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血脂升高,如噻嗪类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甘油三酯和 LDL - C 水平升高。此外,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等也有类似的副作用。

五、高血脂的临床表现

(一)黄色瘤

黄色瘤是一种由于脂质在皮肤局部沉积形成的病变。常见的有眼睑黄色瘤,表现为眼睑周围出现橘黄色或棕黄色的扁平丘疹,质地柔软。还有肌腱黄色瘤,多发生在跟腱、手背伸侧肌腱等处。黄色瘤的出现提示血脂水平可能长期处于较高状态,但并不是所有高血脂患者都会出现黄色瘤。

(二)角膜弓

角膜弓又称老年环,是脂质在角膜边缘沉积形成的白色或灰白色混浊环。多见于老年人,但在一些年轻的高血脂患者中也可能出现,尤其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三)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表现

长期高血脂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起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如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悸等;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脑供血不足、脑梗死等,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疼痛,休息后可缓解。

然而,在高血脂的早期,大多数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这也是它容易被忽视的原因之一。

六、高血脂的诊断

(一)血脂检查

血脂检查是诊断高血脂的主要方法。一般需要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 - CHDL - C 等指标。不同医院可能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和仪器,参考值范围也可能略有差异。根据我国的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理想的血脂水平为总胆固醇 <5.2mmol/LLDL - C<3.4mmol/L,甘油三酯 < 1.7mmol/LHDL - C 男性> 1.0mmol/L,女性 > 1.3mmol/L。如果血脂检查结果超出正常范围,需要进一步评估。

(二)其他检查

对于怀疑有继发性高血脂的患者,还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如检查血糖、甲状腺功能、肾功能、肝功能等,了解是否存在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等疾病。此外,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等检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七、高血脂的危害

(一)心血管系统

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当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时,它们会沉积在血管壁内,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会逐渐增大,使血管腔变窄,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当斑块破裂时,会激活血小板,形成血栓,导致血管堵塞,引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长期的高血脂还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二)消化系统

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当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过高时,会在胰腺内的血管中形成乳糜微粒栓子,阻塞胰腺的微循环,激活胰酶,导致胰腺自身消化,引起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病情进展迅速,可危及生命。

(三)其他系统

高血脂还可能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在肝脏中,脂质沉积可导致脂肪肝,长期可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高血脂也会影响肾脏的微血管,导致肾脏功能受损,增加慢性肾脏病的发生风险。

八、高血脂的治疗

(一)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调整: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鱼类等。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例如,每天摄入的胆固醇量应控制在 300mg 以下,少吃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率,消耗多余的热量,降低血脂水平。同时,运动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

戒烟限酒:吸烟会降低 HDL - C 水平,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过量饮酒会使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因此应戒烟限酒,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应超过 25g,女性不应超过 15g

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血脂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体重指数 BMI 18.5 - 23.9kg/m²),有助于改善血脂水平。

(二)药物治疗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降脂药物,主要作用是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降低 LDL - C 水平。同时,他汀类药物还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抗炎等作用。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使用他汀类药物期间需要注意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等指标,以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贝特类药物:贝特类药物主要降低甘油三酯水平,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血脂症。它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α(PPAR - α),促进脂肪酸氧化,减少甘油三酯合成。非诺贝特是常用的贝特类药物之一。使用贝特类药物时,需要注意与他汀类药物合用时可能增加肌病的发生风险。

烟酸类药物:烟酸可以降低甘油三酯和 LDL - C 水平,同时升高 HDL - C 水平。但烟酸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多,如皮肤潮红、瘙痒、胃肠道不适等,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胆酸螯合剂:这类药物通过与肠道内的胆酸结合,阻止胆酸的重吸收,促进胆固醇向胆酸转化,从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考来烯胺是常用的胆酸螯合剂,但由于其口感差、胃肠道副作用大等原因,使用相对较少。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是一种新型的降脂药物,它可以抑制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与他汀类药物合用可以进一步降低 LDL - C 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三)治疗原发病

对于继发性高血脂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是控制血脂的关键。如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应补充甲状腺激素等。当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后,血脂水平往往也会有所改善。

九、高血脂的预防

(一)健康人群的预防

健康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对高血脂危害的认识,了解血脂异常的防治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脂检查,尤其是对于有高血脂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应增加体检的频率。一般建议成年人每 2 - 5 年检查一次血脂,40 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检查一次。

(二)高危人群的预防

对于已经存在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除了采取健康人群的预防措施外,还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血脂水平。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十、结语

高血脂作为一种内科易忽视的健康隐患,对人体健康有着广泛而严重的危害。我们应该重视高血脂的防治,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合理用药等措施,积极控制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