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内科的应对之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内科的应对之法

刘雪兵  信阳市妇幼保健院消化内科

在消化内科的诊疗领域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备受瞩目的焦点问题。这种小小的细菌,悄无声息地潜伏在人们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内,却与诸多消化系统疾病紧密相连,从常见的胃炎、胃溃疡,到令人谈之色变的胃癌,幽门螺杆菌都在其中扮演着复杂而关键的角色。深入了解它以及掌握应对之法,对于守护消化系统健康意义非凡。

幽门螺杆菌,究竟是 “何方神圣”?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 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呈螺旋状或 S 形、弧形,微需氧,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偏爱胃内的酸性环境,尤其喜欢定植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以及胃小凹内。它有着独特的螺旋结构,恰似一个自带 “螺旋桨” “小恶魔”,能够凭借自身形态,钻透胃黏膜的黏液层,稳稳扎根,躲避胃酸等防御机制的 “攻击”,并释放尿素酶等物质,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营造利于自身生存的 “小天地”,进而在胃部 “安营扎寨”,长期作恶。

幽门螺杆菌的 “致病罪行”

一旦幽门螺杆菌成功定植,便如同在消化系统内埋下一颗颗 “定时炸弹”。它通过引发炎症反应,刺激胃黏膜,促使免疫细胞聚集,长期的慢性炎症可导致胃黏膜反复受损、修复,破坏黏膜屏障完整性,为胃炎发病铺就 “温床”。在胃溃疡形成过程中,幽门螺杆菌更是 “关键推手”,其凭借毒力因子,干扰胃黏膜正常代谢与防御机制,胃酸、胃蛋白酶趁虚而入,侵蚀胃壁组织,形成溃疡创面,患者饱受周期性腹痛、腹胀、反酸等折磨。更严峻的是,它与胃癌存在千丝万缕联系,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早已将其列为 类生物致癌因子,长期感染使胃部细胞基因异常改变风险飙升,历经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 “癌变前奏” 阶段,逐步迈向胃癌深渊,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 “侦查手段”

尿素呼气试验:这是临床常用的 “无创侦探法”,患者口服含有被标记过的尿素胶囊(如碳 - 13 或碳 - 14 标记),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尿素酶会分解尿素,释放标记的二氧化碳,随后检测呼出气体中该二氧化碳含量,若超出正常范围,便能揪出幽门螺杆菌 “踪迹”,此方法无痛、便捷,患者接受度高,适用于无症状又疑似感染人群筛查及治疗后复查。

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堪称诊断 “金标准”,胃镜直视下可清晰观察胃部黏膜形态、色泽、有无溃疡、糜烂等病变,医生精准取病变部位及周边组织进行病理检测,借显微镜查找幽门螺杆菌,虽属侵入性检查,过程中可能有恶心、咽部不适等,但能同时明确胃部病变程度与性质,对有消化不良、腹痛、黑便等症状或有胃癌家族史者意义重大。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幽门螺杆菌抗体判断是否感染过,操作简单、成本低,可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初筛手段,但无法区分是现症感染还是既往感染,抗体阳性者需结合呼气试验等明确当前感染状态,以便精准诊疗。

幽门螺 specified 杆菌感染的 “攻克策略”

经典铋剂四联疗法:当前主流治疗方案,即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 铋剂(枸橼酸铋钾)+ 两种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呋喃唑酮等选其二)。PPI 抑制胃酸分泌,为抗生素发挥杀菌作用营造相对 “平和” 酸性环境;铋剂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直接抑制幽门螺杆菌,协同抗生素作战。疗程通常 10 - 14 天,例如阿莫西林 1.0g,每日 2 次;克拉霉素 0.5g,每日 2 次;奥美拉唑 20mg,每日 2 次;枸橼酸铋钾 220mg,每日 2 次,按医嘱规律服药至关重要,可确保高治愈率,降低复发风险。

个性化治疗考量:治疗并非 “一刀切”,医生会依据患者个体情况 “量体裁衣”。如患者对青霉素过敏,便不能选用阿莫西林,需调整抗生素组合;考虑地区抗生素耐药率差异,高克拉霉素耐药地区会换用其他敏感药物;对于老年、儿童、孕妇等特殊群体,权衡利弊谨慎选药,儿童用药剂量依体重精准计算,孕妇尽量避开致畸风险药物,全程守护特殊人群用药安全与疗效。

治疗后的复查把关:结束治疗至少 4 周后复查,确保 “斩草除根”。复查首选尿素呼气试验,结果阴性提示除菌成功,可松一口气;若仍阳性,结合首次治疗用药、依从性等因素,调整方案再次 “攻坚”,同时反思治疗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漏服、药物质量不佳等,为下次成功除菌铺垫。

预防幽门螺杆菌 “卷土重来” “初次到访”

饮食卫生防线:倡导公筷公勺、分餐制,家庭聚餐、外出就餐时,避免餐具交叉使用传播病菌,像火锅、涮肉场景,公用餐具夹菜涮煮易 “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幽门螺杆菌 “流窜作案”;不吃生冷食物,生水要煮沸饮用,蔬果洗净,街边无证摊贩凉拌菜、未熟透烧烤等 “高危食物” 尽量远离,不给幽门螺杆菌可乘之机。

口腔清洁关卡:口腔是幽门螺杆菌另一 “藏身据点”,日常刷牙要规范、彻底,早晚用含氟牙膏按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各面,每次 3 分钟;定期更换牙刷,每 3 个月 1 次;可配合使用漱口水,含杀菌成分漱口水能辅助清除口腔细菌,阻断 “口 - 胃” 传播路径,守护胃部 “前门” 安全。

幽门螺杆菌感染犹如消化系统健康路上的 “暗礁”,凭借精准诊断、规范治疗与持之以恒的预防举措,医患携手,便能在消化内科诊疗 “航道” 上巧妙避开、成功清除,让胃部重归健康宁静,畅享无 “幽” 生活,降低消化系统疾病风险,筑牢生命健康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