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期发现泌尿系统肿瘤
如何早期发现泌尿系统肿瘤
陈智坡 桐柏第三医院外一科
泌尿系统肿瘤是指发生在泌尿系统各个器官的肿瘤,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部位。泌尿系统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早期发现对于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泌尿系统肿瘤的早期发现方法,以帮助读者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和警惕。
一、了解泌尿系统肿瘤的常见类型
(一)肾癌
肾癌是泌尿系统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早期肾癌通常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尿、腰痛、腹部肿块等所谓的“肾癌三联征”,但这往往已经不是早期表现。随着肿瘤的进展,还可能出现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二)膀胱癌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多发生于膀胱黏膜上皮。其主要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可表现为间歇性发作,有时血尿可自行停止,容易被患者忽视而延误诊断。此外,还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当肿瘤较大或堵塞膀胱出口时,可导致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三)输尿管癌
输尿管癌相对少见,多数为移行细胞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可伴有腰部钝痛或隐痛。当肿瘤引起输尿管梗阻时,可出现肾积水,进而导致腰部胀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四)尿道癌
尿道癌较为罕见,可发生于男性尿道或女性尿道。早期常表现为尿道流血性分泌物、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道刺激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道肿块等。
二、认识泌尿系统肿瘤的高危因素
(一)吸烟
吸烟是泌尿系统肿瘤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膀胱癌。烟草中的多种有害物质,如芳香胺类化合物等,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泌尿系统,在尿液中浓缩,对尿路黏膜产生长期刺激,导致基因突变,从而诱发肿瘤。大量研究表明,吸烟者患膀胱癌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数倍,且吸烟量越大、吸烟时间越长,风险越高。
(二)职业暴露
某些职业环境中接触的化学物质与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长期接触芳香胺类、多环芳烃类、氯代烃类等化工原料的工人,如橡胶工人、染料工人、油漆工、皮革工等,患膀胱癌、肾癌等泌尿系统肿瘤的几率明显增加。此外,从事印刷、美发、干洗等行业的人员,由于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等有害物质,也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
(三)遗传因素
部分泌尿系统肿瘤具有遗传倾向。如遗传性肾癌综合征,包括 Von Hippel Lindau(VHL)病、遗传性乳头状肾癌、遗传性平滑肌瘤病肾癌等,这些遗传性疾病患者携带特定的基因突变,其家族成员患肾癌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膀胱癌也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家族中有膀胱癌患者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四)慢性炎症
长期的慢性泌尿系统炎症刺激可能增加肿瘤发生的几率。例如,慢性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等,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反复刺激尿路黏膜上皮细胞,可导致细胞异常增生,进而有可能发展为肿瘤。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等泌尿系统结石长期存在,引起局部黏膜损伤和慢性炎症,也是膀胱癌、输尿管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五)其他因素
年龄增长是泌尿系统肿瘤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细胞的修复能力下降,基因突变的累积增多,肿瘤的发病率也相应上升。此外,长期大量使用某些药物,如含有非那西汀的解热镇痛药等,可能与肾癌的发生有关;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对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生产生影响。
三、重视泌尿系统肿瘤的早期症状
(一)血尿
无痛性肉眼血尿是泌尿系统肿瘤最常见且最重要的早期症状之一,尤其是膀胱癌。血尿可表现为尿液呈鲜红色或洗肉水样,有时可伴有血凝块。需要注意的是,血尿的出现可能是间歇性的,并非每次排尿都会出现,这容易让患者误以为疾病已经自愈而延误就诊。镜下血尿指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红细胞增多的情况,虽然肉眼看不到血尿,但同样可能提示泌尿系统肿瘤的存在,因此,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对于早期发现泌尿系统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二)疼痛
1. 腰痛:肾癌患者早期可能出现腰部隐痛或钝痛,疼痛程度一般较轻,多为持续性。当肿瘤生长较大,侵犯周围组织或引起肾积水时,疼痛可加重,变为剧烈的绞痛。输尿管癌引起的疼痛多为腰部绞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由于肿瘤导致输尿管梗阻,肾盂内压力急剧升高所致。
2. 下腹部疼痛:膀胱癌患者有时可出现下腹部疼痛,多为隐痛或胀痛。当膀胱肿瘤侵犯膀胱壁深层组织或周围器官时,疼痛可加重,并可能伴有排尿困难等症状。尿道癌患者可出现尿道疼痛,在排尿时疼痛加剧。
(三)排尿异常
1. 尿频、尿急、尿痛:这些症状统称为膀胱刺激征,虽然在泌尿系统感染中更为常见,但也可能是膀胱癌等泌尿系统肿瘤的早期表现。肿瘤刺激膀胱黏膜,可引起膀胱肌肉频繁收缩,导致尿频、尿急;如果合并感染,还可出现尿痛。当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年龄较大、伴有无痛性血尿的患者,应高度警惕泌尿系统肿瘤的可能。
2. 排尿困难:尿道癌或膀胱颈部肿瘤可导致尿道狭窄或梗阻,从而引起排尿困难,表现为尿线变细、射程缩短、排尿费力、尿滴沥甚至尿潴留等。此外,前列腺癌侵犯尿道或膀胱颈部时,也可出现类似症状。
(四)其他症状
部分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在早期可能出现一些全身症状,如乏力、体重减轻、发热、贫血等。这些症状往往缺乏特异性,但如果同时伴有泌尿系统局部症状,如血尿、疼痛等,也应考虑泌尿系统肿瘤的可能性。例如,肾癌患者有时可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 38℃左右,这可能与肿瘤组织释放的致热原有关。
四、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一)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是一种简单、经济且有效的筛查泌尿系统疾病的方法。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管型等成分,可以初步判断泌尿系统是否存在病变。对于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尿常规检查可发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有时还可伴有少量蛋白尿。因此,建议普通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对于高危人群,如吸烟者、长期接触化工原料者等,应适当增加检查频率。
(二)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泌尿系统肿瘤的常用筛查手段之一,具有无创、无辐射、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它可以清晰地显示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器官的形态、大小、结构以及有无占位性病变等。对于肾脏肿瘤,超声能够发现直径大于 1cm 的肿块,并初步判断其性质为囊性或实性。在膀胱癌的筛查中,超声可以观察膀胱壁的厚度、有无结节或肿块等。对于输尿管肿瘤,超声检查的敏感性相对较低,但有时也可发现输尿管扩张、肾盂积水等间接征象,提示输尿管可能存在梗阻性病变,进一步引导进行其他检查。
(三)CT 检查
CT 检查在泌尿系统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增强 CT 检查。它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对于肾癌,CT 可准确判断肿瘤的分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在膀胱癌的诊断中,CT 不仅可以发现膀胱内的肿瘤,还能观察到膀胱壁外的浸润情况以及盆腔淋巴结有无肿大。对于输尿管癌,CT 尿路造影(CTU)能够清晰地显示输尿管全程,准确发现输尿管内的肿瘤及其梗阻部位,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般情况下,对于超声检查发现泌尿系统有异常占位性病变或高度怀疑肿瘤的患者,建议进一步进行 CT 检查。
(四)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 检查在泌尿系统肿瘤的诊断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它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在判断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方面具有优势。例如,对于肾癌患者,MRI 有助于评估肿瘤与肾血管的关系,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参考意义。在膀胱癌的诊断中,MRI 可以更准确地显示膀胱壁各层的受侵情况以及肿瘤向周围组织的扩散范围。此外,对于一些对碘造影剂过敏而不能进行 CT 增强检查的患者,MRI 增强检查可作为一种替代方法。
(五)膀胱镜检查
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通过膀胱镜可以直接观察膀胱内的情况,包括膀胱黏膜的形态、有无肿瘤、肿瘤的大小、数目、位置、形态等,并可以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明确肿瘤的性质和类型。对于有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怀疑膀胱癌的患者,膀胱镜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在膀胱镜检查过程中,医生还可以对一些较小的膀胱肿瘤进行电切术等治疗操作。
(六)输尿管镜检查
输尿管镜检查主要用于诊断输尿管肿瘤和部分肾脏肿瘤。它可以直接观察输尿管内的病变情况,对于输尿管癌,可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并可取组织进行活检。同时,输尿管镜检查还可以对一些输尿管结石、狭窄等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在进行输尿管镜检查时,需要将输尿管镜经尿道、膀胱插入输尿管,属于一种有创检查,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血尿、感染、输尿管穿孔等,但总体来说,其安全性较高,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可为泌尿系统肿瘤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七)尿液细胞学检查
尿液细胞学检查是通过对尿液中的脱落细胞进行显微镜检查,以寻找癌细胞。它对于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尤其是膀胱癌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虽然尿液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相对较低,不能单独作为确诊的依据,但对于一些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及膀胱癌患者术后的随访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尿液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细胞,需要进一步进行膀胱镜检查等其他检查以明确诊断。
(八)肿瘤标志物检查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泌尿系统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25(CA12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CEA 在部分肾癌、膀胱癌患者中可有升高,但特异性不高;CA125 在膀胱癌患者中有时会升高,尤其是晚期膀胱癌伴有盆腔转移的患者;PSA 主要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和诊断,对于老年男性,定期检测 PSA 有助于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然而,肿瘤标志物检查不能作为泌尿系统肿瘤诊断的唯一依据,其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五、特定人群的早期筛查策略
(一)高危职业人群
对于长期从事橡胶、染料、油漆、皮革、印刷、美发、干洗等高危职业的人员,由于其接触致癌物质的风险较高,应从 40 岁开始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和超声检查,如发现异常,进一步进行 CT、膀胱镜等检查。同时,应尽量采取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如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及时处理。
(二)吸烟者
吸烟是泌尿系统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膀胱癌。吸烟者应从 50 岁开始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和超声检查,同时建议戒烟。如果出现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全面的泌尿系统检查,包括膀胱镜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肿瘤。对于吸烟史较长、吸烟量较大的人群,即使戒烟后,仍需按照上述筛查策略进行定期检查,因为吸烟对泌尿系统造成的损害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修复或显现。
(三)有家族史人群
对于有泌尿系统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如遗传性肾癌综合征家族成员、家族性膀胱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等,应从 30 岁开始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超声检查,每 2 3 年进行一次 CT 检查或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基因检测等。家族史人群应提高对泌尿系统肿瘤的认识和警惕,了解家族中肿瘤的类型和发病特点,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早期筛查和监测,以便在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及时发现并治疗。
(四)慢性泌尿系统炎症患者
对于患有慢性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泌尿系统结石等慢性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定期进行尿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病情变化。如果炎症或结石长期不愈,或者出现血尿、疼痛、排尿异常等症状加重的情况,应及时进行全面的泌尿系统检查,包括膀胱镜、CT 等检查,排除肿瘤的可能。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多饮水、勤排尿,保持泌尿系统的清洁卫生,预防感染的复发和加重。
早期发现泌尿系统肿瘤对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了解泌尿系统肿瘤的常见类型、高危因素、早期症状,重视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并针对特定人群制定合理的早期筛查策略,我们能够在肿瘤尚未发生转移或处于较早期阶段时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大大提高泌尿系统肿瘤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死亡率。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增强对泌尿系统肿瘤的认识和防范意识,积极关注自身健康,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