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稳度过围绝经期?
如何平稳度过围绝经期?
郭玲 信阳市中心医院
围绝经期是女性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通常发生在 45 岁至 55 岁之间,但也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这一时期,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并逐渐下降,会带来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虽然围绝经期是自然的生理过程,但可能会给女性的生活质量带来诸多影响。了解如何平稳度过围绝经期,对处于这一时期的女性至关重要。
一、认识围绝经期的生理变化
1. 月经紊乱:月经周期可能会变长或变短,月经量可能增多或减少,甚至可能出现间歇性闭经。这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排卵不规律,导致子宫内膜的生长和脱落失去正常的周期性调控。
2. 潮热出汗:这是围绝经期较为常见且典型的症状之一。女性可能会突然感到胸部、颈部及面部发热,随后出现出汗,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不等。潮热出汗可能在白天或夜间发作,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其发生机制主要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有关。
3. 生殖系统变化:阴道黏膜变薄、干涩,弹性降低,容易出现性交疼痛,增加了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子宫和卵巢也会逐渐萎缩变小,生殖功能逐渐减退。
4. 心血管系统变化: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使得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逐渐增加。可能出现血压波动,尤其是收缩压升高,血脂异常,如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等情况。
5. 骨质疏松:雌激素参与骨代谢的调节,雌激素缺乏会加速骨质流失。围绝经期女性骨密度下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增加骨折的风险。尤其是在脊柱、髋部等部位,轻微的外力作用就可能导致骨折,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应对围绝经期的心理变化
1. 情绪波动:围绝经期女性常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如焦虑、抑郁、烦躁、易怒等。这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变化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与代谢有关,同时,生活压力、家庭关系、自身健康状况等因素也会加重情绪问题。例如,一些女性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或者陷入莫名的悲伤和焦虑之中,难以自我控制。
2. 失眠多梦:心理因素和潮热出汗等身体不适相互影响,导致围绝经期女性睡眠质量下降。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等睡眠问题较为常见,长期睡眠不足会进一步加重情绪波动和身体疲劳感,形成恶性循环。有的女性可能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几个小时才能勉强入睡,或者在夜间频繁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白天则感到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
3. 记忆力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对大脑的认知功能产生一定影响,部分女性会感觉记忆力不如以前,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反应变慢,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作效率和日常生活的应对能力,给女性带来心理压力和困扰,担心自己是否患上了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三、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整
1.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有助于缓解围绝经期症状并维持身体健康。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豆制品、鱼虾、坚果等,以预防骨质疏松。每天应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选择全谷物食品,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代替精制谷物,可稳定血糖水平。同时,要控制脂肪和糖分的摄入,减少动物脂肪、油炸食品和甜食的摄取量,避免体重过度增加和血脂异常。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鸡蛋、豆类等,有助于维持肌肉质量和身体功能。例如,每天可饮用 300-500 毫升牛奶,吃 1-2 两豆制品,保证钙的摄入量在 1000 毫克左右;蔬菜摄入量不少于 500 克,水果 200-300 克。
2. 适度运动:规律的运动对于围绝经期女性具有诸多益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控制体重,减轻潮热出汗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增强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还能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适合围绝经期女性的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力量训练,如使用哑铃进行简单的手臂力量练习、深蹲等,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柔韧性训练,如瑜伽、普拉提等,可帮助改善关节活动度,减少肌肉紧张和疼痛。例如,每天可以快走 30-60 分钟,或者每周进行 3-4 次游泳,每次 30 分钟左右;每周进行 2-3 次力量训练,每个动作进行 2-3 组,每组 8-12 次。
3. 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保证充足而规律的睡眠,每晚睡眠时间应达到 7-8 小时。创造有利于睡眠的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避免在晚上使用电子设备,以免蓝光干扰睡眠。白天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加日照时间,但要注意避免在午后摄入咖啡因或大量液体,以免影响夜间睡眠。如果存在睡眠问题,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温水浴等,帮助缓解身心紧张,促进睡眠。例如,晚上 10 点半左右上床睡觉,早上 6 点半左右起床,睡前半小时可以进行简单的冥想放松,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关闭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
四、医疗干预与定期体检
1. 激素替代治疗(HRT):对于一些症状严重的围绝经期女性,如潮热出汗频繁、失眠严重、情绪波动极大且影响生活质量等,在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可考虑采用激素替代治疗。激素替代治疗通过补充雌激素和孕激素,可以有效缓解潮热、盗汗等血管舒缩症状,改善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预防骨质疏松,还可能对情绪和认知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激素替代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女性,有其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例如,已知或怀疑患有乳腺癌、子宫内膜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等情况的女性不能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乳腺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根据个体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来说,使用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应每 3-6 个月进行一次复查。
2. 非激素药物治疗:对于存在激素替代治疗禁忌证或不愿意接受激素治疗的女性,可选择一些非激素药物来缓解症状。如选择性 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等抗抑郁药物,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植物雌激素,如大豆异黄酮等,其化学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具有一定的雌激素样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潮热出汗等症状,但作用相对较弱;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可使用钙剂、维生素 D 以及双膦酸盐类药物等。例如,碳酸钙 D3 片可补充钙和维生素 D,阿仑膦酸钠等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质吸收,提高骨密度。
3. 定期体检:围绝经期女性应更加重视定期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妇科检查,包括妇科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卵巢的形态和结构,排查妇科肿瘤;宫颈涂片检查或 HPV 检测,用于宫颈癌的筛查;乳腺检查,如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早期发现乳腺疾病。同时,还应进行常规的体检项目,如血压、血糖、血脂检测,肝肾功能检查,骨密度检测等。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降低疾病风险,保障围绝经期女性的身体健康。例如,女性在 45 岁后应每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每 1-2 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检查;每 1-2 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了解骨质流失情况。
五、家庭与社会支持
1. 家庭支持:家庭在围绝经期女性平稳度过这一时期起着关键作用。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和子女,应了解围绝经期的相关知识,理解女性在这一阶段身体和心理的变化,给予她们足够的关心、理解和包容。在女性出现情绪波动时,要耐心倾听,避免争吵和冲突;当女性身体不适时,应给予照顾和陪伴,鼓励她们积极面对。例如,丈夫可以主动分担一些家务劳动,陪妻子一起散步、运动,在妻子失眠时给予安慰和陪伴;子女要关心母亲的健康状况,多与母亲沟通交流,让母亲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2. 社会支持:社会也应为围绝经期女性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单位可以适当调整工作安排,减轻围绝经期女性的工作压力,提供一些健康讲座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她们更好地应对这一时期的变化。社区可以组织相关的健康活动,如健身课程、健康知识普及活动等,增进围绝经期女性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她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此外,医疗保健机构应加强对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她们提供专业的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例如,企业可以为围绝经期女性提供弹性工作制度,社区可以邀请妇科专家举办围绝经期健康讲座,医院可以设立围绝经期专科门诊,为女性提供一站式的医疗服务。
围绝经期是女性生命中的一个特殊阶段,虽然会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诸多挑战,但通过充分认识这一时期的变化,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必要时进行医疗干预,同时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女性完全可以平稳度过围绝经期,迎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继续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