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分娩时,家属能做什么护理支持

产妇分娩时,家属能做什么护理支持

王茹 河南省人民医院

分娩,对于每一位产妇而言,都是一场身体与心灵的巨大考验。在这个特殊而又关键的时刻,家属的陪伴与护理支持,如同温暖的阳光,给予产妇力量与勇气。那么,家属在产妇分娩时究竟能做些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

分娩前的准备工作

知识储备

家属要积极学习分娩相关知识,了解分娩的整个过程,包括分娩的三个阶段(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以及每个阶段产妇可能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知晓正常分娩的时间范围,比如初产妇第一产程可能持续 11 - 12 小时,经产妇可能较短,为 6 - 8 小时等。同时,学习应对分娩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方法,如宫缩疼痛的缓解方式等。可以通过阅读专业的孕产书籍,如《西尔斯怀孕百科》《协和专家 + 协和妈妈圈干货分享:怀孕分娩育儿大全》,也可以参加医院或社区组织的分娩知识讲座,观看权威的分娩科普视频,如中国妇产科网推出的分娩科普系列视频,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产妇分娩时才能更好地应对。

物品准备

为产妇准备舒适的衣物,如宽松的棉质睡衣、柔软的拖鞋,方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活动和更换。准备产妇专用的卫生巾、产褥垫,以应对产后恶露。带上产妇喜欢的小零食,如巧克力、能量棒等,在分娩间隙补充体力,因为分娩是一项非常消耗体力的 “工作”,适时补充能量有助于产妇保持良好的状态。还要准备好水杯,最好是带有吸管的,方便产妇在躺着时也能轻松喝水,及时补充水分。另外,不要忘记带上产妇的身份证、医保卡、产检病历等重要证件,以及手机和充电器,以便在需要时联系医生或家人,记录分娩过程中的重要时刻。

心理安抚

产妇在分娩前往往会感到焦虑和恐惧,担心分娩疼痛、胎儿健康等问题。家属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心,多与产妇交流沟通,倾听她的担忧和想法。用温柔、鼓励的话语安慰她,告诉她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很多女性都顺利度过了,她也一定可以。可以回忆一些美好的经历,如孕期的快乐瞬间,增强产妇的信心。陪产妇一起散步、听音乐、看电影等,帮助她放松心情,缓解紧张情绪。

分娩过程中的护理支持

第一产程:耐心陪伴与鼓励

第一产程是分娩过程中最长的阶段,产妇会经历规律的宫缩,宫缩疼痛会逐渐加剧。家属要一直陪伴在产妇身边,给予她情感上的支持。当产妇感到疼痛时,握住她的手,给她力量和安慰。可以为产妇按摩腰部、腹部,以缓解疼痛。按摩时注意力度适中,根据产妇的感受调整,比如在宫缩时,轻轻按摩下腹部,从两侧向中间环形按摩;在宫缩间歇期,按摩腰部,用手掌上下揉搓。同时,鼓励产妇采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如拉玛泽呼吸法,在宫缩开始时,用鼻子深吸气,然后用嘴巴慢慢呼气,这样可以帮助产妇放松身体,减轻疼痛。每隔一段时间,询问产妇的感受,及时告知她产程的进展情况,让她心中有底,增强她的控制感。

第二产程:全力协助与鼓励

进入第二产程,产妇需要用力将胎儿娩出,这是最考验体力和意志力的阶段。家属要在旁边鼓励产妇,告诉她做得很好,给她加油打气。指导产妇正确用力,如在宫缩时,让产妇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像解大便一样向下用力,宫缩间歇期则放松休息。当产妇感到疲惫想要放弃时,及时给予她鼓励,提醒她宝宝马上就要出生了,再坚持一下。如果产妇有特殊需求,如想要喝水、调整姿势等,家属要及时满足,确保产妇在舒适的状态下分娩。

第三产程:稳定情绪与关注产妇

在第三产程,胎盘娩出后,产妇身体和精神都处于极度疲惫的状态。家属要先安抚产妇的情绪,告诉她分娩已经顺利完成,宝宝很健康,让她放松下来。此时,要密切关注产妇的身体状况,如阴道出血量是否正常,一般产后 24 小时内出血量不超过 500ml 属于正常范围。观察产妇的面色、精神状态等,若发现产妇面色苍白、头晕、心慌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同时,协助护士给产妇擦身、更换干净的衣物和产褥垫,让产妇感觉舒适。

产后的护理支持

身体护理

饮食照料:产后产妇身体虚弱,需要补充营养来恢复体力和促进乳汁分泌。家属要为产妇准备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鸡蛋羹、鱼汤、猪蹄汤等。注意饮食要清淡,避免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产后第一天,产妇身体较为虚弱,可先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小米粥、面条汤等;随着身体恢复,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和量。在烹饪过程中,要注意食材的新鲜和卫生,保证产妇的饮食安全。

休息环境营造:为产妇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休息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和湿度适宜,一般温度保持在 22 - 24℃,湿度在 50% - 60% 为宜。避免过多的亲友探望,让产妇有充足的时间休息。在产妇休息时,尽量减少噪音干扰,拉好窗帘,保持室内光线柔和。可以为产妇准备一个柔软舒适的床垫和枕头,提高她的睡眠质量。

协助产后康复: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产后 6 - 12 小时内就可以在床上翻身、活动四肢,24 小时后可在床边适当走动。家属要在旁边搀扶,防止产妇摔倒。帮助产妇进行产后康复锻炼,如产后瑜伽中的简单动作,如猫牛式、坐立前屈等,有助于促进身体恢复。但要注意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提醒产妇按时进行产后复查,一般产后 42 天要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了解身体恢复情况。

心理护理

关注情绪变化:产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加上照顾新生儿的压力,产妇很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甚至患上产后抑郁症。家属要密切关注产妇的情绪变化,多与她交流沟通,观察她的言行举止。如果发现产妇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烦躁、失眠等症状,要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倾听她的烦恼和委屈,让她把心里的不愉快都倾诉出来。

给予情感支持:让产妇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重视,尤其是丈夫,要多陪伴在产妇身边,分担照顾新生儿的责任。不要只关注新生儿而忽略了产妇的感受,要经常对产妇表达感谢和爱意,肯定她在分娩过程中的付出和努力。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产妇的需求,如她想要吃什么、需要什么物品等,及时满足她,让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新生儿护理协助

学习护理知识:家属要和产妇一起学习新生儿护理知识,如新生儿的喂养、洗澡、换尿布、脐带护理等。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如新生儿黄疸、溢奶等。可以通过参加医院组织的新生儿护理培训课程,阅读相关的育儿书籍,如《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掌握正确的护理技能。

协助日常护理:在产妇休息时,家属主动承担起照顾新生儿的责任。帮助新生儿喂奶,注意喂奶的姿势和方法,避免新生儿呛奶。在喂奶后,要将新生儿竖着抱起,轻拍背部,排出胃内空气,防止溢奶。为新生儿洗澡时,要注意水温适宜,一般在 38 - 40℃,动作要轻柔,避免弄伤新生儿。定期为新生儿更换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在护理新生儿的过程中,要多与产妇交流经验,共同照顾好宝宝。

总之,在产妇分娩的整个过程中,家属的护理支持至关重要。从分娩前的准备,到分娩过程中的陪伴与鼓励,再到产后的身体和心理护理以及新生儿护理协助,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家属的关心与付出。通过家属的悉心照料,产妇能够更加顺利地度过分娩期,身体和心理都能得到更好的恢复,同时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为新生儿的成长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希望每一位家属都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产妇分娩时的重要作用,用爱与关怀陪伴产妇迎接新生命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