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大出血急救攻略,家属和产妇都该知晓
产后大出血急救攻略,家属和产妇都该知晓
谢亚林 嵩县妇幼保健院
生孩子,对于每一位女性来说,都是一场充满期待又伴随着未知风险的旅程。产后大出血,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产科严重并发症,如同隐藏在暗处的 “杀手”,时刻威胁着产妇的生命安全。据统计,产后出血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中国,它也占据了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因此,了解产后大出血的急救知识,无论是对于产妇还是家属,都至关重要。
一、认识产后大出血
(一)什么是产后大出血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 24 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宫产者≥1000ml 。这是一个相对客观的量化标准,但在实际情况中,即使出血量未达到这个数值,如果产妇出现了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也应按照产后出血进行积极处理。因为每个产妇的身体状况不同,对出血的耐受能力也有差异。
(二)常见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这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 70% - 80% 。导致子宫收缩乏力的因素众多,例如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在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过大,产程过长使产妇极度疲劳;多胎妊娠、巨大儿等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失去正常收缩能力;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产科并发症影响子宫肌层的血液灌注,从而影响子宫收缩;另外,产妇本身合并有子宫肌瘤、子宫畸形等子宫病变,或者在分娩过程中使用了过多的镇静剂、麻醉剂,也会抑制子宫收缩。
胎盘因素:胎盘滞留是较为常见的胎盘因素,包括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等。胎盘剥离不全多由于在第三产程胎盘完全剥离前过早牵拉脐带或按压子宫,影响胎盘正常剥离;胎盘剥离后滞留则是因为子宫收缩乏力,使胎盘从子宫壁全部剥离后未能排出而滞留在宫腔内;胎盘嵌顿常是由于使用宫缩剂不当或粗暴按摩子宫,导致宫颈内口痉挛性收缩,使已全部剥离的胎盘嵌顿于宫腔内。此外,胎盘粘连、胎盘植入也会引起产后出血,胎盘粘连是指胎盘绒毛仅穿入子宫壁表层,而胎盘植入则是胎盘绒毛穿入子宫壁肌层,这两种情况都使得胎盘难以正常剥离,导致子宫大量出血。
软产道裂伤: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可能会造成软产道的裂伤,如会阴、阴道、宫颈甚至子宫下段的裂伤。常见原因包括急产,由于产程进展过快,软产道来不及充分扩张;胎儿过大,分娩时产道受到的压力过大;助产手术操作不当,如产钳助产、胎头吸引术等,如果操作不熟练或动作粗暴,都可能导致软产道裂伤。软产道裂伤出血的特点是出血发生在胎儿娩出后,血色鲜红,能自凝,若裂伤较深,出血也会较多。
凝血功能障碍:产妇本身存在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或者在分娩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如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死胎滞留过久等,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从而引发产后出血。这种情况下的出血往往表现为全身多部位的出血,如皮肤瘀斑、针眼渗血、阴道流血不凝等,而且出血难以控制。
二、症状表现
产后大出血的症状可能不会一下子就很明显,需要产妇和家属密切关注。在出血初期,产妇可能只是感觉头晕、乏力,这时候可能出血量还不是特别大,但身体已经开始出现不适反应。随着出血量的增加,产妇会出现面色苍白,这是因为身体缺血,血液无法充分供应到面部皮肤;出冷汗,身体为了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会通过出汗来调节;心慌,心脏为了满足身体对血液的需求,会加快跳动频率;呼吸急促,也是身体缺氧的一种表现。
如果出血情况没有得到及时控制,产妇会逐渐出现脉搏细速,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脉搏每分钟在 60 - 100 次,而大出血时,脉搏可能会超过 100 次,而且跳动很细弱,感觉像一条细细的线在快速跳动;血压下降,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说明身体的血容量已经严重不足,无法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当血压下降到一定程度,产妇可能会陷入休克昏迷状态,这时候生命就危在旦夕了。
另外,产妇的阴道流血情况也需要格外注意。如果是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出血,阴道流血往往是大量的,而且血色暗红,有时还能看到血块;如果是软产道裂伤引起的出血,血液通常是鲜红色的,持续不断地流出;而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除了阴道流血外,还可能伴有其他部位的出血症状,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等。
三、家属需知晓的急救要点
(一)心理支持
保持冷静,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家属在面对产妇产后大出血的紧急情况时,自己首先不能慌乱。因为产妇在这个时候身体极度虚弱,心理也非常脆弱,家属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到她。如果家属表现得惊慌失措,产妇会更加恐惧和焦虑,这会进一步加重她的病情。所以,家属要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用坚定、镇定的态度去面对。
给予产妇积极的鼓励和安慰。可以轻声地在产妇耳边告诉她,医生和护士都在全力救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用温暖的话语让产妇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支持,增强她战胜疾病的信心。比如,对产妇说:“别害怕,我们都在你身边,医生们很有经验,一定能解决问题的。” 同时,紧紧握住产妇的手,通过肢体接触传递力量和安慰。
(二)协助医护
快速准确地提供产妇的病史信息。这对于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关键。家属要尽可能详细地告知医生产妇既往的疾病史,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是否有过剖宫产史、流产史;孕期是否有过产检异常,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情况。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医生快速了解产妇的身体状况,分析产后出血的可能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按照医护人员的指示,迅速完成相关手续。在产妇急救过程中,可能需要家属去办理各种检查、治疗的手续,缴纳费用等。家属要积极配合,动作迅速,不要因为一些手续问题耽误了产妇的救治时间。同时,要妥善保管好各种缴费凭证和检查报告,以便后续查询和使用。
如果需要输血,家属要毫不犹豫地签字同意。产后大出血严重时,输血是挽救产妇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医生告知需要输血时,家属要充分信任医生的判断,不要因为对输血存在一些误解或担忧而犹豫不决。要知道,在紧急情况下,每一秒都很宝贵,及时输血能够补充产妇的血容量,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三)生活照料
准备好产妇产后所需的生活用品。在产妇分娩前,家属就应该提前准备好干净的毛巾、卫生纸、产妇专用卫生巾、舒适的睡衣等。当产妇产后回到病房,这些物品能够及时派上用场,让产妇感觉舒适和方便。同时,要注意保持病房的整洁和安静,为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关注产妇的饮食情况。在产妇产后身体逐渐恢复的过程中,合理的饮食对于身体的康复非常重要。产后初期,由于产妇身体虚弱,肠胃功能也较弱,可以先给她准备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等。随着身体的恢复,逐渐增加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瘦肉、鱼类、蔬菜、水果等,以保证产妇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身体的恢复和乳汁的分泌。但要注意,饮食要循序渐进,避免一下子给产妇吃过多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四、产妇自身需知晓的要点
(一)孕期保健
按时进行产检。产检是孕期监测母婴健康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产检,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孕妇和胎儿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对于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多胎妊娠、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更要加强产检的频率和项目。例如,对于前置胎盘的孕妇,医生可以通过超声检查密切观察胎盘的位置和状态,提前制定分娩计划,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
积极治疗孕期合并症。如果孕妇在孕期合并有其他疾病,如贫血、糖尿病、心脏病等,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贫血为例,孕期贫血会导致产妇身体抵抗力下降,分娩时对出血的耐受性降低,容易发生产后出血。所以,孕妇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补充铁剂、维生素 B12 等,纠正贫血状况,提高身体的储备能力,为分娩做好准备。
(二)分娩过程配合
保持良好的心态。分娩过程中,产妇的情绪对分娩进展和产后出血有很大的影响。过度紧张和恐惧会使产妇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所以,产妇要尽量放松心情,可以通过深呼吸、听音乐、与助产士交流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同时,要相信自己和医生,相信自己有能力顺利完成分娩。
正确用力。在分娩过程中,正确的用力方法能够帮助胎儿顺利娩出,减少产程时间,从而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产妇要听从助产士的指导,在宫缩时深吸气后屏气,然后像解大便一样向下用力,宫缩间歇期则放松休息。避免在宫缩间歇期用力,以免消耗过多体力,影响后续分娩。
(三)产后观察
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产后,产妇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如是否有头晕、乏力、心慌、出冷汗等不适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同时,要注意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包括出血量、颜色、是否有血块等。正常情况下,产后阴道会有少量的血性恶露排出,颜色由鲜红逐渐变为淡红,量也会逐渐减少。如果发现阴道流血量增多,或者出血颜色鲜红,持续不止,要立即引起重视。
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检查和治疗。产后,医护人员会定时对产妇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如测量血压、脉搏、体温等,还会检查子宫收缩情况和阴道流血情况。产妇要积极配合这些检查,不要因为怕麻烦或者害羞而拒绝。如果医生根据检查结果,给予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措施,产妇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止治疗。
产后大出血虽然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但只要产妇和家属提前了解相关的急救知识,在孕期做好保健,分娩过程中积极配合,产后密切观察,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发生的风险,一旦发生也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最大程度地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每一位产妇的平安分娩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