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术后护理:这几步千万不能少
肺癌术后护理:这几步千万不能少
侯妍利 林州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
肺癌,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手术常常是关键的治疗手段。然而,肺癌手术并非治疗的终点,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精心的术后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身体恢复,提升生活质量。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肺癌术后护理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
基础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
肺癌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是首要任务。医护人员会频繁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体温可反映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术后体温可能会因手术创伤出现轻度升高,但持续高热(超过 38.5℃)则可能提示感染,需及时检查处理。血压和心率关乎循环功能,血压过高易引发出血,过低则导致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变化能反映呼吸功能,呼吸急促、费力可能暗示呼吸道梗阻、肺部感染或胸腔积液等问题。持续、精准的生命体征监测,能及时察觉异常,为后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体位护理
术后体位选择至关重要。麻醉未清醒时,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发窒息。患者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采用半卧位,床头抬高 30° - 50°。半卧位可使膈肌下降,增加胸腔容积,利于呼吸,还便于胸腔引流。同时,定时为患者翻身,每 2 - 3 小时一次,预防压疮发生。翻身时注意保护伤口和引流管,避免牵拉导致疼痛或管道移位、脱落。
呼吸道护理
鼓励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肺癌手术影响呼吸功能,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对促进肺复张、预防肺部并发症意义重大。深呼吸可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气体交换。患者先深吸气使腹部膨胀,屏气 3 - 5 秒后缓慢呼气,每次练习 10 - 15 分钟,每天 3 - 4 次。有效咳嗽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痰液淤积引发肺部感染。患者先深呼吸几次,在深吸气末屏气 3 - 5 秒,身体前倾用力咳嗽 2 - 3 声。为减轻咳嗽时伤口疼痛,患者可用双手按压伤口两侧给予支撑。医护人员和家属要鼓励并协助患者掌握正确方法。
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是常用的呼吸道护理方法。通过雾化装置将药物转化为微小颗粒,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常用药物有稀释痰液的氨溴索,可降低痰液黏稠度,使其易于咳出;扩张支气管的沙丁胺醇,能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一般每天进行 2 - 3 次雾化吸入,每次 15 - 20 分钟。雾化时观察患者反应,如有无呼吸困难、心慌等不适。雾化结束后协助患者漱口,减少药物在口腔残留。
饮食护理
术后早期饮食
肺癌术后早期,患者胃肠功能需时间恢复。术后 1 - 2 天内,若胃肠功能未恢复,通过静脉补充营养。患者出现肛门排气,提示胃肠功能开始恢复,可先给予少量温开水或米汤。观察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后,逐渐过渡到流食,如稀粥、蛋羹等。遵循少量多餐原则,每次进食量不宜过多,以免加重胃肠负担。注意食物温度适中,避免过热或过冷刺激胃肠道。
恢复期饮食
随着患者身体恢复,饮食进一步调整。保证营养均衡,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摄入。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增强免疫力的关键,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食物。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多吃新鲜蔬菜(如西兰花、胡萝卜)和水果(如橙子、苹果)。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避免加重身体负担。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 1500 - 2000 毫升,促进新陈代谢和痰液稀释排出。
伤口护理
伤口观察
密切关注伤口状况是术后护理重点。医护人员和家属需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是否清洁、干燥。伤口敷料有少量渗血属正常,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清洁即可。若伤口渗血较多或出现大量鲜红色血液渗出,应立即告知医生进行止血处理。同时,观察伤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疼痛加剧等感染迹象。伤口周围皮肤发红、肿胀,伴有发热、疼痛,可能提示伤口感染,需及时抗感染治疗。
伤口换药
定期伤口换药可预防感染,促进愈合。一般术后 2 - 3 天换药一次,具体依伤口情况而定。换药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先用碘伏等消毒剂消毒伤口周围皮肤,轻轻揭开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清除表面分泌物,再更换新敷料。患者和家属要积极配合,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
康复训练
早期活动
术后早期活动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病情允许时,术后第一天可在床上进行简单肢体活动,如握拳、屈伸下肢,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二天可在他人协助下坐起,逐渐增加坐立时间。术后第三天尝试床边站立、行走。活动量逐渐增加,以患者不感疲劳为宜。早期活动能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肺部并发症,增强机体抵抗力。
呼吸功能锻炼
呼吸功能锻炼也是康复训练重要内容。除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还可进行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缩唇呼吸时,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像吹口哨一样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 2 倍左右。腹式呼吸时,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一只手放胸部,另一只手放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通过腹部起伏调节呼吸。呼吸功能锻炼每天 3 - 4 次,每次 10 - 15 分钟,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
肺癌患者术后常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这些不良情绪不仅影响心理状态,还对身体康复产生负面影响。医护人员和家属要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患者可能因手术创伤、身体不适及对疾病预后担忧而情绪低落,表现为沉默寡言、唉声叹气等。家属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倾听内心想法和感受,给予关心安慰。医护人员主动向患者介绍疾病治疗进展和康复情况,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理支持与疏导
针对患者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心理支持与疏导。可向患者介绍成功康复案例,让其看到希望。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其他病友交流经验、互相鼓励。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帮助。心理医生通过心理评估制定个性化心理治疗方案,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以积极乐观态度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同时,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并发症预防
肺部感染预防
肺部感染是肺癌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定期通风换气,每天 2 - 3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严格控制探视人员数量,减少病房内人员流动,防止交叉感染。加强呼吸道护理,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及时排出痰液。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遵医嘱给予祛痰药物或雾化吸入。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呼吸、咳嗽等症状,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咳痰增多且痰液性状改变等情况,及时进行胸部 X 线、血常规等检查,明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并给予相应治疗。
胸腔积液预防
胸腔积液也是肺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术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定期进行胸部 X 线或超声检查,早期发现胸腔积液。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堵塞、扭曲、受压。观察引流液颜色、量和性质,引流液突然增多或出现异常,如血性引流液增多等,及时告知医生。已出现胸腔积液的患者,根据积液量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穿刺抽液等。
肺癌术后护理涵盖基础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伤口护理、康复训练、心理护理及并发症预防等多个关键步骤。每一步都紧密关联,对患者康复起着决定性作用。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学习相关护理知识,共同助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回归正常生活。护理过程中若有疑问,及时咨询医护人员,确保护理工作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