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积食,家长这几招做对了吗?

孩子总积食,家长这几招做对了吗?

张伟伟  漯河市源汇区妇幼保健院儿内科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积食是一个令众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孩子一旦积食,不仅食欲受到影响,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身体不适,甚至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面对孩子总积食的情况,家长们常常尝试各种方法,但这些方法真的用对了吗?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积食的相关知识以及正确的应对策略。

一、积食的成因剖析

(一)喂养方式不当

过度喂养:许多家长生怕孩子吃不饱,在喂养时总是给予过多食物。特别是在孩子食欲较好时,家长更是不断鼓励孩子多吃。例如,有些家长在孩子已经吃饱表示不想再吃时,仍会用各种方法哄着孩子再多吃几口。长期如此,孩子的肠胃负担过重,无法及时消化吸收大量食物,从而导致积食。

食物搭配不合理:孩子的饮食需要营养均衡,如果家长总是给孩子吃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如炸鸡、薯条、红烧肉等,而忽视了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就容易造成食物在肠道内难以消化,进而引发积食。比如,有些孩子一顿饭可能只吃肉类和主食,几乎不吃蔬菜,长此以往,肠胃蠕动减缓,积食问题便接踵而至。

进食速度过快:部分孩子吃饭时狼吞虎咽,没有充分咀嚼食物就匆忙咽下。这样大块的食物进入肠胃后,增加了肠胃消化的难度。而且,快速进食时孩子往往容易吃多,因为大脑接收饱腹感信号需要一定时间,等大脑意识到吃饱时,孩子可能已经摄入了过量食物,这也是导致积食的常见原因之一。

(二)孩子自身消化功能较弱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肠胃的蠕动能力和消化酶的分泌量都相对不足。相比成人,他们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消化系统逐渐发育,但在一些特殊时期,如生病后身体机能尚未完全恢复,或者处于换牙期咀嚼功能受影响时,消化功能也会相对减弱。此时,如果不注意饮食调整,就很容易出现积食现象。

(三)缺乏运动

如今,很多孩子户外活动时间较少,长时间坐在书桌前学习、玩电子产品或宅在家里。运动不足会导致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肠胃蠕动也相应变慢。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不能及时被消化吸收和排出体外,就容易堆积在肠道内形成积食。例如,一些孩子放学后直接回家写作业,写完作业又接着看电视或玩游戏,很少下楼进行户外活动,这类孩子积食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二、积食的症状表现

(一)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不振:积食的孩子首先会表现出食欲减退,原本对食物充满兴趣的孩子,突然对吃饭变得不积极,甚至抗拒进食。即使面对平时喜欢的食物,也提不起兴趣。这是因为积食导致肠胃负担过重,消化功能紊乱,使孩子产生饱腹感,没有饥饿感。

腹胀腹痛:孩子会感到腹部胀满不适,有时还会伴有隐痛。家长可以通过触摸孩子的腹部来判断,积食的孩子腹部通常比较硬,且按压时孩子可能会有不舒服的表现,如哭闹、躲避等。这是由于食物在肠道内积聚,发酵产生气体,导致肠道扩张,引起腹胀腹痛。

口臭:积食的孩子往往会出现口臭问题,呼出的气体带有酸腐味。这是因为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不能及时排空,发生腐败变质,产生异味,通过口腔散发出来。口臭不仅影响孩子的社交,也反映了孩子肠胃消化功能出现了问题。

大便异常:积食会导致孩子大便性状和次数发生改变。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便秘,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而有些孩子则可能表现为腹泻,大便稀溏,伴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且气味酸臭。这是因为积食引起肠胃功能失调,肠道的正常排泄功能受到影响。

(二)全身症状

睡眠不安稳:孩子积食后,睡眠质量会明显下降。晚上睡觉时可能会翻来覆去,难以入睡,或者睡后容易惊醒、哭闹。这是因为肠胃不适会干扰孩子的神经系统,影响睡眠。中医有 “胃不和则卧不安” 的说法,积食导致肠胃负担重,孩子身体不舒服,自然难以安睡。

手心脚心发热:仔细观察会发现,积食的孩子手心、脚心比平时要热,严重时甚至会伴有低热。这是由于食物在体内积滞,郁而化热,导致身体出现内热症状。此时,孩子的体温可能会比正常体温略高,但一般不会超过 38℃。

舌苔变化:健康孩子的舌苔通常是淡红色、薄白苔。当孩子积食时,舌苔会发生明显变化,舌苔增厚,颜色变白或变黄,有时还能看到舌面上有一层厚厚的垢腻。舌苔的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孩子脾胃的消化情况,是判断积食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家长应对积食的正确方法

(一)调整饮食结构

控制食量:当发现孩子积食后,首先要控制孩子的进食量,遵循 “少食多餐” 的原则。每餐不要让孩子吃得过饱,减少主食和肉类的摄入量,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比例。可以将孩子平时的一顿饭分成两顿或三顿来吃,让肠胃有足够的时间消化食物,减轻负担。例如,平时一顿吃一碗米饭的孩子,积食期间可以减至半碗,分两次吃完。

选择易消化食物:给孩子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山药糊、南瓜粥等。这些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容易被肠胃消化吸收,且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蔬菜可以选择菠菜、胡萝卜、西兰花等,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水果方面,苹果、香蕉、橙子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避免给孩子吃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水果,以免生冷食物刺激肠胃。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能吸收肠道内的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预防和缓解积食。家长可以在孩子的饮食中适当添加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片、豆类、红薯等。例如,早餐可以给孩子吃一碗燕麦粥,午餐或晚餐搭配一些红薯或豆类菜肴。

(二)促进消化的方法

适当运动: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肠胃蠕动,帮助消化食物。每天保证孩子有 1 - 2 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如散步、跑步、跳绳、骑自行车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带他们在小区里散步,或者一起玩一些简单的游戏,如抛接球、踢毽子等。运动不仅有助于消化,还能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免疫力。

腹部按摩: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进行腹部按摩来促进消化。让孩子平躺在床上,放松身体,家长将双手搓热,以孩子的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按摩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 10 - 15 分钟,每天 2 - 3 次。腹部按摩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气体排出,缓解腹胀腹痛等积食症状。

服用消食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家长可以给积食的孩子服用一些消食药物。常见的消食药物有健胃消食片、保和丸、小儿七星茶等。这些药物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的作用,可以帮助孩子缓解积食症状。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确定剂量,不要自行增减药量,以免对孩子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三)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规律进餐: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进餐习惯,每天定时定量吃饭。尽量固定早餐、午餐、晚餐的时间,避免孩子在两餐之间吃过多零食。规律的进餐时间有助于肠胃形成生物钟,更好地进行消化吸收工作。例如,早餐可以安排在 7 - 8 点,午餐在 12 点左右,晚餐在 6 - 7 点,两餐之间可以适当给孩子吃一些水果或少量坚果作为加餐,但要注意控制量。

细嚼慢咽:教导孩子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这样不仅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还能避免孩子因进食过快而吃多。家长可以以身作则,在吃饭时放慢速度,给孩子做示范。同时,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细嚼慢咽,比如和孩子比赛谁嚼得次数多,或者给孩子讲一些关于细嚼慢咽好处的小故事。

避免睡前进食:孩子在睡觉前 1 - 2 小时内尽量不要吃东西,以免食物在肠胃内积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睡眠质量。如果孩子晚上感到饥饿,可以适量喝一些温水或吃少量易消化的食物,如一小片面包、几块饼干等,但不要吃太多。睡前保持肠胃相对轻松的状态,有利于孩子安然入睡。

孩子总积食是一个需要家长重视的问题。通过了解积食的成因、症状表现,并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家长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预防和缓解积食,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肠胃,茁壮成长。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饮食和身体状况,及时调整养育方式,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