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如何有效预防高血压
一文读懂:如何有效预防高血压
魏文新 光山县泼陂河镇卫生院内科
在当今社会,高血压已经成为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悄然威胁着众多人的健康。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患者数量持续攀升,我国也有相当庞大的高血压患病人群。高血压犹如一颗 “隐形炸弹”,初期可能毫无症状,但长期发展却会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引发如冠心病、脑卒中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给个人健康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了解并掌握有效预防高血压的方法,对于每个人而言都至关重要。
高血压成因剖析
饮食因素
高盐饮食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盐中,主要成分氯化钠在进入人体后,会使血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升高。为了维持体内渗透压平衡,身体会潴留更多水分,这就导致血容量增加,心脏需要更大的压力来泵血,从而使得血压升高。研究表明,日均摄入盐量每增加 2 克,收缩压可升高 2.0mmHg,舒张压升高 1.2mmHg 。在很多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偏咸,例如北方部分地区,每餐菜肴中盐的用量较多,长期如此,患高血压的风险便大大增加。
过量饮酒同样会对血压产生不良影响。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其过度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导致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进而使血压上升。而且长期大量饮酒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进一步加重血压升高的风险。据统计,每天饮酒量超过 50 克乙醇的人群,高血压发病率比不饮酒者高出 1 倍以上 。
生活习惯
长期缺乏运动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这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使血管保持良好的弹性。当身体缺乏运动时,新陈代谢减缓,脂肪容易在体内堆积,导致体重增加。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每增加 10%,血压可升高 6.5mmHg 。许多上班族长期久坐于办公室,除了上下班途中,几乎没有其他运动量,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患高血压的可能性。
熬夜也是损害健康的一大 “杀手”,对血压的影响不容小觑。人体在夜间睡眠时,身体各器官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整,血压也会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然而,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使交感神经在夜间持续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同时,熬夜还会影响内分泌系统,使激素分泌失调,进一步影响血压的稳定。如今,随着智能手机和电子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夜间娱乐,熬夜成为常态,这对血压的控制极为不利。
遗传因素
遗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那么其直系亲属患高血压的风险会明显增加。研究表明,约 60% 的高血压患者有家族遗传史。遗传因素主要通过影响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肾脏对钠的排泄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等方面,使个体更容易患上高血压。例如,某些遗传基因会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对收缩物质的敏感性增加,使得血管更容易收缩,从而升高血压。
精神因素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的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激素,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如职场竞争、经济负担、人际关系等问题,使得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状态。以职场人士为例,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频繁的加班,以及面临的业绩考核压力等,都容易导致精神紧张,进而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有效预防高血压的方法
饮食调整
控制盐摄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不超过 5 克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限盐勺来控制每餐的用盐量,减少加工食品和腌制食品的食用,如咸菜、火腿、方便面等,这些食品往往含有较高的盐分。同时,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它们富含钾元素,钾可以促进钠的排出,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例如香蕉、土豆、菠菜等都是钾含量丰富的食物。
合理膳食: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全谷物、粗粮,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它们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改善血管功能。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取,像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等。控制每日油脂的摄入量,选择健康的油脂,如橄榄油、亚麻籽油等,这些油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适量饮酒:如果有饮酒习惯,应适量饮酒。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25 克,女性不超过 15 克 。换算成常见的酒类,大约相当于男性每天饮用啤酒不超过 750 毫升,葡萄酒不超过 250 毫升,38 度白酒不超过 75 毫升;女性相应减半。并且要避免空腹饮酒,饮酒时搭配食物,可减少酒精对胃黏膜和血管的刺激。
生活习惯改善
增加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快走时,速度保持在每分钟 100 - 120 步左右;慢跑的速度则根据个人体能,以能持续跑步且仍可进行简单对话为宜。运动可以分多次进行,每次持续 30 分钟以上效果更佳。除了有氧运动,还可以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如举哑铃、俯卧撑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脂肪燃烧,控制体重,从而对血压产生积极影响。
规律作息: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每天保证 7 - 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晚上尽量在 11 点前入睡,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以免蓝光刺激影响睡眠质量。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生物钟正常运转,使血压在夜间得到良好的调节,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戒烟:吸烟会使血管收缩,增加血液黏稠度,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进而升高血压。戒烟是预防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戒烟初期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可以通过寻求家人朋友的支持、使用戒烟辅助工具(如戒烟贴、口香糖等)来帮助克服。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身体会逐渐恢复健康,血压也会有所改善。
压力管理
心理调节: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当面临压力和困难时,尝试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转移注意力,如绘画、书法、摄影、阅读等,让自己在兴趣活动中放松身心,缓解精神压力。
放松技巧: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进行放松练习,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深呼吸时,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感受腹部的膨胀,然后缓缓呼气,感受腹部的收缩,每次练习 10 - 15 分钟,可有效缓解紧张情绪,降低血压。冥想也是一种有效的放松方式,专注于当下的呼吸和身体感觉,排除杂念,减轻精神负担。
定期体检
定期测量血压是早期发现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长期高盐饮食等高危人群,应更频繁地测量血压,如每半年或每季度测量一次。通过定期体检,还可以检测血糖、血脂等其他指标,全面了解身体状况。一旦发现血压有升高趋势或其他健康问题,能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进行生活方式调整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将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
预防高血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有效管理压力以及定期体检等多方面措施,我们能够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享受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