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高血压 中医特色调理方法

认识高血压 中医特色调理方法

 冯丹美 方城县人民医院

在现代社会,高血压已成为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很多人对高血压的认知可能仅仅停留在血压数值偏高这一层面,却并不了解其背后的复杂性以及中医独特的调理之道。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高血压与中医特色调理方法的奥秘。

一、高血压的基础知识

(一)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在医学上指的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范围。目前,临床上一般将收缩压(高压)大于等于 140mmHg,和(或)舒张压(低压)大于等于 90mmHg,定义为高血压。

(二)高血压的症状

高血压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有的人可能毫无察觉,只是在体检或偶然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升高;而有的人则会出现头痛、头晕、头胀,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时较为明显;还可能伴有颈项发紧、疲劳、心悸、耳鸣等症状。当血压突然急剧升高时,甚至可能引发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心慌气急等严重症状。

(三)高血压的危害

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会对身体的多个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它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脏肥厚、扩大,进而引发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对脑血管而言,高血压是脑卒中(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可引发脑出血、脑梗死等严重后果;在肾脏方面,会损害肾脏血管和肾小球,最终可能发展为肾衰竭;此外,高血压还会影响眼底血管,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二、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中医典籍中虽无 “高血压” 这一病名,但根据其症状表现,多将其归属于 “眩晕”“头痛” 等范畴。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高血压的发生与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及脏腑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一)病因

情志失调: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会使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上炎,从而扰动清窍,引发头晕、头痛等类似高血压的症状。例如,生活中那些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情绪容易激动的人,就更容易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油腻食物,或者饮酒无度,会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常,聚湿生痰,痰浊内阻,上蒙清窍,也可导致眩晕、头痛。像一些经常大鱼大肉、喜好酗酒的人群,患高血压的几率往往较高。

劳逸失度:过度劳累会损耗气血,导致气血亏虚,脑失所养;而过度安逸,缺乏运动,又会使气血运行不畅,同样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增加高血压发病的可能性。

年老体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脏腑功能逐渐衰退,肝肾阴虚尤为常见。肝肾阴虚不能制约肝阳,导致肝阳上亢,从而引发高血压相关症状。这也是为什么老年人患高血压的比例相对较高。

(二)发病机制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肝、肾、心、脾等脏腑。其中,肝的阴阳失调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肝主疏泄,调节人体的气机。当肝气郁结或肝阳上亢时,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血压升高。肾为先天之本,肾阴肾阳是人体阴阳的根本。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肝木,可致肝阳上亢;肾阳不足,推动无力,也会影响气血运行,进而引发高血压。心主血脉,心气不足或心血瘀阻,同样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血压异常。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成不足,或运化失常,产生痰湿等病理产物,均可影响血压。

三、中医特色调理方法

(一)中药调理

辨证论治:中医治疗高血压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信息,将高血压分为不同的证型,然后针对性地选用方剂进行治疗。

肝阳上亢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等。常用天麻钩藤饮进行治疗,该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息风,石决明平肝潜阳,黄芩、栀子清热泻火,牛膝引血下行,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茯神、夜交藤宁心安神,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潜阳、清热息风之效。

痰湿中阻型:症状可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胸闷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肢体困重等。半夏白术天麻汤是治疗此型的经典方剂,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白术健脾燥湿;天麻平肝息风;茯苓、橘红理气化痰;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燥湿化痰、健脾和胃、平肝息风之功。

肝肾阴虚型:常见症状有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等。杞菊地黄丸是常用的治疗方剂,其中枸杞子、菊花滋补肝肾、清肝明目,熟地、山萸肉、山药滋补肾阴,泽泻、丹皮、茯苓泄热渗湿,以达滋补肝肾之目的。

阴阳两虚型:患者既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阳虚症状,又有五心烦热、盗汗等阴虚表现。金匮肾气丸可用于治疗此型,方中熟地、山药、山萸肉滋补肾阴,附子、肉桂温补肾阳,泽泻、丹皮、茯苓利水渗湿,诸药配伍,起到阴阳双补的作用。

中药代茶饮:除了服用方剂,一些中药代茶饮也对高血压有一定的辅助调理作用。

菊花山楂茶:菊花具有清肝明目、平肝潜阳的功效,山楂能活血化瘀、消食健胃。将菊花 3 - 5 克、山楂 10 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可辅助降低血压,尤其适合肝阳上亢伴有血脂偏高的患者。

罗布麻茶:罗布麻有平肝安神、清热利水的作用。每天取罗布麻叶 3 - 6 克,开水冲泡后代茶饮,有助于平稳血压,缓解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失眠等症状。

玉米须茶:玉米须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效。用玉米须 15 - 30 克,加水煮沸后代茶饮,可通过利尿作用,促进体内多余水分排出,减轻血容量,从而辅助降低血压。

(二)针灸推拿

针灸治疗: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平衡阴阳、降低血压的目的。

常用穴位: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针刺百会穴可升阳举陷、醒脑开窍,对缓解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有显著效果。

风池穴:在项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针刺风池穴能疏风清热、平肝息风,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头晕、目眩等症状有良好作用。

曲池穴: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针刺曲池穴可清热解表、调和气血,有助于降低血压。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胫骨前嵴外 1 横指处。足三里为人体保健要穴,针刺此穴可健脾和胃、扶正培元,调节人体整体机能,辅助降压。

太冲穴:在足背,第 1、2 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太冲穴为肝经原穴,针刺太冲可疏肝理气、平肝息风,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效果显著。

针刺方法:一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针刺手法,如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留针时间通常为 20 - 30 分钟,每周治疗 2 - 3 次,一个疗程一般为 10 - 15 次。具体治疗方案需由专业针灸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缓解高血压症状、辅助降压的目的。

头部按摩:用双手食指或中指指腹,从前额正中开始,向两侧颞部反复推擦,力度适中,每次推擦 10 - 15 分钟,可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缓解头晕、头痛等症状。也可以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太阳穴、风池穴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揉 1 - 2 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颈部按摩:患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患者身后,用双手拇指指腹从风池穴开始,沿颈椎两侧向下按揉至大椎穴,反复按揉 5 - 10 次,然后用双手拿捏颈部两侧肌肉,力度由轻到重,每次拿捏 3 - 5 分钟,可改善颈部血液循环,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对降低血压有一定帮助。

足部按摩:足底有许多与人体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按摩足底反射区可调节人体脏腑功能。重点按摩涌泉穴,用拇指指腹从足跟向足尖方向推擦涌泉穴,每次推擦 100 - 200 次,以足底发热为度。也可以用按摩棒等工具按摩足底其他反射区,如心、肝、肾等反射区,每个反射区按摩 2 - 3 分钟。

(三)运动养生

太极拳: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连贯,注重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练习太极拳时,全身肌肉放松,可使血管外周阻力降低,有助于血压下降。同时,太极拳还能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缓解精神紧张,稳定情绪,对高血压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建议每天练习 1 - 2 次,每次 30 - 60 分钟。

八段锦:八段锦由八节不同动作组成,动作舒展优美,配合呼吸吐纳,能促进气血流通,调节脏腑功能。其中的 “双手托天理三焦”“调理脾胃须单举”“摇头摆尾去心火” 等动作,通过拉伸、扭转身体,可调节三焦气机,促进脾胃运化,清降心火,对高血压患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每天练习 1 - 2 遍,长期坚持,有助于改善血压状况。

散步: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适合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散步时,全身血液循环加快,血管扩张,可降低血压。建议每天散步 30 - 60 分钟,速度以自己感觉舒适为宜。在散步过程中,可配合深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这样能更好地调节呼吸功能,增强心肺功能,辅助降压。

(四)饮食调理

低盐饮食:盐的摄入过多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 6 克,尽量减少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压。例如,芹菜含有丰富的芹菜素,具有降压作用;香蕉富含钾元素,能促进钠的排出,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苹果含有果胶等营养成分,对心血管健康有益。建议每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蔬菜摄入量不少于 500 克,水果摄入量为 200 - 350 克。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类等,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但要注意避免过量摄入动物性脂肪和胆固醇,以防血脂升高,加重高血压病情。

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对于降低血压至关重要。应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少吃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蛋糕、饮料等。

(五)情志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情绪波动对血压的影响很大,高血压患者应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可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压力,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中。

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和调节。每天应保证 7 - 8 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稳定血压,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压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中医特色调理方法,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压,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然而,需要强调的是,高血压患者在采用中医调理方法时,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要定期监测血压,必要时配合西医药物治疗,以确保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保障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