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护理不马虎,创伤骨科来叮嘱

伤口护理不马虎,创伤骨科来叮嘱

李永芳 柘城中医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遭遇各种意外,导致身体受伤。小到擦伤、划伤,大到骨折等严重创伤,伤口的出现不仅给我们带来身体上的疼痛,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对于创伤骨科领域的伤口而言,正确且细致的护理尤为关键。它不仅关系到伤口能否顺利愈合,更与我们日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息息相关。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创伤骨科伤口护理的重要知识。

创伤骨科常见伤口类型

开放性骨折伤口

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部位与外界相通的骨折类型,此时骨折处的骨头会穿破皮肤,形成开放性伤口。这种伤口由于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极易受到细菌、灰尘等污染物的侵袭,引发感染。开放性骨折伤口通常较为复杂,可能伴有软组织的严重损伤、血管破裂出血等情况,处理起来难度较大。例如,在车祸等高能量创伤中,下肢开放性骨折较为常见,伤口可能呈现不规则形状,周围软组织挫裂严重,甚至可见骨折断端外露。

闭合性骨折伴皮肤挫伤伤口

闭合性骨折时,虽然骨头没有穿出皮肤,但强大的外力作用可能导致骨折周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受到挫伤。这类伤口表面可能没有明显的开放性创口,但皮肤会出现青紫、肿胀、疼痛等症状。严重的挫伤可能导致局部皮肤缺血、坏死,进而形成开放性伤口。比如,摔倒时上肢着地导致肱骨闭合性骨折,同时骨折部位周围的皮肤可能出现大片的青紫瘀斑,伴有明显压痛。随着病情发展,如果挫伤处的皮肤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就可能出现水疱、破溃等情况。

手术切口

创伤骨科手术是治疗骨折、关节损伤等疾病的重要手段。手术后,会在身体上留下手术切口。手术切口又可分为清洁切口、清洁 - 污染切口和污染切口。清洁切口通常在相对无菌的条件下进行手术,如一些简单的骨折内固定手术;清洁 - 污染切口则涉及到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涉及口腔、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的手术切口;污染切口是指手术区域存在明显的污染,如开放性骨折清创手术后的切口。手术切口需要精心护理,以防止感染,促进愈合,确保手术效果。例如,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手术切口,长度一般在 10 - 20 厘米左右,术后需要密切观察切口的愈合情况,及时更换敷料。

伤口护理的关键环节

伤口清洁

清洁伤口是伤口护理的首要步骤,其目的是去除伤口表面的污垢、异物、血凝块等,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对于开放性伤口,应在受伤后尽快用生理盐水冲洗。生理盐水是一种等渗溶液,对伤口刺激性小,可以有效地清洁伤口。冲洗时,要用注射器或冲洗器将生理盐水缓慢地注入伤口,从伤口的一端流向另一端,确保伤口各个角落都能被冲洗到。对于较深的伤口,可能需要使用探针等工具辅助清洁,但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伤口内的组织。如果伤口内有较大的异物,如沙石、玻璃碎片等,不要自行强行取出,应尽快就医,由专业医生在严格消毒和麻醉的条件下进行处理。对于闭合性骨折伴皮肤挫伤伤口,在受伤早期,可以用碘伏轻轻擦拭受伤部位周围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因皮肤表面的细菌感染而加重挫伤处的炎症反应。

伤口消毒

消毒是杀灭伤口表面及周围皮肤细菌的重要措施。常用的伤口消毒剂有碘伏、酒精等。碘伏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消毒剂,它对皮肤和黏膜的刺激性较小,杀菌谱广,能有效杀灭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在伤口清洁后,用碘伏棉球或棉签以伤口为中心,由内向外环形涂抹消毒,消毒范围应超过伤口周围 5 - 10 厘米。对于手术切口,在手术前,医护人员会对手术区域进行大面积的碘伏消毒,以确保手术区域处于相对无菌的状态。酒精也具有杀菌作用,但由于其刺激性较强,一般不用于开放性伤口的消毒,主要用于伤口周围皮肤的消毒。在使用酒精消毒时,要注意避免酒精流入伤口内,引起剧烈疼痛。消毒的频率根据伤口情况而定,一般开放性伤口在受伤后的前几天,每天需要消毒 1 - 2 次;手术切口在术后若无异常,通常每天或隔天消毒一次。

伤口包扎

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防止再次污染,减少伤口出血,促进伤口愈合。包扎材料有多种选择,如纱布、绷带、创可贴等。对于较小的擦伤、划伤,可以使用创可贴进行包扎。创可贴具有使用方便、透气性较好的特点,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尺寸,确保伤口完全被覆盖。在使用创可贴前,要先清洁和消毒伤口。对于较大的伤口或开放性骨折伤口,通常需要使用纱布和绷带进行包扎。先将无菌纱布覆盖在伤口上,然后用绷带进行包扎。包扎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既不能过紧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影响伤口愈合,也不能过松使纱布和绷带脱落,失去保护作用。对于四肢伤口的包扎,一般采用螺旋形包扎法或 8 字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适用于肢体粗细均匀的部位,如上肢的前臂和下肢的小腿;8 字形包扎法适用于关节部位,如膝关节、肘关节等。包扎后要密切观察肢体的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手指或脚趾的颜色、温度、感觉等。如果发现肢体末梢皮肤发紫、发凉、麻木或疼痛加剧,可能是包扎过紧,应及时调整绷带的松紧度。

伤口换药

伤口换药是伤口护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伤口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感染、出血、渗液等。换药的频率根据伤口的类型和愈合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清洁的手术切口在术后 2 - 3 天换药一次,如果切口情况良好,可适当延长换药间隔时间;开放性骨折伤口在受伤后的前几天,由于渗出较多,可能需要每天换药 1 - 2 次,随着伤口渗出减少,可逐渐延长换药间隔时间。换药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首先,用镊子轻轻揭开伤口上的旧敷料,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新生的组织。如果敷料与伤口粘连较紧,可以先用生理盐水浸湿后再揭开。观察伤口的情况,包括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异味,有无新生的肉芽组织生长等。如果伤口有渗液,要用无菌棉球或纱布轻轻吸干。然后,按照前面提到的消毒方法对伤口进行消毒,再覆盖上新的无菌敷料,用绷带包扎固定。在伤口换药过程中,如果发现伤口出现红肿加重、渗液增多、有脓性分泌物、发热、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可能提示伤口发生了感染,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伤口护理不当的后果

伤口感染

伤口感染是伤口护理不当最常见的后果之一。细菌在伤口内生长繁殖,会引起炎症反应,导致伤口红肿、疼痛、发热,出现脓性分泌物。严重的感染可能会扩散到周围组织和全身,引发败血症、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对于创伤骨科伤口,尤其是开放性骨折伤口,一旦发生感染,不仅会延长伤口愈合时间,还可能影响骨折的愈合,导致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甚至需要进行多次手术清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例如,开放性骨折伤口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清洁和消毒,在受伤后 3 - 5 天内就可能出现明显的感染症状,如伤口周围皮肤红肿范围扩大,疼痛加剧,伤口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渗出。

伤口愈合延迟

不正确的伤口护理,如伤口清洁不彻底、包扎过紧或过松、换药不及时等,都可能影响伤口的愈合进程。伤口愈合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包括清洁的创面、充足的血液供应、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如果伤口内残留有污垢、异物,会阻碍新生的肉芽组织生长;包扎过紧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组织缺血缺氧,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和修复;换药不及时,伤口渗出物积聚,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这些都不利于伤口的愈合。伤口愈合延迟不仅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还可能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比如,一个原本预计 2 - 3 周可以愈合的手术切口,如果由于护理不当,可能需要 1 - 2 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全愈合。

瘢痕增生

伤口在愈合过程中,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导致瘢痕增生。瘢痕增生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严重的瘢痕增生甚至会影响肢体的功能。例如,位于关节部位的伤口,如果在愈合过程中没有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和伤口护理,瘢痕组织过度增生,可能会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引起瘢痕增生的原因有很多,如伤口感染、伤口张力过大、过早揭掉痂皮等。因此,在伤口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避免伤口受到过度的牵拉,在伤口愈合过程中,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减少瘢痕增生的发生。

特殊情况的伤口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护理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升高,机体免疫力下降,血液循环障碍,伤口愈合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感染。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创伤骨科伤口,除了要遵循一般的伤口护理原则外,还需要特别注意控制血糖。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同时,要密切观察伤口的变化,增加伤口换药的频率。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神经末梢可能存在病变,对疼痛的感觉不敏感,因此在伤口护理过程中,要仔细检查伤口,确保伤口清洁、无感染。如果伤口出现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例如,一位糖尿病患者因足部骨折进行手术后,伤口愈合缓慢,且容易出现感染。在伤口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除了对伤口进行常规的清洁、消毒和包扎外,还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同时指导患者注意饮食控制,适当运动,以促进伤口愈合。

老年人的伤口护理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皮肤弹性下降,愈合能力减弱,同时可能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在对老年人的创伤骨科伤口进行护理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由于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性可能较强,有时伤口已经出现感染等问题,但患者主观感觉并不明显,因此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伤口的外观、渗液情况等。在伤口清洁和消毒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老年人脆弱的皮肤。在饮食方面,要鼓励老年人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促进伤口愈合。例如,一位老年患者因髋部骨折手术后,伤口愈合较慢。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不仅关注伤口的局部情况,还定期为患者测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同时,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准备营养丰富的饮食,如鱼汤、鸡蛋羹等,并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创伤骨科伤口护理是一个细致而重要的过程,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从伤口的清洁、消毒、包扎到换药,每一个环节都关乎伤口的愈合和患者的康复。不同类型的伤口以及特殊人群的伤口护理都有其特点和注意事项。正确的伤口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