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别惊慌,科学应对有妙招

宝宝发烧别惊慌,科学应对有妙招

  刘卫平  夏邑县人民医院

宝宝的健康始终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而发烧作为宝宝成长过程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常常让家长们忧心忡忡、焦虑万分。其实,宝宝发烧并非洪水猛兽,只要我们能够科学认知、正确应对,就能帮助宝宝平稳度过这个阶段。本文将深入剖析宝宝发烧的相关知识,为家长们提供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法。

一、正确识别宝宝发烧

宝宝的体温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波动。通常情况下,宝宝的正常体温范围在 36.0℃ - 37.3℃之间(测量方式不同,体温范围略有差异)。测量体温时,常用的方法有腋下测量、口腔测量和直肠测量。其中,腋下测量较为安全、方便,适合大多数宝宝,正常体温一般为 36℃ - 37℃;口腔测量正常体温为 36.3℃ - 37.2℃,但需要宝宝配合,否则容易测量不准确;直肠测量最为准确,正常体温在 36.5℃ - 37.5℃,不过操作相对复杂,一般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当宝宝体温超过其正常体温范围,就可认为宝宝发烧了。根据发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低热(体温 37.4℃ - 38℃)、中度发热(体温 38.1℃ - 39℃)、高热(体温 39.1℃ - 40℃)和超高热(体温超过 41℃)。

二、探寻宝宝发烧的根源

宝宝发烧的原因多种多样,总体可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

(一)感染性因素

病毒感染:这是宝宝发烧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常见的感冒病毒、流感病毒、手足口病毒等。病毒入侵宝宝身体后,会在体内大量繁殖,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引起发烧。例如,流感病毒引发的流行性感冒,宝宝往往会突然高烧,体温可达 39℃甚至更高,同时还伴有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

细菌感染:当细菌在宝宝体内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毒素,也会引起发烧。像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等。以肺炎链球菌肺炎为例,宝宝除了发烧外,还可能伴有咳嗽、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

支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在儿童中也较为常见,尤其是 5 岁以上的宝宝。支原体感染后,宝宝通常会出现持续发热,体温在 38℃ - 39℃左右,可伴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

(二)非感染性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导致炎症反应,进而出现发烧症状。这类疾病引起的发烧通常持续时间较长,且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关节疼痛、皮疹、口腔溃疡等。

中暑:在炎热的夏季,如果宝宝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或者穿着过多、过厚的衣物,导致散热不良,就可能引起中暑发烧。中暑的宝宝体温会明显升高,可达 38℃以上,同时伴有口渴、多汗、头晕、恶心等症状。

接种疫苗:宝宝接种疫苗后,身体会对疫苗中的抗原产生免疫反应,这可能会导致体温短暂升高,一般为低热,持续 1 - 2 天左右可自行恢复正常。这是一种正常的疫苗接种反应。

三、应对宝宝发烧的科学方法

当发现宝宝发烧时,家长们首先要保持冷静,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帮助宝宝缓解不适,降低体温。

(一)低热时的护理

适量饮水:鼓励宝宝多喝温开水,这有助于补充因发热而流失的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散热。一般每千克体重每天需要摄入 100 - 150 毫升的水分,可分多次少量喂给宝宝。

减少衣物:不要给发烧的宝宝穿过多、过厚的衣物,以免影响散热。应根据室内温度,适当给宝宝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以利于热量散发。但也要注意避免宝宝着凉。

物理降温:可以采用温水擦浴的方法帮助宝宝降温。准备一盆 32℃ - 34℃的温水,用柔软的毛巾浸湿后,轻轻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四肢等部位,每个部位擦拭 3 - 5 分钟,通过水分的蒸发带走热量。注意不要使用酒精擦浴,因为酒精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对宝宝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二)中度发热时的措施

继续做好基础护理:在低热护理的基础上,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和精神状态。每 1 - 2 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并记录下来。

使用退烧药:如果宝宝体温达到 38.5℃及以上,或伴有明显的不适,如烦躁、哭闹等,可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服用退烧药。常用的儿童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种药物相对安全有效。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 3 个月以上的宝宝,布洛芬适用于 6 个月以上的宝宝。使用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掌握剂量,切勿过量服用。

饮食调整:宝宝发烧时,身体的能量消耗增加,但消化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此时,应给予宝宝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同时,要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营养,以支持身体对抗疾病。

(三)高热及超高热时的紧急处理

立即就医:当宝宝体温超过 39℃,或出现抽搐、昏迷、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严重症状时,应立即带宝宝前往医院就诊,切勿延误病情。在送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堵塞气道。

持续降温:在等待就医的过程中,可继续采取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相结合的方法,尽量将宝宝体温控制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同时,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等。

防止惊厥:高热惊厥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尤其是 6 个月至 5 岁的宝宝。如果宝宝出现惊厥,应立即将宝宝平放在床上,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不要强行按压宝宝的肢体,以免造成骨折。一般惊厥发作时间较短,多在数分钟内自行缓解。若惊厥持续时间超过 5 分钟,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四、宝宝发烧时的日常护理要点

保证充足睡眠:睡眠是宝宝身体恢复的重要时间,发烧时宝宝更需要充足的休息。家长要为宝宝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宝宝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来说,婴幼儿每天需要睡眠 12 - 16 小时,年龄稍大的宝宝也需要保证 10 - 12 小时的睡眠。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降低室内病原体的浓度,有助于宝宝病情恢复。室内温度宜保持在 22℃ - 26℃,湿度控制在 50% - 60%。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除了关注宝宝的体温外,还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食欲、大小便等情况。如果宝宝发烧持续时间较长,或症状加重,如出现咳嗽加剧、呼吸急促、呕吐、腹泻等,应及时就医。

五、何时该带宝宝看医生

虽然大部分宝宝发烧通过家庭护理可以得到缓解,但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宝宝年龄较小:3 个月以内的宝宝,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一旦出现发烧,无论体温高低,都应及时就医,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感染后病情变化较快,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

发烧持续时间长:如果宝宝发烧持续超过 3 天,体温仍未恢复正常,或者体温反复波动,即使体温有所下降,但宝宝精神状态不佳、食欲明显减退等,也需要就医,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宝宝出现高热惊厥、呼吸困难、剧烈头痛、呕吐频繁、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可能提示存在较为严重的疾病,应立即就医。

自行用药效果不佳:如果按照正确的方法给宝宝使用退烧药后,体温仍不能有效下降,或者体温下降后又很快回升,也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宝宝发烧虽然让家长们揪心,但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应对方法,就能更好地照顾宝宝,帮助他们战胜疾病。在宝宝发烧期间,家长们要保持冷静,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做好日常护理工作。如果对宝宝的病情存在疑虑,一定要及时咨询医生,以便获得专业的建议和指导。让我们用科学的力量,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