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肌肉异常跳动,神经内科来解疑

面部肌肉异常跳动,神经内科来解疑

 田华宜 方城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突然感觉眼皮不受控制地跳动,或是面部某个部位的肌肉突然抽搐几下。大多数时候,这些轻微的异常跳动可能只是一闪而过,并未引起我们太多的关注。但有时,面部肌肉的异常跳动可能会持续出现,甚至愈发频繁,这不仅会给我们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引发心理上的担忧。那么,面部肌肉异常跳动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从神经内科的专业角度来一探究竟。

面部肌肉的正常运作

在了解面部肌肉异常跳动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面部肌肉的正常运作机制。面部肌肉是人体中最为丰富和复杂的肌肉群之一,它们不仅负责我们的面部表情,如微笑、皱眉、眨眼等,还参与了咀嚼、吞咽和说话等重要功能。面部的主要肌肉包括眼轮匝肌(控制闭眼动作)、口轮匝肌(负责嘴唇的闭合和运动)、额肌(抬起眉毛)以及表情肌(如颧大肌、颊肌等,塑造各种表情)。这些肌肉通过神经系统的精确控制,协同工作,使我们能够自如地展现各种面部活动。

神经系统在面部肌肉的控制中起着关键作用。面部神经是第七对脑神经,它从脑干发出,然后分支分布到面部的各个肌肉。当大脑发出指令时,神经冲动会沿着面部神经传导到相应的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从而产生特定的面部动作。例如,当我们想要微笑时,大脑会发送信号,通过面部神经传递到颧大肌等相关肌肉,使其收缩,带动嘴角上扬,形成微笑的表情。正常情况下,面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是有序且协调的,但当某些因素干扰了这一正常机制时,就可能出现面部肌肉异常跳动的现象。

常见原因:疲劳与压力

在众多导致面部肌肉异常跳动的原因中,疲劳和压力是最为常见的因素之一。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常常面临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加上过度劳累、睡眠不足,身体容易出现疲劳。当身体疲劳时,神经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其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可能会下降,从而导致面部肌肉出现异常兴奋,引发跳动。

以眼皮跳动为例,这是面部肌肉异常跳动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很多人都有过眼皮跳动的经历,通常情况下,这种跳动是短暂的,可能是由于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熬夜、精神紧张等原因引起的。当我们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或手机屏幕时,眼睛处于持续紧张的状态,眼周肌肉也会随之疲劳。此外,长期的精神压力会使身体分泌一些应激激素,这些激素可能会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进一步加重肌肉的紧张程度,使得眼皮跳动更加频繁。

除了眼皮跳动,压力和疲劳还可能导致面部其他部位的肌肉跳动。比如,有些人在面临重大考试或工作任务时,会发现面部的某个部位,如嘴角、脸颊等,会突然出现肌肉抽搐。这种因疲劳和压力引起的面部肌肉跳动,一般程度较轻,通过适当的休息、放松心情、改善睡眠等方式,往往可以得到缓解。例如,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成年人需要 7-8 小时的睡眠;进行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如瑜伽、冥想、深呼吸等;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活动一下身体,都有助于减轻身体疲劳,缓解面部肌肉异常跳动的症状。

疾病因素:神经系统疾病

然而,面部肌肉异常跳动并不总是简单的疲劳或压力所致,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引发这一症状,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其中,面肌痉挛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它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抽搐,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发展至同侧其他面部表情肌,严重时可累及颈阔肌。面肌痉挛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主要是由于面神经在走行过程中受到血管压迫,导致神经纤维之间的信号传导紊乱,从而引起面部肌肉异常兴奋,出现抽搐症状。

面肌痉挛的发作通常是阵发性的,初期抽搐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短,可能只是偶尔发作几下,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抽搐的频率会逐渐增加,程度也会加重,发作时间可能会持续数分钟甚至更长。面肌痉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外貌,还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影响视力(频繁的眼皮跳动可能导致视物模糊)、说话和进食等。对于面肌痉挛的诊断,神经内科医生通常会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并结合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以及一些辅助检查,如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来明确病因,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面部肌肉异常跳动的疾病。

另一种可能导致面部肌肉异常跳动的神经系统疾病是局灶性癫痫。局灶性癫痫是大脑局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癫痫发作,其症状表现多样,其中就可能包括面部肌肉的抽搐。与面肌痉挛不同的是,局灶性癫痫引起的面部肌肉跳动往往更为突然,且可能伴有其他一些症状,如意识障碍、口角歪斜、肢体抽搐等。癫痫发作的持续时间和频率也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只是偶尔发作一次,而有些患者则可能频繁发作。对于怀疑局灶性癫痫的患者,医生一般会进行脑电图检查,通过记录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情况,来捕捉癫痫发作时的异常放电信号,从而明确诊断。一旦确诊为局灶性癫痫,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一些脑部的肿瘤、脑血管疾病等也可能影响到面部神经的正常功能,导致面部肌肉出现异常跳动。例如,脑部肿瘤如果压迫到面部神经,可能会引起面部肌肉的无力、抽搐等症状;脑血管破裂或堵塞导致的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在影响脑部神经功能的同时,也可能出现面部肌肉的异常表现。因此,如果面部肌肉异常跳动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排除这些严重疾病的可能。

疾病因素:其他疾病

除了神经系统疾病外,还有一些其他全身性疾病也可能与面部肌肉异常跳动有关。其中,电解质紊乱是较为常见的一个因素。我们身体内的各种电解质,如钙、钾、镁等,对于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起着重要作用。当体内电解质平衡失调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就会发生改变,可能导致面部肌肉出现异常跳动。例如,低钙血症时,由于血液中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容易出现肌肉痉挛,包括面部肌肉的抽搐。这种情况在一些老年人、孕妇以及长期节食或营养不良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对于怀疑电解质紊乱引起面部肌肉异常跳动的患者,医生一般会通过血液检查来测定体内各种电解质的水平,然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补充或调整治疗。

另外,内分泌失调也可能引发面部肌肉异常跳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身体代谢加快,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其中就包括面部肌肉的震颤。甲亢患者除了面部肌肉异常跳动外,还可能伴有多汗、心慌、手抖、食欲亢进、体重减轻等症状。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如测定甲状腺激素(T3、T4、TSH 等)水平,可以明确是否患有甲亢。一旦确诊,患者需要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治疗等,以控制甲状腺功能,缓解症状。

此外,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面部肌肉异常跳动。例如,某些抗精神病药物、抗组胺药物、心血管药物等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引起肌肉震颤等不良反应。如果在服用某种药物后出现面部肌肉异常跳动,且排除了其他原因,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诊断过程

当患者因面部肌肉异常跳动前往神经内科就诊时,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诊断过程,以明确病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首先,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面部肌肉异常跳动首次出现的时间、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症状表现(如跳动的部位、是否伴有疼痛、抽搐的程度等)、是否有诱发因素(如疲劳、情绪激动、饮酒等)以及是否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头痛、头晕、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同时,医生还会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癫痫等,以及是否正在服用某些药物。

在询问病史之后,医生会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这包括检查面部肌肉的力量、肌张力、感觉是否正常,观察面部表情是否对称,以及进行一些特殊的神经反射检查,如角膜反射、下颌反射等,以评估面部神经以及其他相关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通过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初步判断面部肌肉异常跳动是否与神经系统病变有关,并确定病变的大致部位。

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因,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安排一些辅助检查。其中,脑电图(EEG)是诊断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通过记录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情况,捕捉癫痫发作时的异常放电信号,有助于诊断局灶性癫痫等疾病。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则可以清晰地显示脑部的结构,帮助医生发现是否存在脑部肿瘤、脑血管畸形、脑梗死等病变,这些病变都可能导致面部神经受压或损伤,引起面部肌肉异常跳动。此外,对于怀疑电解质紊乱或内分泌失调的患者,还需要进行血液检查,测定体内各种电解质、甲状腺激素等指标的水平,以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面部肌肉异常跳动,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对于因疲劳和压力导致的面部肌肉跳动,一般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即可得到缓解。如前文所述,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等,有助于减轻身体疲劳,缓解肌肉紧张。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应对压力,避免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也对改善症状非常重要。

如果是面肌痉挛引起的面部肌肉异常跳动,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有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加巴喷丁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神经传导,降低神经的兴奋性,从而缓解肌肉痉挛。但药物治疗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如头晕、嗜睡、皮疹等,且部分患者可能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肉毒素注射治疗是将一定剂量的肉毒素注射到面部痉挛的肌肉内,通过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释放,使肌肉松弛,达到缓解痉挛的目的。肉毒素注射治疗操作相对简单,效果立竿见影,但维持时间较短,一般需要每 3-6 个月重复注射一次,且多次注射后可能会出现局部肌肉无力、眼睑下垂等并发症。对于药物治疗和肉毒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目前,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手术方法,该手术通过将压迫面神经的血管与神经分离,并垫开,解除血管对神经的压迫,从而达到根治面肌痉挛的目的。手术成功率较高,但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如听力减退、面瘫等,需要患者在手术前与医生充分沟通,权衡利弊。

对于局灶性癫痫引起的面部肌肉异常跳动,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癫痫发作。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等。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规律服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导致癫痫发作加重。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定期对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对于一些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癫痫患者,还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癫痫病灶切除术等,但手术治疗也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针对电解质紊乱和内分泌失调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面部肌肉异常跳动,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进行。例如,对于低钙血症患者,需要补充钙剂,同时补充维生素 D,以促进钙的吸收;对于甲亢患者,则需要采取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控制甲状腺功能,当原发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后,面部肌肉异常跳动的症状也会随之改善。

预防措施

虽然面部肌肉异常跳动的原因多种多样,但通过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发生的风险。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一般成年人每天应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同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缓解压力,改善心理状态。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其次,学会有效的压力管理也很重要。长期的精神压力是导致面部肌肉异常跳动的常见诱因之一,我们需要学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减轻压力,如参加兴趣爱好活动、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进行心理咨询等。当感到压力过大时,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冥想等,这些方法有助于缓解身体的紧张状态,减轻精神压力。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避免情绪过度激动和焦虑,也对预防面部肌肉异常跳动有积极作用。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西兰花、苹果、橙子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同时,适当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因为酒精和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能会对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增加面部肌肉异常跳动的风险。

另外,对于一些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等,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控制病情。定期进行体检,监测相关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减少因原发疾病引发面部肌肉异常跳动等并发症的可能性。同时,在使用药物时,要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发现服用某种药物后出现面部肌肉异常跳动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面部肌肉异常跳动虽然看似是一个小问题,但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现象。如果面部肌肉异常跳动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管理压力等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面部肌肉异常跳动的发生风险,维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