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的识别与日常预防措施

阑尾炎的识别与日常预防措施

 王沥悦 镇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阑尾炎,这个名字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在日常生活中,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有可能受到它的困扰。了解阑尾炎的相关知识,学会识别它的症状,掌握有效的日常预防措施,对于我们保持健康至关重要。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阑尾炎的世界。

一、阑尾炎的识别

(一)典型症状

转移性右下腹痛:这是阑尾炎最为典型的症状。发病初期,疼痛往往出现在上腹部或脐周,感觉就像是一般性的胃痛或肚子不舒服,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可能只是隐隐作痛,有的则较为剧烈。这种疼痛通常会持续几个小时,随后逐渐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这是因为阑尾的神经支配和胚胎发育位置等因素,使得疼痛初期定位不准确,随着炎症的发展,阑尾的炎症刺激到了右下腹的壁层腹膜,疼痛才固定下来。例如,小李某天早上起来感觉上腹部有点胀痛,以为是前一天晚上吃多了不消化,没太在意。到了中午,疼痛不仅没有缓解,还转移到了右下腹,而且疼痛加剧,这才赶紧去医院,最终被诊断为阑尾炎。

胃肠道症状:阑尾炎发作时,常常伴随着一系列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是比较常见的症状,一般在腹痛开始后不久就会出现。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的话可能会吐出胆汁。同时,患者可能还会有食欲不振的情况,对平时喜欢吃的食物也提不起兴趣。另外,有些患者会出现腹泻或便秘的症状。比如,小张在阑尾炎发作期间,一天内腹泻了好几次,还以为是吃坏了肚子,自行吃了些止泻药,但症状并没有改善,后来才发现是阑尾炎在作祟。

(二)体征表现

右下腹压痛:医生在诊断阑尾炎时,右下腹压痛是一个重要的体征。当医生用手指轻轻按压患者右下腹时,患者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而且这种疼痛在按压后突然抬手时会更加剧烈,医学上称之为反跳痛。阑尾的位置一般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 1/3 交界处,这个点被称为麦氏点,大多数阑尾炎患者在麦氏点处会有明显压痛。例如,医生在给小王检查时,按压其右下腹麦氏点,小王立刻疼得叫了起来,并且在医生抬手的瞬间,疼痛加剧,结合其他症状,初步判断小王患有阑尾炎。

腹肌紧张:随着阑尾炎病情的发展,炎症刺激到阑尾周围的组织,会引起腹壁肌肉的反射性紧张。患者在平卧时,医生触摸其右下腹,会感觉到肌肉紧绷,像木板一样硬。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旨在限制炎症的扩散。比如,小赵在阑尾炎发病后,腹部肌肉变得十分紧张,尤其是右下腹,这也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线索。

(三)辅助检查

血液检查:血常规检查是诊断阑尾炎常用的辅助手段之一。当阑尾发生炎症时,身体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会明显升高,一般会超过正常范围(4-10×10⁹/L),同时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也会增高。例如,小钱去医院检查,血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为 15×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达到了 85%,这就高度提示可能存在炎症,结合他的症状,阑尾炎的可能性很大。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对于诊断阑尾炎也有很大帮助。通过超声,可以观察到阑尾的形态、大小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正常阑尾在超声下一般不容易显示,而发炎的阑尾会呈现出肿胀、增粗的形态,阑尾腔内可能还会有积液。此外,超声还能发现阑尾周围是否有脓肿形成。比如,小孙在做超声检查时,就清晰地看到阑尾增粗,直径达到了 1.2cm,阑尾壁增厚,周围还有少量积液,这为确诊阑尾炎提供了有力证据。

CT 检查:在一些情况下,尤其是对于诊断较为困难的患者,CT 检查能更准确地显示阑尾及其周围组织的病变情况。CT 可以清晰地看到阑尾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周围脂肪间隙的改变,对于判断阑尾是否穿孔、是否存在脓肿等有很高的价值。例如,小周因腹痛症状不典型,经过超声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后来做了 CT 检查,发现阑尾明显增粗,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可见渗出影,最终确诊为阑尾炎。

二、阑尾炎的日常预防措施

(一)饮食方面

规律饮食: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是预防阑尾炎的重要基础。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很多人因为工作繁忙或者生活不规律,经常不吃早餐,或者午餐、晚餐吃得过多过快,这样会打乱胃肠道的正常消化节律,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增加阑尾炎的发病风险。比如,小吴是一名销售人员,经常在外奔波,吃饭时间不固定,有时候忙起来一天只吃一顿饭,结果有一天突然腹痛难忍,被诊断为阑尾炎。所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进餐,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

均衡饮食:饮食结构要合理,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西兰花、胡萝卜、苹果、香蕉等,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道内有害物质的积聚,从而降低阑尾炎的发生几率。同时,要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以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另外,要减少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肠道不适。例如,小李平时特别爱吃辣,几乎每顿饭都离不开辣椒,而且喜欢吃油炸食品,结果经常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后来经过医生的建议,调整了饮食结构,减少了辛辣和油腻食物的摄入,胃肠道不适的症状明显改善。

注意饮食卫生:俗话说 “病从口入”,饮食卫生对于预防阑尾炎也非常关键。要确保食物的清洁,不吃变质、过期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尤其是在夏季,各种细菌、病毒滋生,更要注意饮食卫生。在购买食物时,要选择正规的超市或农贸市场,仔细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在烹饪食物时,要将食物彻底煮熟煮透,特别是肉类、蛋类等食物。例如,小郑有一次在路边摊买了一份凉拌菜,吃了之后当天晚上就出现了腹痛、腹泻的症状,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因为食物不干净引起的胃肠道炎症,差点诱发了阑尾炎。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把好 “入口关”。

(二)生活习惯方面

适当运动: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预防阑尾炎有着积极的作用。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吸收,减少便秘的发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每周至少进行三次运动,每次运动 30 分钟以上。比如,老张每天早上都会去公园慢跑半小时,晚上吃完饭后会和家人一起散步,他的身体一直很健康,很少出现胃肠道方面的问题。不过,在运动时要注意避免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

避免饭后剧烈运动:刚刚吃完饭,胃肠道正处于消化食物的状态,此时如果进行剧烈运动,会使血液流向运动的肌肉,导致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减少,影响消化吸收。同时,剧烈运动还可能使肠道发生扭转,从而诱发阑尾炎。因此,饭后至少要休息 1-2 小时后再进行适当的运动。例如,小孙在吃完午饭没多久就和朋友去打篮球,结果打了一会儿就感觉肚子疼痛难忍,去医院检查后发现是因为饭后剧烈运动引起的肠道痉挛,幸好没有发展成阑尾炎。所以,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一定要避免饭后剧烈运动。

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保持大便通畅,可以有效预防阑尾炎。如果长期便秘,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会变得干结,容易堵塞阑尾开口,导致阑尾腔内压力升高,细菌滋生,引发阑尾炎。为了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我们可以每天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同时,要注意排便时不要长时间蹲坐或用力过猛,以免对肛门和肠道造成损伤。例如,小王以前经常便秘,有时候一周才排便一次,后来他按照医生的建议,每天早上喝一杯蜂蜜水,多吃蔬菜水果,并且养成了定时排便的习惯,便秘的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患阑尾炎的风险也降低了。

注意腹部保暖:腹部着凉容易引起胃肠道痉挛,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增加阑尾炎的发病几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腹部保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的时候。晚上睡觉要盖好被子,避免腹部暴露在外。在寒冷的天气里,要注意增添衣物,避免穿露脐装等过于暴露的服装。比如,小赵在秋天的时候,晚上睡觉没有盖好被子,第二天早上就感觉肚子不舒服,隐隐作痛,后来经过热敷和休息才有所缓解。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腹部保暖,呵护好我们的胃肠道。

(三)其他方面

及时治疗肠道疾病:如果患有肠炎、痢疾等肠道疾病,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迁延不愈,引发阑尾炎。肠道疾病会导致肠道黏膜受损,细菌容易侵入阑尾,从而诱发炎症。例如,小周患了肠炎后,没有重视,只是自己吃了点药,结果病情反复,后来突然出现了右下腹疼痛的症状,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已经发展成了阑尾炎。所以,一旦发现患有肠道疾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按时服药,直到病情完全康复。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身体潜在的问题,对于预防阑尾炎也有一定的帮助。通过体检,医生可以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包括胃肠道的情况。如果发现有肠道息肉、阑尾粪石等可能引发阑尾炎的隐患,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儿童等阑尾炎高发人群。比如,老李在一次体检中,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发现阑尾内有粪石,医生建议他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避免了阑尾炎的发生。所以,定期体检是我们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之,阑尾炎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通过了解它的识别方法和掌握有效的日常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它的发生几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疑似阑尾炎的症状,要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注意腹部保暖,及时治疗肠道疾病,定期进行体检,为我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