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手术后怎样科学进行饮食恢复

胃肠手术后怎样科学进行饮食恢复

王沥悦 镇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胃肠手术在治疗胃肠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术后饮食的科学恢复对于患者身体的康复至关重要。合理的饮食安排不仅能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还能帮助胃肠道功能逐步恢复正常。那么,胃肠手术后究竟该如何科学地进行饮食恢复呢?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术后初期:禁食与清流食阶段

禁食期

胃肠手术后的早期,患者通常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禁食。这是因为手术对胃肠道造成了创伤,此时胃肠道处于相对 “虚弱” 且需要时间恢复蠕动功能的状态。在这段时间内,进食可能会导致胃肠道负担过重,引发诸如腹胀、呕吐等不适症状,甚至影响手术创口的愈合。一般来说,禁食时间会持续 1 - 2 天,具体时长会根据手术的类型、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由医生来确定。在此期间,患者主要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清流食阶段

当患者度过禁食期,胃肠道功能开始逐渐恢复,表现为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放屁)后,便可以进入清流食阶段。清流食是一种几乎呈液体状态、极易消化且无渣的食物。常见的适合此阶段的食物有米汤、过滤后的菜汤、稀藕粉、淡果汁等。这些食物既能为患者提供一定的能量,又不会对刚刚开始恢复工作的胃肠道造成太大压力。在给予清流食时,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每次给予量为 30 - 50 毫升,每 2 - 3 小时给予一次。随着患者对清流食的耐受情况逐渐改善,可慢慢增加给予量至每次 100 - 150 毫升,但总体每日摄入量不宜超过 1000 毫升。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如是否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若有不适,应暂停进食并及时告知医生。

流食阶段

在清流食阶段适应良好,且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后,可过渡到流食阶段。流食同样是易于消化的食物,但相较于清流食,其营养成分更为丰富一些。除了继续给予米汤、藕粉外,还可添加牛奶、酸奶、豆浆、鸡蛋羹等食物。牛奶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钙,酸奶含有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豆浆提供植物蛋白,鸡蛋羹则是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选择。在这个阶段,每次进食量可增加至 150 - 200 毫升,每天进食次数约为 6 - 8 次。需要注意的是,牛奶可能会引起部分患者腹胀、腹泻等乳糖不耐受反应,若出现此类情况,可选择低乳糖牛奶或改用其他食物。此外,流食的温度要适中,过冷或过热都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

半流食阶段

当患者能够顺利适应流食,胃肠道功能进一步恢复后,就可以迈向半流食阶段。半流食食物质地相对较软,呈半流体状态,既包含了一定量的膳食纤维以促进肠道蠕动,又具有较好的消化性。常见的半流食食物有粥类(如小米粥、南瓜粥、肉末粥等)、面条(煮得较软的龙须面等)、馄饨、蒸蛋、豆腐脑、果泥、菜泥等。粥类可以根据患者的口味和营养需求添加不同的食材,肉末粥能为患者补充优质蛋白质,南瓜粥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面条和馄饨要煮得软烂,便于患者咀嚼和消化。在半流食阶段,每天的进食次数可调整为 5 - 6 次,每次进食量可增加至 200 - 300 毫升。同时,要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以保证营养均衡。但仍需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高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等,以防加重胃肠道负担。

软食阶段

随着患者身体的进一步康复,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逐渐增强,此时可过渡到软食阶段。软食的质地比半流食稍硬一些,但仍易于咀嚼和消化。在这个阶段,患者的饮食可以更加多样化。主食可选择软米饭、馒头、花卷等,但要注意将米饭煮得软一些,馒头和花卷要避免过硬。蛋白质类食物可选择瘦肉(如瘦猪肉、牛肉、鸡肉等)、鱼类、虾类、蛋类、豆腐等。烹饪方式应尽量采用清蒸、煮、炖等,避免油炸、油煎。例如,清蒸鱼能保留鱼的营养成分且易于消化,炖鸡肉可以将鸡肉炖得软烂,方便患者食用。蔬菜方面,可选择嫩叶蔬菜,如菠菜、小白菜等,烹饪时要切碎、煮软。水果可以切成小块或制成水果沙拉食用,但要避免食用过于酸涩或质地较硬的水果。软食阶段每天的进食次数可保持在 4 - 5 次,每餐的量可根据患者的饱腹感适当调整。同时,鼓励患者细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有助于消化吸收。

正常饮食阶段

经过前面几个阶段的过渡,当患者胃肠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身体状况良好,且没有明显不适症状时,就可以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但恢复正常饮食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节制地进食,仍需遵循一定的饮食原则。首先,要保持饮食的均衡,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来源可多样化,包括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制品等;碳水化合物可选择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如橄榄油、鱼油等。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其次,要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每餐不宜吃得过饱,一般七八分饱即可。此外,要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影响胃肠道功能。同时,要限制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它们可能会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影响。

饮食恢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身体反应

在整个饮食恢复过程中,患者和家属要密切观察患者进食后的身体反应。如是否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若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意味着当前的饮食不适合患者,胃肠道还不能耐受,需要及时调整饮食或告知医生。例如,如果患者在食用某种食物后出现腹痛、腹泻,可能是对该食物过敏或不耐受,应暂停食用,并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参考。

补充足够水分

无论是在术后的哪个阶段,补充足够的水分都非常重要。水分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帮助食物消化吸收,还能防止便秘。一般建议患者每天饮用 1500 - 2000 毫升的水。可以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除了白开水,也可以适当饮用一些淡茶水,但要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它们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

营养补充

胃肠手术后,患者身体较为虚弱,需要足够的营养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在饮食恢复过程中,如果患者通过正常饮食无法满足营养需求,可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适当补充营养补充剂。例如,对于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患者,可以补充蛋白粉;对于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的患者,可补充相应的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制剂。但要注意,营养补充剂不能替代正常饮食,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适当运动

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应尽早开始适当的运动。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强消化功能,还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促进身体康复。术后早期可以在床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如翻身、抬腿等。随着身体的恢复,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坐起、床边站立、行走等。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强度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调整。例如,每天可以进行 30 分钟左右的散步,分几次进行,以身体不感到疲劳为宜。

胃肠手术后的饮食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的耐心与细心。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安排,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帮助胃肠道功能逐步恢复,从而促进患者身体的全面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