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MRI),为何检查时噪音那么大
磁共振成像(MRI),为何检查时噪音那么大
谢凤利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
在医院的检查项目中,磁共振成像(MRI)以其能够清晰呈现人体内部结构,为医生诊断病情提供关键依据而备受青睐。然而,许多经历过 MRI 检查的人,对检查过程中那震耳欲聋的噪音都印象深刻。这种噪音不仅会让受检者感到紧张不安,甚至可能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那么,MRI 检查时为何会产生如此大的噪音呢?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有趣的科学原理。
一.MRI 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
要理解 MRI 检查时噪音产生的原因,首先需要了解 MRI 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MRI 利用了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核(主要来自水分子中的氢)在强磁场中的特性。当人体被置于 MRI 设备的强磁场中时,氢原子核会像一个个小磁针一样,顺着磁场方向排列整齐。然后,设备会发射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这些脉冲会使氢原子核吸收能量并发生共振,改变其排列方向。当射频脉冲停止后,氢原子核会逐渐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并释放出吸收的能量,这个过程被称为弛豫。MRI 设备通过接收这些释放的能量信号,并利用计算机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处理,从而生成人体内部组织的详细图像。
在这个过程中,强磁场和射频脉冲是关键要素。强磁场的强度通常在 1.5 特斯拉到 3.0 特斯拉之间,甚至更高,这比地球磁场强度要高出数万倍。而射频脉冲则用于激发氢原子核的共振。这些因素看似与噪音并无直接关联,但实际上,正是它们引发了一系列物理过程,最终导致了噪音的产生。
二.噪音产生的具体机制
1.洛伦兹力的作用
MRI 设备中产生噪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洛伦兹力的作用。MRI 设备内部有一组强大的梯度磁场线圈,这些线圈用于在主磁场的基础上产生微小的磁场梯度变化,以便对人体不同部位的信号进行定位。当电流通过这些梯度磁场线圈时,由于它们处于主磁场的作用范围内,根据洛伦兹力定律,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会使线圈产生振动,而这种振动就是噪音的来源之一。
具体来说,洛伦兹力的大小与电流强度、磁场强度以及导线与磁场方向的夹角有关。在 MRI 设备中,梯度磁场线圈的电流变化非常迅速,以实现快速切换磁场梯度,从而获取不同层面的图像信息。这种快速变化的电流导致线圈受到的洛伦兹力也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变化,使得线圈产生强烈的振动。这些振动通过设备的结构传递到外部,最终形成我们听到的噪音。例如,在一个典型的 3.0 特斯拉 MRI 设备中,梯度磁场线圈的电流变化速率可能高达每秒数百安培,这会产生强大的洛伦兹力,进而引发明显的噪音。
2.磁致伸缩效应
除了洛伦兹力,磁致伸缩效应也是 MRI 检查时产生噪音的重要原因。磁致伸缩是指某些磁性材料在受到磁场作用时,其形状和尺寸会发生微小变化的现象。在 MRI 设备中,一些磁性材料,如用于制造磁体的某些合金,会受到主磁场的影响而发生磁致伸缩。
当设备开启时,主磁场强度逐渐增强,磁性材料开始发生磁致伸缩变形。而在检查过程中,由于射频脉冲的作用以及磁场的动态变化,磁性材料所受的磁场也在不断变化,这导致其磁致伸缩变形也在持续改变。这种材料的反复变形会产生机械应力,进而引发振动和噪音。虽然磁致伸缩效应引起的变形量相对较小,但由于 MRI 设备中使用的磁性材料数量众多,且设备内部结构紧密,这些微小的变形累积起来也能产生可观的噪音。例如,一些早期的 MRI 设备使用的磁体材料磁致伸缩系数较大,在检查时产生的噪音明显高于采用新型低磁致伸缩材料的设备。
3.共振现象
共振现象也在 MRI 检查的噪音产生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当设备内部的梯度磁场线圈或其他结构部件的振动频率与设备本身或周围环境的固有频率相匹配时,就会发生共振。共振会使振动幅度急剧增大,从而产生更大的噪音。
MRI 设备的结构复杂,包含许多不同形状和尺寸的部件,每个部件都有其特定的固有频率。在检查过程中,由于梯度磁场线圈的快速振动以及磁致伸缩效应引起的材料变形,会产生各种频率的振动波。当这些振动波的频率与设备内部某些部件的固有频率一致时,就会引发共振。例如,设备中的某些支撑结构或冷却管道,如果其固有频率与梯度磁场线圈的振动频率接近,在检查时就可能因共振而发出响亮的噪音。这种共振现象不仅会增加噪音的强度,还可能对设备的结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
三.噪音的特点和影响
1.噪音的频率和强度
MRI 检查时产生的噪音具有特定的频率和强度范围。一般来说,其噪音频率主要集中在 100 赫兹到 2000 赫兹之间,这个频率范围恰好处于人类听觉较为敏感的区域。噪音强度方面,根据不同的 MRI 设备型号和检查序列,其声压级通常在 80 分贝到 120 分贝之间。80 分贝的噪音相当于繁忙街道上的交通噪音,而 120 分贝则接近飞机起飞时的噪音水平。如此高强度的噪音,如果在检查过程中没有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很容易对受检者的听力造成损伤。
2.对受检者的影响
MRI 检查时的噪音对受检者的影响不容忽视。首先,噪音会给受检者带来明显的不适和心理压力。在一个相对封闭且陌生的环境中,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噪音,许多受检者会感到紧张、焦虑甚至恐惧。这种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受检者在检查过程中的配合度,例如导致身体不自觉地移动,从而影响图像的质量和诊断的准确性。
其次,长期或频繁暴露在 MRI 检查噪音环境下,可能会对受检者的听力造成损害。虽然单次 MRI 检查的时间通常较短,但由于噪音强度较大,如果没有佩戴合适的听力保护装置,内耳的听觉细胞可能会受到损伤。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多次进行 MRI 检查的患者,如患有慢性疾病或肿瘤的患者,听力受损的风险会更高。
3.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MRI 检查时的噪音不仅会对受检者产生影响,还可能对医院的周围环境造成干扰。在医院的检查区域,通常会有多个检查室相邻。如果 MRI 设备产生的噪音过大,可能会传播到其他检查室,影响到其他检查项目的进行,如听力测试、脑电图检查等。此外,噪音还可能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中,工作人员可能会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降低噪音的方法和技术
1.设备设计和制造方面的改进
为了降低 MRI 检查时的噪音,设备制造商在设备设计和制造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在梯度磁场线圈的设计上,采用了特殊的绕组结构和材料,以减少电流通过时产生的洛伦兹力。例如,一些先进的 MRI 设备采用了对称绕组设计,使得电流在绕组中产生的洛伦兹力相互抵消,从而降低线圈的振动幅度。同时,选用低电阻、高导电性的材料制造梯度磁场线圈,减少电流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和发热,进一步降低噪音产生的可能性。
在磁体材料的选择上,制造商倾向于使用磁致伸缩系数较低的新型材料。这些材料在磁场作用下的变形量较小,能够有效减少因磁致伸缩效应产生的噪音。此外,通过优化设备的整体结构设计,增加减震和隔音措施,如在设备内部安装吸音材料、采用弹性支撑结构等,可以减少振动和噪音的传播。例如,一些高端 MRI 设备在磁体周围设置了多层隔音罩,内部填充吸音棉等材料,能够显著降低噪音向外传播的强度。
2.检查过程中的降噪措施
在 MRI 检查过程中,也有一些措施可以降低噪音对受检者的影响。首先,为受检者提供合适的听力保护装置是至关重要的。常见的听力保护装置包括耳塞和耳罩。耳塞通常由柔软的硅胶或泡沫材料制成,能够有效阻隔部分噪音传入耳内。耳罩则通过包裹耳朵的方式,提供更全面的隔音效果。在选择听力保护装置时,要确保其符合相关的听力保护标准,并且佩戴舒适、牢固。
其次,调整检查序列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音。不同的检查序列会导致设备内部的电流和磁场变化模式不同,从而产生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噪音。医生可以根据受检者的具体情况和检查目的,选择噪音相对较低的检查序列。例如,一些快速成像序列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减少梯度磁场线圈的电流切换次数,从而降低噪音的产生。此外,在检查过程中,通过播放舒缓的音乐或自然声音(如鸟鸣声、流水声等),可以分散受检者的注意力,减轻噪音对其造成的不适。
结语
MRI 检查时产生的噪音是由多种物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洛伦兹力、磁致伸缩效应以及共振现象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噪音不仅会给受检者带来不适和心理压力,还可能对其听力造成损害,同时也会影响医院的周围环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备制造商在设备设计和制造方面不断创新和改进,采用了一系列降低噪音的技术和方法。在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也通过提供听力保护装置、调整检查序列等措施,努力减少噪音对受检者的影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 MRI 设备在保持高诊断准确性的同时,能够将噪音降低到更低的水平,为受检者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检查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