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认识它才能更好应对

精神分裂症,认识它才能更好应对

 师鸿倩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第四人民医院

在大众的认知里,精神分裂症似乎带着一种神秘而又恐惧的色彩,常常被误解为 “疯子” 的代名词。然而,这种疾病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和普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 1% 的人口受到精神分裂症的影响,在中国,这一数字也不容小觑。正确认识精神分裂症,不仅是对患者的关爱,更是我们构建健康社会的重要一环。

一、揭开精神分裂症的神秘面纱

精神分裂症并非简单的性格分裂或多重人格,它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主要影响患者的思维、感知、情感和行为。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情感淡漠等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干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幻觉是精神分裂症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中以幻听最为多见。患者可能会听到不存在的声音,这些声音可能是命令性的,如 “去伤害自己”;也可能是评论性的,如 “他是个没用的人”。幻视、幻嗅、幻味和幻触也时有发生,比如看到不存在的物体、闻到奇怪的气味等。

妄想则是患者坚信一些与现实不符的观念,且这种信念十分顽固,难以被说服。常见的妄想类型包括被害妄想,患者觉得自己被人跟踪、监视、陷害;关系妄想,认为周围人的一举一动都与自己有关;夸大妄想,坚信自己拥有非凡的能力、财富或地位等。

思维紊乱表现为患者的言语和思维缺乏逻辑性,句子之间缺乏连贯,让人难以理解。例如,他们可能会突然转换话题,或者说出一些毫无关联的词语。

情感淡漠也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显著特征。患者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应有的情感反应,面部表情呆滞,对亲人朋友的关心无动于衷,似乎情感世界一片荒芜。

二、是什么导致了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遗传因素

遗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精神分裂症,子女发病的风险约为 10%;若父母双方都患病,子女发病风险则高达 40%。相关基因研究也发现了多个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基因位点,这些基因可能影响大脑的发育和神经递质的功能。

(二)神经生物学因素

大脑神经递质失衡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其中,多巴胺系统功能亢进被认为是导致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的主要原因。此外,谷氨酸、γ- 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系统的异常也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大脑结构的改变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也较为常见,如脑室扩大、额叶和颞叶体积减小等,这些结构变化可能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

(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的触发作用。童年时期的不良经历,如被虐待、忽视、父母离异等,会增加成年后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生活中的重大应激事件,如失业、失恋、亲人离世等,也可能诱发精神分裂症。长期处于压力环境、社会支持缺乏以及物质滥用等因素,都可能对精神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增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几率。

三、如何早期识别精神分裂症?

早期识别精神分裂症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较为复杂,且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前驱期症状是精神分裂症发病前的一些非特异性表现,往往容易被忽略。这些症状包括情绪改变,如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等;认知改变,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工作能力减退等;行为改变,如社交退缩、行为怪异、睡眠障碍等。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疾病发展到急性期,症状则更加明显和典型。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导致言语难以理解,行为异常,如冲动攻击、自伤自杀等。此时,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往往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四、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主要依靠精神科医生的专业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精神检查是诊断的关键环节,医生通过与患者交谈,观察患者的言语、表情、行为等,评估其精神状态和症状表现。辅助检查如脑电图、脑部影像学检查等,主要用于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精神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一旦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以及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根据药物的发展历程和作用机制,可分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 D2 受体发挥作用,但副作用相对较大,如锥体外系反应、泌乳素升高、心血管不良反应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等,不仅对多巴胺 D2 受体有较好的阻断作用,还对 5 - 羟色胺等其他神经递质系统有调节作用,副作用相对较小,且对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改善更有优势。药物治疗应遵循早期、足量、足疗程的原则,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

(二)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电休克治疗(ECT)是一种经典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给予患者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短暂的癫痫发作,从而改善精神症状。ECT 尤其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伴有严重自杀倾向或木僵状态的患者。随着技术的发展,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在临床应用中更为广泛,它在 ECT 的基础上,通过使用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减少了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和并发症,安全性和耐受性更好。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也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治疗手段,它通过磁场刺激大脑特定区域,调节神经功能,改善精神症状,尤其对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三)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认知行为疗法(CBT)是精神分裂症心理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扭曲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减少幻觉、妄想等症状的影响,提高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持性心理治疗则强调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理解,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困扰,增强自信心和应对能力。家庭治疗也是心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模式,提高家庭支持系统的功能,为患者创造一个有利于康复的家庭环境。

五、如何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庭来说,面对这一疾病无疑是巨大的挑战。然而,通过正确的应对方法和社会支持,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康复,重新回归社会。

(一)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是患者最重要的支持力量。首先,要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关爱,尊重患者的感受和需求,避免歧视和指责。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同时,要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保证其饮食、睡眠和休息的规律。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减少外界刺激。家庭成员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互相支持,共同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此外,学习有关精神分裂症的知识,了解疾病的症状、治疗方法和康复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照顾患者和应对突发情况。

(二)社会支持

社会的理解和接纳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消除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偏见,是社会支持的重要前提。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而不是患者的 “过错”。社区可以为患者提供康复服务,如职业培训、社交技能训练等,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回归社会做好准备。同时,建立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与社区之间的合作机制,实现患者的无缝对接和全程管理,确保患者在社区中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支持。

(三)患者自我管理

患者自身的积极参与和自我管理对于康复也起着关键作用。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要学会识别自己的症状,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按时按量服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和社区中的其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扩大社交圈子,增强社会支持。同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及时寻求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的帮助。

精神分裂症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但通过早期识别、科学治疗和社会支持,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康复。让我们用理解和关爱,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点亮一盏希望之灯,帮助他们重新找回生活的阳光,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