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有多危险?从急性发作到慢性损伤的警示信号
胰腺炎有多危险?从急性发作到慢性损伤的警示信号
陆旭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肝胆胰科二 副主任医师
胰腺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内分泌器官,负责分泌消化酶帮助食物分解,同时产生胰岛素调节血糖。胰腺炎是胰腺因各种原因发生炎症的疾病,可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如果不及时治疗,胰腺炎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将详细介绍胰腺炎的危险性、不同类型胰腺炎的警示信号,以及如何预防和管理。
一、胰腺炎的危险性
胰腺炎并非小病,其危险性取决于炎症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及时治疗。
1. 急性胰腺炎可能致命
轻型急性胰腺炎通常可以治愈,但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率高达20%30%。
炎症可能导致胰腺组织坏死,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甚至多器官衰竭(如肺、肾、心脏)。
胰腺坏死还可能继发感染,形成胰腺脓肿或败血症,进一步增加死亡风险。
2. 慢性胰腺炎可致永久损伤
反复炎症会导致胰腺组织纤维化,使其逐渐丧失功能,影响消化和血糖调节。
长期慢性胰腺炎可能引发糖尿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营养不良(因消化酶缺乏)。
约4%7%的慢性胰腺炎患者可能发展为胰腺癌,尤其是长期酗酒或吸烟者。
二、急性胰腺炎的警示信号
急性胰腺炎通常突然发作,症状严重,需立即就医。常见表现包括:
1. 剧烈腹痛
疼痛位于上腹部,可向背部放射,呈持续性刀割样或钝痛。
进食(尤其是高脂食物)后疼痛加重,弯腰或蜷缩身体可能稍缓解。
2. 恶心、呕吐
呕吐后腹痛不缓解,甚至可能因剧烈呕吐导致脱水。
3. 发热和心率加快
炎症反应可能导致低烧(38°C左右),重症者可能出现高热。
心率增快(>90次/分钟)可能是全身炎症反应的信号。
4. 腹胀和肠麻痹
胰腺炎症可能影响肠道蠕动,导致腹胀、排气排便减少,甚至肠梗阻。
5. 皮肤变化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脐周瘀斑(Cullen征)或腰部瘀斑(GreyTurner征),提示胰腺出血坏死,属于危急情况。
注意: 如果出现持续剧烈腹痛、呕吐无法缓解、意识模糊、血压下降等症状,需立即送医,可能是重症胰腺炎!
三、慢性胰腺炎的警示信号
慢性胰腺炎通常是长期炎症反复发作的结果,症状可能逐渐加重:
1. 反复上腹痛
疼痛可能不如急性期剧烈,但持续时间长,进食后加重。
随着胰腺功能衰退,部分患者疼痛可能减轻,但这并不意味着病情好转,而是胰腺严重受损的表现。
2. 消化不良和脂肪泻
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减少,导致食物(尤其是脂肪)无法充分消化,出现脂肪泻(大便油腻、恶臭、漂浮)。
长期营养不良可能导致体重下降、乏力、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D缺乏导致骨质疏松)。
3. 血糖异常
胰腺内分泌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导致糖尿病,表现为多饮、多尿、易疲劳。
4. 黄疸(少见但严重)
如果胰腺头部肿大压迫胆管,可能导致胆汁淤积,出现皮肤和眼睛发黄、尿液深黄、大便颜色变浅。
四、哪些人容易得胰腺炎?
1. 胆结石患者(占急性胰腺炎的40%70%,结石堵塞胰管引发炎症)。
2. 长期酗酒者(酒精直接损伤胰腺,占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
3. 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甘油三酯过高可诱发胰腺炎)。
4. 肥胖和糖尿病患者(代谢异常增加胰腺负担)。
5. 有胰腺炎家族史或胰腺结构异常者。
五、如何预防胰腺炎?
1. 控制饮酒:戒酒或严格限制酒精摄入(男性≤2杯/天,女性≤1杯/天)。
2. 低脂饮食:减少油炸食品、肥肉、奶油等高脂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3. 治疗胆结石:如有胆结石,尤其是反复发作胆囊炎者,建议尽早手术(如胆囊切除)。
4. 控制血脂:高甘油三酯(>500 mg/dL)患者需服用降脂药(如非诺贝特)。
5. 戒烟:吸烟会增加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风险。
6. 定期体检:尤其是高危人群,可做腹部超声、CT或MRI检查。
六、胰腺炎如何治疗?
1. 急性胰腺炎
禁食+静脉补液(让胰腺休息)。
止痛(如阿片类药物,但需避免影响肠道蠕动)。
重症患者可能需要ICU监护、抗生素或手术清除坏死组织。
2. 慢性胰腺炎
补充胰酶(如胰酶肠溶胶囊)帮助消化。
控制疼痛(药物或神经阻滞术)。
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
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如胰管引流或部分胰腺切除)。
七、总结
胰腺炎是一种潜在致命的疾病,尤其是急性重症胰腺炎,可迅速恶化。慢性胰腺炎则可能导致永久性胰腺损伤,影响消化和血糖调节。腹痛、呕吐、脂肪泻、血糖异常是重要警示信号,高危人群(如胆结石、酗酒者)应格外警惕。
预防的关键在于健康饮食、限酒、控制血脂和胆结石。一旦怀疑胰腺炎,务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