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别硬扛!3种必须急诊的情况

胸痛别硬扛!3种必须急诊的情况

车玲玲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  主管护师

胸痛是一种常见但绝不能忽视的症状。据统计,约20%-40%的人一生中会经历不同程度的胸痛,其中约有5%属于危及生命的急症。很多人对胸痛存在严重误区:有人把心梗疼痛误认为是胃病硬扛,有人把肌肉拉伤误以为是心脏病过度紧张。究竟哪些胸痛必须立即就医?哪些可以观察?本文将详细解析3种必须急诊的胸痛情况,帮助您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判断。

 

 一、急性心肌梗死:与时间赛跑的"头号杀手"

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危险的胸痛类型,每延迟1小时救治,死亡率就上升10%。典型症状包括:

1. 压榨性胸痛:感觉像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疼痛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

2. 放射性疼痛:可能向左肩、左臂内侧、下颌、上腹部放射

3. 伴随症状:出冷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濒死感

需要特别警惕的不典型表现:

 糖尿病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胸闷气短

 老年人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或晕厥

 女性更多见颈部、背部或上腹痛

急救要点:

立即拨打120,保持静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血压不低时),有条件者咀嚼300mg阿司匹林

 

 二、主动脉夹层:撕裂般的"体内炸弹"

主动脉夹层虽然相对少见,但48小时内死亡率高达50%。典型特征:

1. 突发剧烈胸痛:呈撕裂样或刀割样,难以忍受

2. 疼痛特点:一开始就达到顶峰,常放射至后背

3. 血压异常:可能两上肢血压差>20mmHg

高危人群: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

 马凡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疾病

 主动脉瓣二叶畸形患者

重要提示:

绝对避免自行服用阿司匹林,错误的用药可能加重出血

 

 三、肺栓塞:沉默的"致命栓塞"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千变万化,但以下情况要高度怀疑:

1. 胸痛特点:吸气时加重的尖锐胸痛

2. 伴随症状:突发呼吸困难、咯血、晕厥

3. 危险因素:

    长期卧床或久坐(如长途飞行后)

    近期手术或外伤史

    恶性肿瘤患者

    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妇女

诊断线索:

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D二聚体显著升高

 

 四、这些胸痛虽不致命,也要及时就诊

除了上述三种急症,以下胸痛情况也需要尽快就医:

1. 心绞痛:劳力性胸痛,休息可缓解

2. 心包炎:前倾坐位可减轻的胸痛

3. 肺炎:伴有发热、咳嗽的胸痛

4. 带状疱疹:单侧皮肤刺痛伴皮疹

 

 五、家庭应急处理原则

当出现不明原因胸痛时:

1. 立即停止一切活动,保持安静

2. 测量血压、心率(如有条件)

3. 记录胸痛的特点、持续时间

4. 不要自行驾车就医

5. 避免盲目服用止痛药

 

 六、急诊检查"三步曲"

医院对急性胸痛的规范评估包括:

1. 首诊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

2. 抽血查心肌酶谱(尤其是肌钙蛋白)

3. 根据病情选择胸部CT或血管造影

特别提醒:

胸痛中心提倡"宁可错查一千,不可漏诊一例"的原则,患者不要因为检查多而有抵触

 

 七、预防胜于治疗:三类人群要格外警惕

 

1. 高血压患者:每天规律监测血压

2. 糖尿病患者:每36个月检查心功能

3. 吸烟人群:立即戒烟可降低50%心梗风险

建议所有40岁以上人群:

 每年做一次心脏检查

 学习基本的心肺复苏技能

 家中常备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

 

 八、常见误区澄清

误区1:"我还年轻,不会得心梗"

事实:近年青年心梗发病率上升明显,最年轻病例仅18岁

误区2:"胸痛不严重就不用去医院"

事实:部分心梗患者疼痛并不剧烈,但危险性同样高

误区3:"到医院做个心电图没事就能回家"

事实:部分心梗早期心电图可能正常,需要动态观察

 

 总结

胸痛是身体发出的重要警报信号,对于突发、剧烈、持续的胸痛,特别是伴随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等症状时,必须立即就医。记住三个关键时间点:

1. 胸痛持续20分钟不缓解→立即就医

2. 怀疑心梗→黄金救治时间120分钟

3. 主动脉夹层→每延迟1小时死亡率增加1%

健康提示:平时要了解自己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定期体检,出现胸痛时宁可谨慎过度也不要掉以轻心。生命只有一次,胸痛别硬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