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心绞痛怎么办?家庭急救3步法+长期预防策略
突发心绞痛怎么办?家庭急救3步法+长期预防策略
宋珊珊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 主管护师
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之一,通常由心脏供血不足引起。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0万人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其中相当一部分由心绞痛发展而来。掌握正确的家庭急救方法,不仅可以缓解症状,更能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绞痛的家庭急救3步法,并提供科学有效的长期预防策略。
一、认识心绞痛:症状与危险信号
心绞痛发作时通常有以下典型表现:
1. 胸痛特征: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或闷胀感,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下颌或背部
2. 持续时间:通常持续2-1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3. 诱发因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刺激等
4. 伴随症状:可能出冷汗、恶心、呼吸困难等
需要警惕的危险信号(可能是心肌梗死前兆):
胸痛持续超过20分钟不缓解
疼痛程度剧烈,伴濒死感
出现意识模糊、血压明显下降
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二、家庭急救3步法
第一步:立即停止活动,采取正确体位
1. 立即停止所有活动,保持静卧或静坐
2. 选择舒适体位,通常半卧位最佳
3. 解开领口、腰带等紧束物品
4.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情绪紧张
第二步:正确使用急救药物
1. 硝酸甘油用法:
舌下含服0.5mg(1片)
每5分钟可重复1次,最多不超过3次
服药后保持坐位或卧位,防止低血压
2. 若无硝酸甘油,可选用速效救心丸(4-6粒舌下含服)
3. 注意:
服药前需测量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时慎用
首次用药建议坐下服用,防止晕厥
第三步: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1. 若疼痛在5-10分钟内未缓解,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 等待救护车期间:
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移动
有条件者可吸氧(24L/min)
记录症状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等信息
3. 疑似心肌梗死时:
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非肠溶片)
避免自行前往医院
三、长期预防策略
1. 药物预防方案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75100mg/日)
调脂药物:他汀类(如阿托伐他汀)
控制血压:ACEI/ARB类药物
缓解心绞痛:长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
(注:所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生活方式干预
1) 饮食调整:
地中海饮食模式:多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
控制钠盐摄入(<6g/日)
限制饱和脂肪(动物油脂)和反式脂肪
适量坚果摄入(每日2030g)
2) 运动指导: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推荐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用力
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放松
3) 其他生活方式改善:
戒烟并避免二手烟
BMI控制在18.523.9
腰围控制(男<90cm,女<85cm)
保证充足睡眠(78小时/日)
3. 危险因素控制
1) 血压管理:
目标值<140/90mmHg(糖尿病患者<130/80)
定期监测家庭血压
限制饮酒(男性<25g/日,女性<15g/日)
2) 血糖控制:
空腹血糖<7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
定期进行OGTT检测
3) 血脂管理:
LDLC目标值:高危患者<1.8mmol/L
定期检测血脂谱
控制甘油三酯<1.7mmol/L
4. 定期随访与监测
1. 每3-6个月复诊一次
2. 必要检查项目:
心电图(常规或动态)
心脏超声
运动负荷试验
冠脉CTA(根据医生建议)
3. 症状日记记录:
记录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
记录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
四、常见误区纠正
1. 误区:胸痛不严重就不需要处理
事实:即使是轻微心绞痛也可能预示冠脉病变,需及时就医评估
2. 误区:硝酸甘油可以随意服用
事实:需严格掌握适应症,低血压患者慎用
3. 误区:放了支架就万事大吉
事实:支架术后仍需严格用药和生活方式管理
4. 误区:保健品可以替代药物治疗
事实:任何保健品都不能替代正规药物治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 糖尿病患者:
可能表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
需要更严格的风险控制
2. 老年患者:
症状可能不典型(如仅表现为乏力)
药物选择需考虑多重用药问题
3. 女性患者:
更年期后风险显著增加
注意非典型症状(如恶心、背痛)
六、家庭应急准备
1. 必备急救物品:
硝酸甘油(注意有效期,开封后3个月需更换)
阿司匹林(非肠溶片)
电子血压计
急救联系卡(写明用药史、过敏史)
2. 家庭成员培训:
学习心肺复苏术(CPR)
熟悉急救药物使用方法
掌握急救电话拨打要点
结语
心绞痛是心脏发出的重要预警信号,正确处理不仅关乎症状缓解,更关系到长期预后。记住急救3步法:停止活动、正确用药、及时就医。更重要的是,通过系统的长期预防策略,可以有效减少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建议每位冠心病患者与主治医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定期评估效果,及时调整策略。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合规范的药物治疗,是战胜心绞痛的最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