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患者的心理调适:如何应对焦虑和抑郁

透析患者的心理调适:如何应对焦虑和抑郁

张方兴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净化中心 主治医师

对于许多慢性肾病患者来说,透析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长期依赖透析不仅对身体造成负担,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在透析患者中十分常见,但往往被忽视。本文将从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出发,探讨如何科学调适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一、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  

1. 疾病带来的心理冲击  

   当患者被诊断为终末期肾病并需要长期透析时,许多人会经历否认、愤怒、抑郁和接受等心理阶段。透析治疗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患者可能因此感到失控和恐惧。  

2. 治疗过程中的压力  

   透析治疗通常每周需要进行两到三次,每次数小时,这种长期、频繁的治疗容易让人产生疲惫感和束缚感。部分患者还会因血管通路问题、低血压等并发症而感到焦虑。  

3. 社会角色的变化  

   许多透析患者因身体状况无法继续工作或参与社交活动,导致自我价值感降低。同时,家人和朋友的过度关心或疏远也可能加剧患者的孤独感。  

4. 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透析患者常常担忧疾病进展、经济负担以及生存期等问题,这种不确定性容易诱发焦虑和抑郁情绪。  

 二、透析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 焦虑  

   透析患者可能对治疗过程、身体状况或未来生活感到担忧,表现为心跳加快、失眠、坐立不安等。  

2. 抑郁  

   长期的治疗压力和身体不适可能导致情绪低落、兴趣减退、食欲改变,甚至产生消极念头。  

3. 病耻感  

   部分患者因依赖机器生存而感到自卑,不愿与人交流,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  

4. 依赖与独立的矛盾  

   透析患者既需要医疗支持,又希望保持独立,这种矛盾心理可能导致情绪波动。  

 三、心理调适的科学方法  

(一)正确认识疾病与治疗  

1. 了解透析知识  

   对透析原理、治疗过程和可能的并发症有清晰的认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恐惧。患者可以通过医生、护士或正规医学资料获取信息,避免因误解而焦虑。  

2. 接受现实,调整期望  

   透析虽不能完全治愈肾病,但能有效延长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可以尝试将注意力从“失去的健康”转向“仍拥有的能力”,逐步适应新的生活节奏。  

(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1. 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  

   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有助于改善情绪。运动能促进内啡肽分泌,缓解焦虑和抑郁。  

2. 合理饮食  

   透析患者需遵循低磷、低钾等饮食原则,但不必过度苛刻。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可行的饮食计划,既能满足营养需求,又能减少心理压力。  

(三)情绪管理技巧  

1. 正念冥想与放松训练  

   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方法可帮助缓解治疗中的紧张情绪。正念练习(如专注于当下感受)也能减少对未来的过度担忧。  

2. 记录情绪日记  

   写下每天的感受和想法,有助于识别情绪触发点,并找到应对策略。  

3. 学会表达需求  

   患者可以主动与医护人员沟通治疗中的不适,或向家人朋友倾诉心理压力,避免独自承受。  

(四)社会支持的重要性  

1. 家庭支持  

   家人的理解与陪伴至关重要。家属应避免过度保护或忽视患者的情绪需求,而是以平等态度提供支持。  

2. 加入患者互助团体  

   与其他透析患者交流经验,能减少孤独感。许多医院或社区有肾友会,患者可以通过分享经历获得共鸣和鼓励。  

3. 专业心理援助  

   如果焦虑或抑郁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并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寻求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认知行为疗法(CBT)等心理干预对透析患者尤为有效。  

(五)培养新的生活目标  

1. 发展兴趣爱好  

   阅读、绘画、音乐等活动可以转移注意力,提升幸福感。部分透析中心提供手工课等娱乐项目,患者可积极参与。  

2. 适度参与社会活动  

   根据身体状况,患者可以尝试远程工作、志愿服务或轻度劳动,重新找到自我价值。  

 四、家属与医护人员的角色  

1. 家属的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关注病情,多谈论生活趣事。  

    鼓励患者自理能力,增强其信心。  

    留意情绪变化,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2. 医护人员的支持  

    治疗中给予耐心解释,减少患者的不安。  

    定期评估心理状态,必要时转介心理医生。  

 

 五、总结  

透析治疗是一场身心并行的持久战,焦虑和抑郁是许多患者面临的挑战。通过科学认知、情绪管理、社会支持和生活调整,患者完全可以实现心理平衡,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新的生命意义。记住,寻求帮助不是软弱,而是迈向康复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