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术后护理要点全解析,助患者快速康复

肺癌术后护理要点全解析,助患者快速康复

于秋梅 林州市人民医院

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手术,常常是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手术并非肺癌治疗的终点,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心且科学的术后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更能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肺癌术后的护理要点。

基础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

在肺癌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是首要任务。医护人员会频繁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等指标。体温的变化能反映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一般术后体温可能会有轻度升高,但如果持续高热,超过 38.5℃,则可能提示有感染发生,需及时进行相应检查和处理。血压和心率的稳定与否,关乎患者的循环功能。血压过低可能导致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过高则可能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引发出血等风险。而呼吸频率和深度的监测,对于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至关重要。例如,若患者呼吸急促、费力,可能提示存在呼吸道梗阻、肺部感染或胸腔积液等问题。通过持续、精准的生命体征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后续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体位护理

合适的体位有助于患者的呼吸和身体恢复。术后初期,在患者麻醉未完全清醒时,通常会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当患者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可采取半卧位,床头抬高 30° - 50°。半卧位能使膈肌下降,增加胸腔容积,有利于呼吸,同时也便于胸腔引流。此外,定时为患者翻身,每 2 - 3 小时一次,可预防压疮的发生。在翻身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伤口和各种引流管,避免牵拉造成疼痛或管道移位、脱落。

呼吸道护理

鼓励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肺癌手术会对患者的呼吸功能产生一定影响,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是促进肺复张、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关键措施。深呼吸能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肺部气体交换。患者可先深吸气,使腹部膨胀,然后屏气 3 - 5 秒,再缓慢呼气,重复进行,每次练习 10 - 15 分钟,每天 3 - 4 次。有效咳嗽则有助于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痰液淤积导致肺部感染。患者可先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在深吸气末屏气 3 - 5 秒,身体前倾,用力咳嗽 2 - 3 声。为了减轻咳嗽时伤口的疼痛,患者可以用双手按压伤口两侧,给予伤口一定的支撑。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在旁鼓励患者,协助其掌握正确的呼吸和咳嗽方法。

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是肺癌术后呼吸道护理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雾化装置,将药物转化为微小颗粒,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常用的雾化药物有稀释痰液的药物,如氨溴索,它能降低痰液的黏稠度,使其更容易咳出;还有扩张支气管的药物,如沙丁胺醇,可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一般每天进行 2 - 3 次雾化吸入,每次 15 - 20 分钟。在雾化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心慌等不适症状。雾化结束后,协助患者漱口,以减少药物在口腔内的残留。

饮食护理

术后早期饮食

肺癌手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需要一定时间恢复。在术后 1 - 2 天内,若患者胃肠功能未恢复,一般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当患者出现肛门排气,提示胃肠功能开始恢复,可先给予少量温开水或米汤。观察患者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后,逐渐过渡到流食,如稀粥、蛋羹等。饮食应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每次进食量不宜过多,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同时,要注意食物的温度适中,避免过热或过冷刺激胃肠道。

恢复期饮食

随着患者身体的逐渐恢复,饮食可进一步调整。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增强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素,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可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西兰花、胡萝卜、橙子、苹果等。此外,要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避免加重身体负担。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在 1500 - 2000 毫升左右,以促进新陈代谢和痰液稀释排出。

伤口护理

伤口观察

密切观察伤口情况是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医护人员和家属要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是否清洁、干燥。若发现伤口敷料有少量渗血,一般属于正常现象,可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但如果伤口渗血较多,或出现大量鲜红色血液渗出,应立即告知医生,可能需要进行止血处理。同时,观察伤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疼痛加剧等感染迹象。若伤口周围皮肤发红、肿胀,伴有发热、疼痛,可能提示伤口感染,需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伤口换药

定期进行伤口换药,可预防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一般术后 2 - 3 天换药一次,具体换药时间需根据伤口情况而定。在换药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医护人员会先用碘伏等消毒剂消毒伤口周围皮肤,然后轻轻揭开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清除伤口表面的分泌物,再更换新的敷料。患者和家属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换药工作,保持伤口周围皮肤的清洁。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

肺癌患者术后往往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等。这些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能对身体康复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和家属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患者可能会因为手术创伤、身体不适以及对疾病预后的担忧而情绪低落,表现为沉默寡言、唉声叹气等。家属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倾听其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给予关心和安慰。医护人员也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向其介绍疾病的治疗进展和康复情况,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理支持与疏导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心理支持与疏导。可以向患者介绍成功康复的案例,让其看到康复的希望。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其他病友交流经验,互相鼓励。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心理医生会通过心理评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治疗方案,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

康复训练

早期活动

肺癌术后早期活动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术后第一天即可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如握拳、屈伸下肢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二天,可在他人协助下坐起,逐渐增加坐立时间。术后第三天,可尝试床边站立、行走。活动量应逐渐增加,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早期活动能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肺部并发症,增强机体抵抗力。

呼吸功能锻炼

除了早期活动,呼吸功能锻炼也是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除了前面提到的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还可以进行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缩唇呼吸时,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像吹口哨一样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 2 倍左右。腹式呼吸则是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将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通过腹部的起伏来调节呼吸。呼吸功能锻炼每天可进行 3 - 4 次,每次 10 - 15 分钟,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并发症预防

肺部感染预防

肺部感染是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为预防肺部感染,要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定期通风换气,每天 2 - 3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严格控制探视人员数量,减少病房内人员流动,防止交叉感染。加强呼吸道护理,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及时排出痰液。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祛痰药物或进行雾化吸入。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咳嗽等症状,若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咳痰增多且痰液性状改变等情况,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胸部 X 线、血常规等,以明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并给予相应治疗。

胸腔积液预防

胸腔积液也是肺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在术后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提示胸腔积液的发生。定期进行胸部 X 线或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胸腔积液。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的通畅,防止引流管堵塞、扭曲、受压。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若引流液突然增多或出现异常情况,如血性引流液增多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对于已经出现胸腔积液的患者,根据积液量的多少,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穿刺抽液等。

肺癌术后护理是一个系统而细致的工作,涵盖了基础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伤口护理、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及并发症预防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全面的护理,能够为肺癌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保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回归正常生活。患者和家属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学习相关护理知识,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在护理过程中,若遇到任何问题或疑问,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咨询,以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