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状腺结节到癌,距离有多远?

从甲状腺结节到癌,距离有多远?

李稳稳 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普外科

在当今人们对健康愈发重视的时代,体检成为了许多人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而在体检报告中,“甲状腺结节” 这一词汇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少人在看到这几个字时,内心都会涌起一丝担忧,甚至有人直接将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划上等号,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那么,从甲状腺结节到癌,究竟距离有多远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

甲状腺结节:普遍存在的 “小麻烦”

甲状腺,位于我们颈部前方,形似蝴蝶,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它如同一个勤劳的 “小工厂”,日夜不停地生产甲状腺激素,这些激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甲状腺结节,就是甲状腺内出现的一个或多个结构异常的团块,它就像是甲状腺这个 “蝴蝶” 身上长出的 “小疙瘩”。

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相当高。据统计,通过触诊(医生用手触摸检查),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为 3% - 7%,而借助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其检出率可高达 20% - 76%。这意味着,每 5 个人中可能就有 1 - 4 个人存在甲状腺结节。如此高的发病率,使得甲状腺结节成为了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病症。

甲状腺结节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碘的摄入量异常是一个重要因素,碘缺乏或碘过量都可能导致甲状腺结节的产生。例如,在一些偏远山区,由于饮食中碘含量不足,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而在一些沿海地区,人们长期食用富含碘的海产品,若碘摄入过多,同样也可能增加甲状腺结节的发病风险。此外,遗传因素也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如果家族中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那么个体患甲状腺结节的几率也会相应提高。同时,长期暴露在辐射环境中,如接受过颈部放射治疗,或者生活压力过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等,都有可能促使甲状腺结节的形成。

甲状腺结节:良性居多,恶性占比少

当发现甲状腺结节后,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它是良性还是恶性。事实上,绝大多数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恶性结节的比例仅占 5% - 15%。良性结节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这些结节生长缓慢,通常不会侵犯周围组织,也不会发生远处转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小。

良性结节的症状往往不明显,很多人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部分患者可能会感觉到颈部有轻微的压迫感,但这种感觉通常较为轻微,容易被忽视。而恶性结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甲状腺癌,其症状可能会相对明显一些。例如,患者可能会发现颈部肿块迅速增大,质地坚硬,活动度差,还可能伴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非甲状腺癌所特有,良性结节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所以不能仅仅根据症状来判断结节的性质。

为了准确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医生通常会采用多种检查方法。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就像是医生的 “透视眼”,能够清晰地看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情况。一般来说,良性结节的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而恶性结节则往往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能还会出现微小钙化等特征。除了超声检查,医生还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了解甲状腺的功能是否正常。此外,细针穿刺活检是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 “金标准”,它通过用细针穿刺结节,抽取少量细胞进行病理检查,从而明确结节的性质。

从结节到癌:并非必然的 “惊险一跃”

虽然甲状腺结节发病率高,且存在一定比例的恶性结节,但从甲状腺结节发展为甲状腺癌并非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大多数良性结节会一直保持稳定,不会发生恶变。只有极少数的良性结节,在某些特定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才有可能逐渐转变为恶性结节。

那么,哪些因素会增加甲状腺结节恶变的风险呢?首先,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发现的甲状腺结节,恶变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大约为 20% - 50%。这是因为儿童的甲状腺对辐射更为敏感,且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次,性别也与甲状腺结节恶变有关,女性患甲状腺结节的几率高于男性,但男性一旦患有甲状腺结节,其恶变的可能性却比女性要高。此外,结节的大小、形态、生长速度等也与恶变风险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结节越大,恶变的可能性相对越高;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或者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都提示恶变的可能性较大。

对于已经发现的甲状腺结节,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其变化,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如果结节较小,且经检查判断为良性,通常可以每 6 - 12 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等是否有变化。在复查过程中,如果结节一直保持稳定,患者无需过于担心;但如果结节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如增大速度加快、形态变得不规则等,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采取检查或治疗措施。

科学应对: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面对甲状腺结节,我们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必过度恐慌。正确的做法是保持科学的态度,积极应对。

对于普通人来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甲状腺结节发生的重要措施。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合理摄入碘,既不要过量,也不要缺乏。可以通过食用碘盐来满足日常碘的需求,同时,适当食用一些富含碘的海产品,如海带、紫菜等,但也要避免长期大量食用。此外,要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在生活习惯方面,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同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因为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甲状腺的正常功能。

如果已经发现了甲状腺结节,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在检查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描述自己的症状、病史以及家族史等信息,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对于良性结节,如果没有明显的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复查。在复查过程中,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检查,不要自行中断或延长复查时间。如果结节较大,出现了明显的压迫症状,或者怀疑有恶变的可能,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手术切除结节,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降低恶变的风险。

甲状腺结节虽然常见,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良性的,从甲状腺结节发展为甲状腺癌的几率相对较低。我们要正确认识甲状腺结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即使发现了甲状腺结节,我们也能够从容应对,将疾病的风险降到最低。让我们一起关注甲状腺健康,为自己的身体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