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这样戴才健康
口罩这样戴才健康
吴玉辉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六病区 主管护师
口罩作为日常健康防护的重要工具,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很多人并不清楚如何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甚至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本文将详细介绍口罩的科学佩戴方法,帮助大家在保护自己健康的同时,避免不当使用带来的问题。
口罩的选择是健康防护的第一步。市面上常见的口罩类型包括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KN95口罩和普通防护口罩等。医用外科口罩适合日常防护,能有效阻挡飞沫传播,透气性较好,适合长时间佩戴。N95和KN95口罩防护级别更高,能过滤95%以上的非油性颗粒物,适合高风险环境使用,但透气性较差,不适合长时间佩戴。普通防护口罩防护效果有限,仅适用于低风险环境。在选择口罩时,要注意查看产品标识,认准医疗器械注册证号,确保口罩质量合格。
正确佩戴口罩的步骤非常重要。首先,佩戴口罩前要彻底清洁双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或者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然后,检查口罩是否完好无损,分清口罩的内外面和上下边。一般来说,颜色较深的一面为外面,金属条在上方。将口罩展开,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确保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接着,用双手按压金属条,使其与鼻梁形状贴合。最后,下拉口罩下部,确保下巴被完全包裹。佩戴过程中要避免触摸口罩内侧,以免污染。
口罩佩戴时间需要合理控制。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建议使用时间为4-6小时,N95口罩使用时间不超过8小时。当口罩出现潮湿、破损或明显污染时,应立即更换。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口罩更容易潮湿,应适当缩短使用时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口罩不能反复使用,更不能清洗后重复使用。有些人习惯将口罩拉到下巴处暂时取下,这种做法会导致口罩内面污染,增加感染风险。
摘取口罩时也要注意方法。首先清洁双手,然后仅触碰口罩的耳挂或系带部分取下口罩,避免触碰口罩外表面。取下口罩后应立即丢弃到密闭垃圾桶中,再次清洁双手。如果是可重复使用的布口罩,取下后要单独存放,及时清洗消毒。切记不要将使用过的口罩随意放置或放入口袋中,这样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特殊人群佩戴口罩需要特别注意。儿童要选择适合脸型的儿童专用口罩,确保大小合适,佩戴舒适。老年人或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不宜长时间佩戴密闭性过强的口罩,如N95口罩,可选择透气性较好的医用外科口罩。孕妇在选择口罩时要注意舒适度,避免口罩过紧影响呼吸。运动时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口罩,并适当降低运动强度。
佩戴口罩的常见误区需要警惕。有些人认为戴多层口罩防护效果更好,实际上这样会影响口罩的密合性,反而降低防护效果。还有人习惯将口罩戴在鼻子下方,这样完全失去了防护意义。另外,佩戴有呼吸阀的口罩虽然舒适,但不能阻挡佩戴者呼出的飞沫,在疫情期间不利于保护他人。特别提醒,口罩不能替代社交距离,即使佩戴口罩,也要保持安全距离。
口罩的存放和携带也有讲究。暂时不用的口罩应存放在清洁干燥的密封袋中,避免挤压变形。随身携带备用口罩时,最好使用专用口罩收纳盒或干净的信封、纸袋存放。不要将口罩直接放在包里或口袋里,这样容易造成污染。需要长期保存的口罩,要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潮湿环境。
口罩佩戴后的皮肤护理不容忽视。长时间佩戴口罩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压痕或痤疮等问题。建议在佩戴口罩前使用清爽的保湿产品,减轻摩擦。选择耳挂式口罩时,可以加用口罩调节器或软垫,减轻耳部压力。摘下口罩后要及时清洁面部,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如果出现明显的皮肤问题,应减少口罩佩戴时间,必要时咨询皮肤科医生。
在特定场合下,口罩的使用要灵活调整。在户外空旷场所且周围人少时,可以暂时不戴口罩。但在室内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医疗机构等场所,必须规范佩戴口罩。就餐时如需暂时取下口罩,应将口罩向内对折放入干净的信封或纸巾中,避免污染桌面。打喷嚏或咳嗽时,即使戴着口罩也要用手肘遮挡,减少飞沫传播风险。
口罩的环保处理值得关注。使用过的口罩属于医疗废弃物,应投入指定的口罩回收垃圾桶。不要随意丢弃口罩,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风险。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使用过的口罩用密封袋装好再丢弃。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布口罩,要定期用60℃以上的热水清洗,并在阳光下晾晒消毒。
科学佩戴口罩不仅是个人的健康防护,也是社会责任的表现。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正确佩戴口罩能有效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即使在非疫情期间,在空气污染严重或花粉季节,佩戴口罩也能减少有害物质对呼吸系统的伤害。养成随身携带口罩的习惯,在必要时随时取用,是现代社会公民健康素养的重要体现。
口罩作为简单的防护工具,其正确使用蕴含着科学的防护理念。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帮助大家掌握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避免常见误区,真正做到健康防护。记住,选择合适的口罩、正确佩戴、及时更换、妥善处理,这四个环节缺一不可。只有科学使用口罩,才能让它真正成为我们健康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