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惊厥别慌!正确处理指南
高热惊厥别慌!正确处理指南
车玲玲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 主管护师
高热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急症之一,多见于6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当孩子突然出现抽搐、翻白眼、四肢僵直等症状时,家长往往会惊慌失措。然而,正确的处理方式能有效保护孩子,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本文将详细介绍高热惊厥的原因、表现、急救措施以及预防方法,帮助家长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科学应对。
一、什么是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是指婴幼儿在体温快速上升(通常超过38.5℃)时出现的全身性抽搐发作。它通常与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幼儿急疹等)相关,而非癫痫或脑部疾病。高热惊厥分为两种类型:
1. 单纯性高热惊厥(占大多数)
持续时间短(通常不超过5分钟)
全身性抽搐,无局部肢体抽动
24小时内仅发作1次
发作后孩子很快恢复清醒
2. 复杂性高热惊厥(较少见)
持续时间较长(超过15分钟)
可能表现为单侧肢体抽搐
24小时内反复发作
发作后可能出现短暂神经异常(如肢体无力)
大多数高热惊厥属于单纯性,不会对大脑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家长仍需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
二、高热惊厥的典型表现
当孩子发生高热惊厥时,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 突然意识丧失:孩子突然停止哭闹或说话,眼神呆滞或翻白眼。
2. 全身抽搐:四肢僵硬或抽动,可能伴随牙关紧闭。
3. 面色改变:脸色可能发青或苍白。
4. 口吐白沫:部分孩子可能出现少量口水或泡沫。
5. 尿失禁:少数情况下可能小便失禁。
惊厥通常持续几秒至几分钟,结束后孩子会逐渐恢复意识,但可能显得疲倦或烦躁。
三、家长该如何正确处理?
遇到孩子高热惊厥时,家长务必保持冷静,按以下步骤操作:
1. 确保安全环境
立即将孩子放在平坦、安全的地方(如床上或地板上),远离尖锐或硬物。
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不要强行按压或束缚孩子,以免造成骨折或肌肉损伤。
2. 保持侧卧位
将孩子头部轻轻转向一侧,防止呕吐物或唾液堵塞气道。
不要往嘴里塞任何东西(如勺子、手指),以免损伤牙齿或引发窒息。
3. 记录发作时间和表现
观察抽搐持续的时间(用手机计时)。
记录抽搐的具体表现(如肢体抽动方式、是否口吐白沫等),以便后续向医生描述。
4. 不要做这些事!
❌ 不要掐人中或摇晃孩子(无效且可能加重伤害)。
❌ 不要强行喂水或药物(可能呛入气管)。
❌ 不要用酒精擦浴降温(可能导致酒精中毒或皮肤刺激)。
5. 发作结束后
测量体温,若仍高热(≥38.5℃),可给予退烧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让孩子休息,补充水分,观察是否出现异常行为(如持续嗜睡、呕吐等)。
四、什么情况下必须立即就医?
大多数单纯性高热惊厥无需特殊治疗,但以下情况需紧急送医:
1. 首次发作:尤其是1岁以下婴儿,需排除脑膜炎等严重疾病。
2. 抽搐超过5分钟:可能发展为癫痫持续状态,需药物干预。
3. 反复发作:24小时内发作2次或以上。
4. 发作后异常:如持续昏迷、呼吸困难、肢体无力等。
5. 伴随其他危险信号:如颈部僵硬、皮疹(警惕脑膜炎)、严重呕吐等。
就医时,医生可能会做以下检查:
血常规(判断感染类型)
脑电图(排除癫痫)
腰椎穿刺(仅在怀疑脑膜炎时进行)
五、高热惊厥会复发吗?如何预防?
约30%40%的孩子在高热时会再次出现惊厥,尤其是以下高危人群:
首次发作年龄小于1岁
家族中有高热惊厥病史
发作时体温上升较快
预防措施
1. 积极控制发热
体温≥38℃时即可使用退烧药(不必等到38.5℃)。
多喝水,避免脱水。
2. 物理降温辅助
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
避免捂热,穿轻薄透气的衣物。
3. 特殊情况下预防用药
对于频繁惊厥的孩子,医生可能建议在发热早期使用安定栓剂(需遵医嘱)。
六、常见问题解答
Q1:高热惊厥会烧坏脑子吗?
A:单纯性高热惊厥不会损伤大脑。但复杂性惊厥或持续状态需警惕潜在病因。
Q2:孩子以后会得癫痫吗?
A:绝大多数不会。仅有2%5%的高热惊厥患儿可能后续发展为癫痫(如有家族史或脑损伤风险)。
Q3:需要做CT或核磁检查吗?
A:单纯性惊厥通常不需要。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影像学检查。
Q4:能打疫苗吗?
A:可以。高热惊厥不是疫苗接种禁忌,但接种后需密切监测体温。
七、总结
高热惊厥虽然吓人,但绝大多数是良性的。家长需牢记:
1. 保持冷静,确保孩子安全,避免错误操作。
2. 记录时间,超过5分钟立即送医。
3. 预防复发,发热早期积极降温。
只要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就能帮助孩子平稳度过高热惊厥的难关。如果仍有疑虑,建议定期咨询儿科医生,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