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不再神秘:全面科普癫痫知识
癫痫不再神秘:全面科普癫痫知识
田启运 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癫痫,这一古老而又令人心生畏惧的疾病,长久以来在人们心中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它常常毫无征兆地发作,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困扰。但在现代医学的不断探索下,癫痫正逐渐褪去神秘色彩,诸多关于它的知识得以清晰呈现。
癫痫的本质:大脑异常放电引发的病症
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大脑作为人体的 “指挥部”,由数十亿个神经元相互连接构成复杂网络,神经元间依靠电信号传递信息,从而维持人体各项生理功能。而癫痫患者的大脑中,部分神经元会突然出现异常放电现象。这种异常放电就如同电路短路,打破了大脑正常的电活动平衡,进而导致大脑功能短暂紊乱,引发各种癫痫症状。例如,正常情况下,我们的手部肌肉运动受大脑有序指令控制,但当癫痫发作时,异常放电干扰指令传递,可能致使手部不受控制地抽搐。
多样的症状表现:远不止抽搐那么简单
提到癫痫,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患者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的画面。确实,全面强直 - 阵挛发作(俗称大发作)较为典型,发作时患者会突然意识丧失,随即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身体挺直、四肢僵硬,紧接着进入阵挛期,肢体出现节律性抽动,同时常伴有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双眼上翻等症状。
然而,癫痫症状远不止如此。部分性发作时,症状相对局限。简单部分性发作,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身体某一部位的不自主抽动,像手指、脚趾或面部肌肉的抽动;也可能出现感觉异常,如突然闻到奇怪气味(幻嗅)、听到不存在的声音(幻听),或是产生眩晕感,此时患者意识通常保持清醒。复杂部分性发作,患者除了上述局部症状外,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发作过程中可能做出一些无意识动作,如咀嚼、吞咽、摸索等。
还有特殊类型的失神发作,多见于儿童。发作时,患儿会突然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眼神呆滞,呼之不应,如同 “定住” 一般,持续数秒后便恢复正常,继续先前活动,常被误以为是孩子走神。
探寻病因:多因素交织的复杂谜题
癫痫病因复杂多样,犹如一张错综复杂的网。
遗传因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据统计,约 15% - 30% 的癫痫患者存在遗传倾向。某些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会改变大脑神经元的结构或功能,使神经元更容易发生异常放电。比如结节性硬化症、苯丙酮尿症等遗传性疾病,常常与癫痫相伴。若家族中有癫痫患者,遗传风险会相应增加,通过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遗传风险。
脑部疾病也是引发癫痫的常见根源。脑外伤,尤其是严重的头部撞击,可能直接损伤大脑组织,导致神经元受损、瘢痕形成,为癫痫发作埋下隐患。脑肿瘤压迫周围脑组织,影响神经元的正常代谢和电信号传导,约 20% - 30% 的脑肿瘤患者会出现癫痫症状。脑血管疾病,像脑出血、脑梗死,破坏了脑部正常血液循环,使神经元缺血缺氧,进而诱发癫痫。此外,脑部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炎症刺激大脑神经元,使其异常兴奋,引发癫痫发作。
其他因素同样不容忽视。围产期因素对新生儿癫痫影响显著,早产、低体重出生、新生儿窒息、产伤等,都可能影响新生儿脑部发育,增加癫痫发病几率。生活中的不良习惯,长期熬夜、过度疲劳、精神压力过大等,会使身体和大脑处于应激状态,干扰神经调节功能,成为癫痫发作的诱因。一些药物和毒物,如某些抗生素、抗精神病药物、酒精、毒品等,干扰大脑正常神经递质传递,也可能引发神经元异常放电。
准确诊断:多管齐下锁定病症
准确诊断癫痫是有效治疗的关键。医生通常会综合多方面信息进行判断。
详细的病史采集是首要环节。医生会向患者及其家属仔细询问癫痫发作的具体情况,包括发作时间、发作频率、发作前有无诱因、发作时的症状表现(如是否有意识丧失、抽搐部位、持续时间等)以及发作后的状态等。这些信息如同拼图碎片,对于判断癫痫类型和病因至关重要。例如,若发作前有明显情绪激动或睡眠不足等诱因,可能提示与生活因素相关;若发作时仅一侧肢体抽搐且意识清醒,很可能是部分性发作。
脑电图(EEG)检查堪称诊断癫痫的 “利器”。脑电图能够精准记录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捕捉异常放电信号。在癫痫发作间歇期,约 80% 的患者脑电图会出现特征性的痫样放电,如棘波、尖波、棘慢波综合等,这些波形如同癫痫的 “指纹”,为诊断提供有力证据。对于发作不频繁或常规脑电图未发现异常的患者,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能大显身手,它可连续记录数小时甚至数天的脑电图,同时同步拍摄患者行为表现,大大提高诊断准确性。
影像学检查也不可或缺。磁共振成像(MRI)能够清晰呈现大脑结构,帮助医生发现脑部是否存在肿瘤、脑血管畸形、脑发育异常等结构性病变,这些病变很可能是癫痫的病因。对于怀疑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脑血管造影检查可明确血管病变情况。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则在紧急情况下,如患者伴有头部外伤或脑出血时,能快速了解脑部大致状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治疗策略:多途径对抗癫痫
目前,癫痫治疗方法丰富多样,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药物治疗是癫痫治疗的基石,约 70% - 80% 的患者通过规范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发作。抗癫痫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稳定神经细胞膜电位发挥作用。常用药物有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等,不同药物适用于不同类型癫痫发作。例如,丙戊酸钠对全面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均有良好疗效,卡马西平则主要用于部分性发作。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务必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极易导致癫痫发作加重或复发。同时,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存在明确脑部病灶的患者,手术治疗不失为一种选择。手术旨在切除或破坏大脑中引发癫痫发作的病灶,从而减少或消除发作。常见手术方式有癫痫病灶切除术、胼胝体切开术、迷走神经刺激术等。癫痫病灶切除术适用于病灶明确且局限的患者,如脑肿瘤、脑血管畸形引起的癫痫;胼胝体切开术主要用于控制全身性癫痫发作,尤其是跌倒发作;迷走神经刺激术通过植入电极刺激迷走神经,调节大脑神经活动,降低癫痫发作频率。手术治疗前,患者需接受全面评估,包括详细病史、脑电图、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是否适合手术及选择何种手术方式。
神经调控治疗作为新兴治疗方法,为癫痫患者带来新希望,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深部脑刺激(DBS)等。rTMS 通过在头皮表面施加磁场,调节大脑皮质神经活动,改善癫痫患者脑功能状态,适用于部分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DBS 则将电极植入大脑深部特定核团,通过电刺激调节神经传导,控制癫痫发作,主要用于复杂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癫痫病例。
预防之道:多管齐下降低风险
虽然癫痫病因复杂,部分难以预防,但采取一些措施仍能降低发病风险。
对于有癫痫家族史的人群,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十分必要。通过遗传咨询,可了解遗传风险,在专业指导下制定生育计划;基因检测有助于发现潜在基因突变,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孕妇在孕期应注重保健,定期产检,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辐射、化学毒物等,预防感染,减少早产、低体重出生、新生儿窒息等围产期不良事件发生,降低新生儿癫痫风险。
日常生活中,人们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期熬夜、过度疲劳;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避免暴饮暴食;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受伤。同时,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避免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诱发癫痫发作。
癫痫虽复杂,但并非不可了解和应对。通过全面认识癫痫知识,从本质、症状、病因到诊断、治疗及预防,我们能够为癫痫患者提供更多理解与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回归正常生活。让我们携手,用知识驱散癫痫的神秘迷雾,为患者点亮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