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麻醉风险多,如何应对?

老年人麻醉风险多,如何应对?

陈晓芹  宝丰县中医院麻醉科

在医疗领域,手术常常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而麻醉则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保障。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和多种基础疾病的存在,麻醉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了解这些风险并积极应对,对于保障老年人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至关重要。

一、老年人身体机能变化带来的麻醉风险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肺功能逐渐下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能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这意味着在麻醉药物的作用下,心脏更难以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例如,一些麻醉药物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血压,导致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而肺部方面,老年人的肺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均有所减退,气体交换效率降低。这使得他们在麻醉期间更容易出现低氧血症,增加呼吸抑制的风险。

老年人的肝脏和肾脏功能也在衰退。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功能减弱后,对麻醉药物的代谢能力下降,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可能导致药物蓄积中毒。肾脏负责药物排泄,其功能减退会影响药物的清除速度,同样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此外,老年人的神经系统也更为脆弱,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增加,极小的剂量变化都可能引发明显的神经系统反应,如苏醒延迟、认知功能障碍等。

二、常见基础疾病引发的麻醉风险

许多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高血压患者在麻醉诱导和手术过程中,血压容易出现剧烈波动,过高的血压可能导致脑血管破裂,而过低的血压则会影响心脏和大脑的血液灌注。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麻醉期间心脏负担加重,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稳定,麻醉可能引发血糖波动。血糖过高容易导致酮症酸中毒,影响患者的代谢平衡;血糖过低则会引起低血糖昏迷,对大脑造成不可逆损伤。此外,老年人还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这类患者本身就存在呼吸困难、肺功能减退的问题,麻醉进一步抑制呼吸功能,会使呼吸衰竭的风险显著增加。

三、应对老年人麻醉风险的措施

(一)术前全面评估

麻醉医生会对老年人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基础疾病控制情况等。通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心电图、肺功能测试、血液检查等,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以及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会联合相关科室医生进行会诊,优化治疗方案,使病情得到最佳控制。例如,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调整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物,确保血糖平稳。同时,会对老年人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改善营养不良,增强身体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能力。

(二)优化麻醉方案

根据术前评估结果,麻醉医生会精心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在药物选择上,优先选用对心肺功能影响小、代谢快的药物,并严格控制药物剂量。例如,对于心肺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会避免使用对循环抑制较强的麻醉药物。在麻醉方式上,会综合考虑手术类型和患者身体状况。对于一些下腹部、下肢手术,区域麻醉(如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可能是较好的选择,因为它对全身生理功能干扰相对较小。而对于复杂的大手术,全身麻醉虽然风险较高,但在严密监测和合理用药的情况下,也能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同时,还会采用一些辅助技术,如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提高麻醉的精准性,减少并发症。

(三)术中精细监测与管理

在手术过程中,会对老年人进行全方位的精细监测。除了常规的心电图、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监测外,还可能会根据需要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等,实时掌握患者的循环状态。通过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能准确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和通气情况。麻醉医生会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剂量,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一旦出现血压波动、心律失常、低氧血症等异常情况,会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例如,通过调整输液速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压稳定,通过吸氧、调整呼吸参数来纠正低氧血症。

(四)术后密切观察与护理

老年人术后需要在麻醉复苏室进行密切观察,确保麻醉药物充分代谢,患者安全苏醒。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会继续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伤口情况等。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会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肺部并发症。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会定期进行翻身、按摩,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关注患者的疼痛管理,采用合适的止痛方法,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总之,虽然老年人麻醉风险较多,但通过全面的术前评估、优化的麻醉方案、术中精细监测管理以及术后密切观察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保障老年人手术的安全和顺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