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后苏醒期护理:关键步骤全解析
麻醉后苏醒期护理:关键步骤全解析
段华 郑州市骨科医院 手术室
当手术结束,患者被送往麻醉后恢复室(PACU),麻醉后苏醒期便正式拉开帷幕。这一时期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和安全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且细致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患者平稳度过苏醒期的关键。
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患者进入 PACU 后,首先要进行的就是持续、密切地监测生命体征。这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重要指标。在苏醒期,患者的生命体征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由于麻醉药物的残留作用,心血管系统可能受到抑制或兴奋,导致血压下降或升高、心率异常。例如,一些挥发性麻醉药在苏醒过程中可能使血管扩张,引起血压降低;而某些麻醉性镇痛药的戒断反应则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呼吸功能同样需要重点关注。部分患者可能会因麻醉药物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尚未完全消退,而出现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不足甚至呼吸暂停的情况。同时,气道梗阻也是苏醒期常见的风险之一,可能由舌根后坠、咽喉部分泌物积聚、喉痉挛等原因引起。因此,护士必须时刻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确保呼吸通畅,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一般来说,在苏醒期的初期,应每 5 - 15 分钟测量一次生命体征,随着患者逐渐清醒且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可适当延长测量间隔时间。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呼吸道通畅是麻醉后苏醒期护理的核心任务之一。对于气管插管全麻的患者,在符合拔管指征后,医生会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护士应立即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利于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的流出,防止误吸。如果患者出现舌根后坠,可采用托下颌、放置口咽通气道等方法开放气道。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听诊肺部呼吸音,判断有无气道梗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咳痰无力的患者,可通过翻身、拍背等物理方法协助排痰,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若患者发生喉痉挛,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面罩加压给氧、静脉注射琥珀胆碱等药物缓解痉挛,确保呼吸道通畅和氧气供应。
三、评估意识状态与神经功能
随着麻醉药物的逐渐代谢,患者的意识会逐渐恢复。护士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如呼唤患者姓名、观察患者对疼痛刺激的反应、检查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等。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先出现眼球转动、睫毛反射恢复,随后逐渐恢复自主呼吸、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最后完全清醒。
除了意识状态,还需关注患者的神经功能。某些手术,如颅脑手术、脊柱手术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在苏醒期,要检查患者的肢体活动、感觉功能以及有无神经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如肢体麻木、无力、抽搐等。若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四、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是患者在苏醒期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严重的疼痛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以及术后康复。因此,有效的疼痛管理是苏醒期护理的重要内容。
护士应在患者苏醒后及时评估其疼痛程度,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工具进行评估。根据疼痛评分结果,遵医嘱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对于轻度疼痛,可采用非药物镇痛方法,如心理安慰、调整体位、局部冷敷等;对于中重度疼痛,则需给予药物镇痛,常用的药物包括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芬太尼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酮咯酸氨丁三醇等)以及局部麻醉药(如伤口浸润麻醉、神经阻滞等)。在使用镇痛药物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低血压等,确保镇痛效果的同时保障患者的安全。
五、液体管理与出入量平衡
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液体摄入和丢失情况较为复杂,苏醒期需要对患者的液体管理和出入量平衡进行精确评估和调整。护士要详细记录患者在手术中的输液量、出血量、尿量等数据,并继续观察苏醒期的尿量变化。
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以及生命体征等因素,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和输液种类。对于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应及时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以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对于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则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总量,防止液体过多导致心肺负担加重或水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弹性、黏膜湿度、有无水肿等体征,综合判断患者的液体状态,确保出入量平衡。
六、预防并发症
麻醉后苏醒期是各种并发症的高发时段,因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除了前面提到的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疼痛等常见并发症外,还需关注以下几种:
恶心呕吐:这是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由麻醉药物、手术刺激、患者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引起。严重的恶心呕吐可能导致误吸、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后果。护士可在患者苏醒前预防性地给予止吐药物,如昂丹司琼、地塞米松等,并保持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呕吐物。
寒颤:苏醒期寒颤的发生率较高,主要与麻醉药物导致的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手术室低温环境、大量输液等因素有关。寒颤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还会使机体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肺负担。可通过调节室温、给予保暖措施(如加盖棉被、使用加温设备等)来缓解寒颤症状,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躁动:部分患者在苏醒期可能会出现躁动不安的情况,这可能与麻醉药物残留、疼痛、导尿管刺激、缺氧等多种因素有关。躁动可能导致患者自行拔除各种管道、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护士应首先查找躁动的原因,如解除疼痛、改善缺氧等,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约束,并加强安全护理,防止意外发生。
七、心理护理与家属沟通
苏醒期的患者由于刚刚经历了手术和麻醉,身体处于较为虚弱和不适的状态,同时对手术结果和术后恢复存在担忧和恐惧心理。护士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安慰,用温和、耐心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告知手术顺利完成,让患者安心。
同时,与家属的沟通也不容忽视。及时向家属通报患者的苏醒情况和生命体征等信息,解答家属的疑问,缓解家属的焦虑情绪。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安排家属短时间探视,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支持,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康复和术后恢复。
麻醉后苏醒期护理是一个系统而细致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术后康复。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在这一关键时期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平稳、安全地度过苏醒期,为后续的治疗和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