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中麻醉护理:守护你的麻醉安全

手术中麻醉护理:守护你的麻醉安全

段华  郑州市骨科医院 手术室

当患者被推进手术室准备接受手术治疗时,麻醉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而在麻醉过程中,麻醉护理人员则承担着守护患者麻醉安全的重要使命。他们如同幕后的守护者,默默地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一、麻醉前的准备工作

在手术前,麻醉护理人员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访视。这不仅仅是简单地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即将进行的麻醉方式。他们会仔细查看患者的病历,了解既往病史,包括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过敏史等。例如,如果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其血压控制情况,是否规律服药,因为高血压可能影响麻醉药物的代谢和心血管系统对麻醉的反应。

同时,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重点关注呼吸道、心肺功能等方面。评估患者的气道是否通畅,有无困难气道的潜在风险。对于一些特殊体型的患者,如肥胖患者,由于颈部脂肪堆积可能导致气道狭窄,增加插管难度,麻醉护理人员会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如准备特殊的气道管理工具。此外,还会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麻醉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需要患者配合的事项,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取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

在手术当天,麻醉护理人员要确保手术室内的麻醉设备和药品准备齐全且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查麻醉机的各项功能,包括氧气供应、呼吸回路是否漏气、麻醉蒸发器是否准确等。核对各种麻醉药品的名称、浓度、剂量和有效期,准备好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麻醉意外情况。

二、麻醉诱导期的护理要点

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并做好手术准备后,就进入了麻醉诱导阶段。这是一个关键且风险较高的时期。麻醉护理人员会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麻醉诱导操作。在静脉注射麻醉药物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药物准确无误地注入静脉,同时注意注射速度,避免因注射过快引起不良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会发生迅速变化。护理人员要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如血压骤降、心率过快或过慢等,立即报告麻醉医生,并配合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如果患者出现低血压,可能需要加快输液速度、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等进行升压处理。

此外,在麻醉诱导后,患者的意识逐渐消失,肌肉松弛,需要进行气管插管以保证呼吸道通畅。麻醉护理人员要协助麻醉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准备好合适的气管导管、喉镜等工具,确保插管过程顺利。插管成功后,要妥善固定气管导管,防止其移位或脱出,并连接好麻醉机,调整好呼吸参数,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正常。

三、麻醉维持期的护理关注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需要持续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麻醉护理人员在此期间的工作丝毫不能松懈。他们要继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每 5 - 10 分钟记录一次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数据,并观察患者的面色、皮肤温度等情况。根据手术的进展和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如果手术刺激较大,可能需要适当增加麻醉药物的剂量;如果患者出现麻醉过深的迹象,如血压过低、心率过缓等,则需要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或采取相应的拮抗措施。

同时,要注意患者的液体平衡。准确记录手术中的出血量、尿量以及输液量,根据这些数据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和输液种类。避免因输液过多导致心肺负担过重,或输液过少引起血容量不足。对于一些长时间的手术或特殊手术,如心脏手术、颅脑手术等,还需要进行体温监测和管理。使用加温设备或降温设备,维持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因为体温异常可能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心血管功能以及麻醉药物的代谢。

另外,在麻醉维持期,还要关注患者的体位变化。手术中患者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体位,如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等。麻醉护理人员要协助手术医生摆放好患者的体位,确保患者的身体各部位不受压,避免因长时间压迫导致神经损伤、皮肤压疮等并发症。例如,在俯卧位手术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患者的眼睛、面部、胸部和腹部等部位,防止眼部受压导致失明、面部皮肤受损等情况发生。

四、麻醉苏醒期的护理保障

手术结束并不意味着麻醉护理工作的结束,麻醉苏醒期同样至关重要。当手术接近尾声时,麻醉医生会逐渐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使患者逐渐苏醒。在这个过程中,麻醉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苏醒迹象,如患者的自主呼吸是否恢复、意识是否清醒、肢体活动是否正常等。

一旦患者开始苏醒,要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和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防止误吸。拔除气管导管时要格外小心,选择合适的时机,在患者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恢复良好、潮气量足够、呼吸频率正常的情况下进行拔管操作。拔管后继续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确保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喉痉挛等情况,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面罩吸氧、重新插管等。

在患者苏醒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和手术的经历,患者可能会出现烦躁、恐惧等情绪。麻醉护理人员要轻声安慰患者,告知手术已经顺利完成,让患者逐渐恢复平静。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报告医生,给予适当的镇痛处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五、麻醉护理中的应急处理

尽管在麻醉过程中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但仍然可能会出现一些紧急情况。例如,麻醉药物过敏反应,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皮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此时,麻醉护理人员要迅速反应,立即停止使用可疑的麻醉药物,给予氧气吸入,快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配合医生进行抗过敏治疗,如注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又如,术中出现心脏骤停,这是极其危险的情况。麻醉护理人员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按照 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的顺序进行急救,同时呼叫其他医护人员协助抢救。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要准确记录按压的频率、深度、通气情况等数据,为后续的抢救提供依据。并且要根据医生的指示,准备好除颤仪、急救药品等设备和物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抢救措施,如电击除颤、药物治疗等,尽最大努力恢复患者的心跳和呼吸。

手术中的麻醉护理是一个系统而细致的工作,涵盖了从麻醉前到麻醉苏醒后的各个阶段。麻醉护理人员凭借着专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时刻守护着患者的麻醉安全。他们在幕后默默付出,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等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为患者的手术治疗创造一个安全、平稳的环境,让患者能够顺利度过手术难关,为术后的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每一个细节的关注、每一次生命体征的监测、每一个紧急情况的处理,都凝聚着麻醉护理人员对患者生命的尊重和守护,他们是手术室内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