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必须手术吗?这5种情况才需要动刀

甲状腺结节必须手术吗?这5种情况才需要动刀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乳腺甲状腺外科一病区 李帅)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组织内异常增生的团块,可能是囊性、实性或混合性。随着超声技术的普及和健康意识的提升,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显著增高。据统计,我国成人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约为20%-35%,其中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4倍。尽管大多数结节为良性(约95%),但仍有部分存在恶性风险或引发健康问题。面对甲状腺结节,许多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是:“必须手术吗?”本文将从诊断评估、手术指征及替代治疗等方面,为您揭开甲状腺结节的治疗迷雾。

一、甲状腺结节的基础知识:从发现到评估

1、甲状腺的功能与结节的形成

甲状腺位于颈部前方,形似蝴蝶,负责分泌甲状腺激素(T3、T4),调控人体新陈代谢、体温和能量消耗。甲状腺结节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碘摄入异常、遗传、辐射暴露、自身免疫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等。大多数结节生长缓慢且无症状,常在体检中偶然发现。

2、良性与恶性结节的初步鉴别

良性结节:多为囊性或以胶质为主的增生结节,边界清晰,血流信号不丰富。  

恶性结节:可能表现为实性低回声、形态不规则、微钙化、纵横比>1等超声特征,需进一步病理确诊。  

二、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三部曲”

1、超声检查:筛查的第一道防线

高频超声是评估甲状腺结节的首选工具,通过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回声、血流及钙化情况,初步判断良恶性。根据TI-RADS分级(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2-3类:良性或低度可疑,建议随访。  

4类以上:中高度可疑恶性,需结合细针穿刺活检(FNA)。  

2、细针穿刺活检(FNA):确诊的“金标准”

对于超声提示可疑的结节(通常≥1cm),需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提取细胞进行病理分析。根据Bethesda系统,结果分为6类:  

Ⅰ类(标本不足):需重新穿刺。  

Ⅱ类(良性):6-12个月复查。  

Ⅲ-Ⅵ类(意义不明至恶性):需结合临床决定手术或观察。  

3、其他辅助检查

甲状腺功能检测:TSH、FT3、FT4等,排查甲亢或甲减。  

血清降钙素:筛查甲状腺髓样癌(罕见但恶性度高)。  

基因检测:如BRAF、RAS突变检测,辅助判断恶性风险。  

三、甲状腺结节必须手术的5种情况

尽管多数结节无需治疗,但以下5种情况需考虑手术干预:

1、确诊或高度怀疑恶性  

病理确诊为甲状腺癌:如乳头状癌、滤泡状癌等。手术是唯一根治手段,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选择甲状腺部分切除(半切)或全切。  

FNA结果为可疑恶性(Bethesda Ⅴ-Ⅵ类):即使未完全确诊,也建议手术以明确诊断并治疗。  

案例:一名45岁女性患者,超声显示甲状腺右叶结节(TI-RADS 4c类),FNA提示Bethesda Ⅵ类(恶性),术后病理证实为乳头状癌,及时手术避免转移。  

2、结节过大引起压迫症状  

当结节直径>4cm或生长位置特殊时,可能压迫气管、食管或喉返神经,导致:  

呼吸困难:尤其平躺时加重。  

吞咽困难:进食固体食物有阻塞感。  

声音嘶哑:喉返神经受压所致。  

手术必要性:解除压迫,改善生活质量。  

3、功能性结节引发甲亢  

部分结节(如毒性腺瘤)自主分泌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为心慌、手抖、体重下降等。若药物或放射性碘治疗无效,需手术切除病灶。  

4、结节短期内快速生长  

良性结节通常生长缓慢,若6-12个月内体积增大50%以上,或出现新发钙化、血流信号增强,需警惕恶变可能。  

注意:囊性结节出血导致的突然增大,可能无需手术,需结合超声鉴别。  

5、患者存在严重心理负担或美容需求  

若结节明显突出于颈部,影响外观或导致焦虑,在充分评估风险后,可考虑手术切除。  

四、非手术治疗:哪些情况可以“静观其变”?

1、良性小结节(<3cm)且无症状  

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  

2、囊性结节  

可通过超声引导下抽吸囊液,缓解压迫症状,复发者可注射硬化剂(如无水酒精)。  

3、放射性碘治疗  

适用于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通过破坏过度活跃的甲状腺组织控制甲亢。  

4、射频消融(RFA)  

针对良性实性结节,通过热能使其缩小,创伤小且恢复快,但需严格选择适应症。  

五、手术方式与风险:权衡利弊再决策

1、手术类型  

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切除含结节的甲状腺组织,保留部分功能,适合低危单侧病变。  

甲状腺全切术:切除全部甲状腺,需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替代,适用于双侧癌变或高危患者。  

2、常见并发症  

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约1%-2%,可能导致声音嘶哑。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暂时性或永久性低钙血症,需补钙治疗。  

出血或感染:发生率<1%,多数可控。  

六、术后管理与随访:长期健康的保障

1、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全切患者需每日口服左旋甲状腺素(如优甲乐),定期调整剂量维持TSH在目标范围。  

2、定期复查  

术后第1年每3-6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颈部超声及肿瘤标志物(如甲状腺球蛋白),后续可逐渐延长间隔。  

3、生活方式调整  

均衡碘摄入(避免过量),戒烟,控制体重,减少精神压力。  

结语  

甲状腺结节的治疗需遵循“个体化”原则,既不能过度手术,也不应忽视高危信号。通过精准诊断、科学评估,大部分患者可避免不必要的创伤,而对确需手术的5类人群,及时干预则是守护健康的关键。记住,与医生的充分沟通、定期随访,远比盲目恐慌或草率决定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