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撞上骨质疏松,药师教你“药”招化解!
更年期撞上骨质疏松,药师教你“药”招化解!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药学部 王晓清
各位亲爱的“骨感女神”们,听说更年期的骨头也开始“叛逆”了?腰酸背痛、身高缩水、打个喷嚏都怕骨折?这些都可能是骨质疏松发出的危险信号。别慌!今天药师就来给大家支支招,讲讲怎么来对付这个“小麻烦”,让骨质疏松的骨头重新支棱起来!
一、为啥更年期女性更容易引起骨质疏松呢?
进入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减退,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雌激素可是骨骼健康的“忠诚卫士”,它能抑制破骨细胞的过度活跃,让骨骼的新陈代谢保持平衡。雌激素减少,就像给骨骼撤去了“保护伞”,使得骨骼更容易受到“攻击”,破骨细胞便开始“肆意妄为”,疯狂分解骨质,而成骨细胞又来不及及时补充,骨质流失速度远超形成速度,骨质疏松就悄悄找上门了,绝经后5-10年内尤其明显。
二、骨质疏松的常用药物有哪些呢?
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分三大帮派:
第一类是骨矿化促进药,就像给骨骼疯狂“补钙”,让骨骼硬邦邦。
第二类是骨吸收抑制药,它是骨骼的“守护卫士”,能拦住那些想破坏骨骼的“坏蛋”。
第三类是骨形成促进药,堪称骨骼的“建筑大师”,负责搭建新的骨骼。
(一)骨矿化促进药--「装修队」
补钙补维生素D是基础治疗:钙是砖头,维生素D是搬砖工,两者缺一不可!
钙是骨骼的“基石”,《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50岁以上人群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d,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都是补钙好帮手。钙片随餐嚼,但别超量,否则肾结石来敲门!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为400-600IU,维生素D是钙的“搬运工”,它帮助钙吸收,同时晒太阳也能补充维生素D。
(二)骨吸收抑制药--「拆迁队克星」
1.雌激素类药物:更年期“护骨女神”
激素补充疗法:补充雌激素,直接按住骨量流失的“暂停键”,让骨量乖乖待在身体里。还能缓解潮热、盗汗等更年期症状。像结合雌激素、戊酸雌二醇都是常用药物。但要注意,雌激素并非人人适用,有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病史,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不明原因阴道出血的女性请绕道。
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要是雌激素用不了,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就是“替补队员”。它能在骨骼上模仿雌激素的积极作用,增加骨密度,对乳腺和子宫却相对“温柔”。比如雷洛昔芬,能有效降低骨折风险。不过,它也有个小毛病,会增加静脉血栓栓塞风险。
3.双膦酸盐类药物:堪称骨头“防弹衣。直接给骨头穿上“盔甲”,阻止破骨细胞(拆骨头的“拆迁队”)搞破坏,显著增加骨密度。
阿仑膦酸钠是常用口服药,每周服用一次,用大量清水送服,30分钟内保持站立或坐姿,吃完别躺平!不然容易刺激食管。
唑来膦酸每年注射一次,方便省事,可能会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不过别担心,这些不适症状过几天就会和你“说拜拜”。
4.降钙素:对于被骨痛折磨的女性,降钙素是贴心“止痛药”。鲑降钙素、鳗鱼降钙素可通过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或鼻喷给药。降钙素被建议作为因椎骨骨折而出现急性疼痛的病人的短期治疗。
5.地诺单抗:是一种专门对抗核因子-κB配体受体激动剂,用来对付破骨细胞的“单克隆抗体特种兵”。60mg皮下注射,半年打一针,可显著降低椎体、非椎体和髋部骨折的风险。打完针要小心低钙血症!
(三)骨形成促进药--「基建狂魔」
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是骨头“建筑工头”,特别适合骨质疏松严重或者其他药物效果不好的情况。它能激活成骨细胞这个“建筑队”,快速增加骨密度。它们一般有多剂量、预填充的笔,方便人们在家里给自己注射。不过,有潜在的骨肉瘤风险,所以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2年,务必严格遵医嘱使用。
三、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呢?
1.科学膳食:多吃点高钙食物,奶制品、豆制品、坚果、深绿叶菜等,这些统统安排上,就像给骨骼喂钙片,让它硬邦邦!
2.多晒太阳:每天15-30分钟,暴露面部和手臂,它可是身体合成维生素D的“小助手”,能帮钙更好地被吸收。
3.适度运动:像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能提高骨密度,增强肌肉力量。
4.定期检查: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1-2年检查一次,早发现早干预。
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不可怕,只要我们了解相关知识,在医师、药师指导下科学合理用药,配合健康生活方式,如多晒太阳、适量运动、均衡饮食,就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更年期的骨头可以“脆皮”,但咱们的心态必须“钢化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