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射科增强检查,你需要知道这些!
关于放射科增强检查,你需要知道这些!
孟欢 驻马店市中医院放射科
在现代医学诊断领域,放射科检查是极为重要的辅助手段,其中放射科增强检查更是凭借其独特优势,为医生提供了更精准的诊断信息。然而,许多患者对放射科增强检查了解甚少,心生诸多疑惑与担忧。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放射科增强检查的方方面面,消除大家心中的疑虑。
一、什么是放射科增强检查
放射科增强检查,简单来说,就是在常规放射检查(如 X 线、CT、MRI 等)的基础上,通过静脉注射特定的对比剂,来提高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对比度,从而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及血供情况等,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不同的放射检查方式所使用的对比剂有所差异。例如,在 CT 增强检查中,常用的对比剂是含碘对比剂;而 MRI 增强检查则多使用含钆对比剂。这些对比剂能够改变组织的影像学特征,使原本在普通检查中难以分辨的病变凸显出来。
二、为何需要进行放射科增强检查
发现隐匿病变:一些病变在普通放射检查中与正常组织密度或信号相近,难以被察觉。比如,早期的肝脏小肿瘤,在普通 CT 平扫图像上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密度差异,极易被忽略。而通过增强检查,肿瘤组织与正常肝组织对对比剂的摄取和排泄情况不同,会呈现出明显的密度变化,从而使肿瘤得以清晰显示,大大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
明确病变性质:对于已发现的病变,增强检查有助于判断其是良性还是恶性。一般而言,恶性肿瘤的血供往往比良性病变丰富,在增强扫描时,恶性肿瘤会出现快速强化且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而良性病变的强化程度相对较弱,强化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在肺部结节的诊断中,通过 CT 增强检查观察结节的强化模式,能够为医生判断结节的良恶性提供重要依据。
了解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中,明确病变的侵犯范围以及与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的关系至关重要,这直接影响到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增强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病变边界,以及病变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浸润情况。以脑部肿瘤为例,MRI 增强检查可以清晰呈现肿瘤与周围脑组织、脑血管的关系,帮助医生确定手术切除的范围和难度。
三、放射科增强检查的具体流程
检查前准备
详细问诊: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过敏史(尤其是对碘、钆等对比剂过敏)、肾脏疾病史、糖尿病史等。因为某些情况下,对比剂的使用可能存在风险,如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含碘对比剂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引发对比剂肾病。
签署知情同意书:医生会向患者详细解释增强检查的目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及注意事项,患者在充分了解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食禁水:通常在检查前 4 - 6 小时需要禁食禁水,以防止在注射对比剂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导致误吸。
建立静脉通道:护士会在患者手臂等部位建立静脉通道,用于注射对比剂。
检查过程
体位摆放:患者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按照技师的指导摆好体位,确保检查部位在扫描视野内,且位置准确。例如,进行胸部 CT 增强检查时,患者需仰卧在检查床上,双手上举抱头,以充分暴露胸部。
注射对比剂:在开始扫描前,通过静脉通道快速注入一定剂量的对比剂。注射速度和剂量会根据检查部位、患者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来说,对比剂注射后,会在短时间内使血液循环中的对比剂浓度达到高峰,此时进行扫描能够获得最佳的增强效果。
扫描采集:注射对比剂后,技师会立即启动扫描设备,按照预定的扫描方案进行扫描。在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安静,避免移动身体,以确保图像的清晰度。对于一些需要多期扫描的检查,如肝脏 CT 增强,会在对比剂注射后的不同时间点进行多次扫描,分别获取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图像,以便更全面地观察肝脏病变的血供变化。
检查后观察
留观:检查结束后,患者需要在观察室留观 15 - 30 分钟,以便医护人员观察是否有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在此期间,患者如有任何不适,如头晕、心慌、皮疹等,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大量饮水:建议患者在检查后大量饮水,一般在 2 - 3 小时内饮用 1000 - 1500 毫升水,以促进对比剂的排泄,减轻肾脏负担。
四、放射科增强检查的注意事项
告知医生自身情况:患者务必如实向医生告知自己的所有病史和身体状况,包括药物过敏史、正在服用的药物等。例如,正在服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在进行含碘对比剂增强检查前,需要根据医生建议暂停用药,因为对比剂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配合医生做好准备工作: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禁食禁水、建立静脉通道等准备工作。同时,在检查前要去除检查部位的金属物品,如项链、胸罩搭扣等,以免影响图像质量。
检查中保持放松:在检查过程中,患者要尽量保持放松状态,避免因紧张导致呼吸急促或身体移动,影响扫描结果。如果在注射对比剂时感到短暂的温热感或轻微恶心,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不必过于惊慌,保持正常呼吸即可。
检查后关注身体反应:检查后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肾脏不适(如少尿、无尿、腰痛等),应及时就医。对于轻微的过敏反应,如局部皮疹、瘙痒,医生可能会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而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则需要立即进行抢救。
五、放射科增强检查的风险及应对
对比剂过敏反应:虽然对比剂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但仍然存在一定风险。过敏反应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打喷嚏、轻度恶心呕吐等,一般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口服或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等即可缓解。中度过敏反应包括较严重的皮疹、面部水肿、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此时需要及时进行吸氧、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等抢救措施。重度过敏反应极为罕见,但可危及生命,如出现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紧急抢救。为了降低过敏反应的风险,现在的对比剂大多为非离子型对比剂,相对较为安全,且在检查前医生会详细询问过敏史,并进行必要的预防措施,如对有过敏倾向的患者提前给予抗过敏药物。
对比剂肾病: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对比剂后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引发对比剂肾病。为了预防对比剂肾病,医生在检查前会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对于肾功能轻度受损的患者,可能会适当减少对比剂剂量,并在检查前后给予充分的水化治疗,即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水分,促进对比剂排泄。对于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可能需要谨慎权衡是否进行增强检查,或者选择其他替代检查方法。
放射科增强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诊断手段,能够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关键信息。虽然它存在一定风险,但只要患者在检查前与医生充分沟通,做好准备工作,检查中积极配合,检查后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诊断优势,保障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