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多是“拖”出来的!这些早期信号别忽视

胃癌多是“拖”出来的!这些早期信号别忽视

(南阳市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一病区 邓亚男)

 

引言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尤其高发。令人担忧的是,多数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大幅下降。究其原因,胃癌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或容易被误认为“胃炎”“消化不良”而忽视,导致病情被“拖”到晚期。  

如果能早期发现,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超过90%,而晚期胃癌则不足20%。 因此,了解胃癌的早期信号、高危因素及筛查方法,对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一、胃癌的早期信号:别把“癌症”当“小胃病”  

胃癌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持续2周以上,尤其是高危人群,务必及时就医检查:  

1、上腹部不适或隐痛  

症状特点:疼痛多位于心窝处(剑突下),表现为间歇性隐痛、胀痛或烧灼感,进食后可能加重。  

易混淆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  

关键区别:普通胃病疼痛多与饮食相关(如空腹痛、餐后缓解),而胃癌疼痛可能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  

2、食欲减退、早饱感  

症状特点:明明没吃多少,却感觉“胃满了”,甚至对以前喜欢的食物失去兴趣。  

可能原因:肿瘤占据胃部空间,或影响胃的蠕动功能。  

3、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警示信号:在没有刻意节食或运动的情况下,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10%,需警惕癌症可能。  

机制:肿瘤消耗能量,或影响营养吸收。  

4、恶心、反酸、嗳气  

症状特点:与普通胃病类似,但若常规抑酸药(如奥美拉唑)效果不佳,需进一步检查。  

5、黑便或呕血  

可能原因:胃癌侵蚀血管,导致消化道出血。  

典型表现:  

        黑便(柏油样便):血液在肠道内氧化变黑,黏稠发亮。  

        呕血:出血量大时,可能呕出咖啡渣样物或鲜红色血液。  

注意:长期少量出血可能导致贫血(乏力、头晕、面色苍白)。  

6、吞咽困难(进展期信号)  

肿瘤位置:若胃癌位于贲门部(胃与食管连接处),可能影响食物通过,导致吞咽困难。  

进展提示:此症状多提示肿瘤已较大,需尽快就医。  

 

二、哪些人是胃癌高危人群?  

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以下人群风险显著增高,建议定期筛查: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  

风险增幅:感染Hp的人患胃癌风险是未感染者的4-6倍。  

应对措施:通过呼气试验或胃镜检查确诊,并接受四联疗法(2种抗生素+抑酸药+铋剂)根除治疗。  

2、长期不良饮食习惯者  

高危因素:  

      高盐饮食(咸菜、腌鱼、腊肉等)→ 损伤胃黏膜,促进亚硝酸盐致癌物形成。  

      烧烤、油炸食品→ 含苯并芘等致癌物。  

      吸烟、酗酒→ 酒精刺激胃黏膜,烟草中的致癌物直接损伤DNA。  

3、慢性胃病患者  

癌变风险疾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  

      胃溃疡(长期未治愈的溃疡可能恶变)。  

      胃息肉(腺瘤性息肉癌变风险较高)。  

4、家族遗传因素  

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有胃癌史,风险增加2-3倍。  

遗传性胃癌综合征(如遗传性弥漫型胃癌、林奇综合征)需基因检测。  

5、年龄与性别  

40岁以上人群风险显著上升,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  

 

三、如何早期发现胃癌?  

1、胃镜检查:金标准  

优势: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并取活检明确诊断。  

建议人群:  

      40岁以上高危人群每1-2年做一次胃镜。  

      有报警症状(消瘦、黑便等)者立即检查。  

2、幽门螺杆菌检测  

常用方法:碳13/14呼气试验(无创、准确)。  

阳性者:需彻底根除,并定期复查。  

3、肿瘤标志物(辅助手段)  

CEA、CA72-4、CA19-9等可能升高,但特异性不高,需结合胃镜判断。  

 

四、预防胃癌,从生活细节做起  

1、饮食调整:  

      多吃新鲜蔬果(富含维生素C、抗氧化剂)。  

      减少腌制、烧烤、高盐食品。  

2、戒烟限酒:酒精和烟草是明确的致癌因素。  

3、规范治疗胃病:慢性胃炎、溃疡患者需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4、分餐制+公筷:降低幽门螺杆菌传播风险。  

 

五、总结  

胃癌早期症状隐匿,但并非无迹可寻。上腹隐痛、食欲下降、黑便、体重减轻等信号,尤其是高危人群,务必及时就医。胃镜是早期诊断的关键,40岁后定期筛查可大幅提高治愈率。  

记住:胃癌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被“拖”晚的!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赢得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