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中医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袁程   罗山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在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每 12 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脑卒中后,约 30%-65% 的患者会出现吞咽障碍。这一症状不仅影响患者进食,易引发营养不良,还大大增加了吸入性肺炎的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护理作为一种传统且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正逐渐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中崭露头角。它究竟有哪些独特的方法和显著的价值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认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当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被堵塞,导致脑组织损伤,就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吞咽障碍便是其中较为常见且棘手的一种。正常吞咽过程需要口腔、咽喉、食管等多个部位的肌肉和神经协调配合,而脑卒中会破坏相关神经通路,使吞咽肌群运动功能失调,导致食物从口腔运送至胃的过程出现障碍。患者可能表现为进食时呛咳、吞咽困难、流口水等症状,严重时甚至连口水都无法正常咽下。

中医护理的独特优势

中医护理历史悠久,融合了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与传统西医护理相比,中医护理更强调从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等方面来促进康复,具有副作用小、个性化强、注重身心同治等独特优势。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医护理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和症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从多个角度助力患者康复。

中医护理的常用方法及应用价值

穴位按摩

选穴依据:中医认为,人体经络系统与脏腑器官紧密相连,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对于吞咽障碍,常选取与咽喉、脾胃等相关的穴位,如廉泉穴、翳风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廉泉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它直接作用于咽喉部位,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翳风穴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刺激此穴能改善耳部及咽喉部的气血循环;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位于手背,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刺激它可调节全身气血;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在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胫骨前嵴外 1 横指处,按摩此穴能健脾和胃,促进消化吸收,增强机体抵抗力。

按摩方法与效果:由专业护理人员或经过培训的家属,用拇指或食指指腹,在穴位上进行轻柔、有节律的按揉,每个穴位按揉 2-3 分钟,每天 2-3 次。长期坚持穴位按摩,能有效改善吞咽肌群的运动功能,增强咽喉部肌肉力量,缓解吞咽困难和呛咳症状。临床研究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穴位按摩,患者吞咽功能评分明显提高,吞咽障碍改善情况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组。

针灸治疗

针法原理: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通过针刺穴位,激发经络气血的运行,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在治疗吞咽障碍时,根据患者的辨证结果,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例如,对于风痰阻络型患者,常选取风池、翳风、完骨等穴位,以祛风化痰、通络开窍;对于气虚血瘀型患者,则加用足三里、气海等穴位,以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治疗过程与优势:针灸治疗一般每周进行 2-3 次,一个疗程通常为 10-15 次。在专业针灸师的操作下,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病情变化,调整针刺的深度、角度和手法。针灸治疗吞咽障碍具有起效快、针对性强的特点,能直接刺激神经肌肉,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吞咽反射弧的传导,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吞咽能力。许多患者在接受几个疗程的针灸治疗后,吞咽障碍得到明显缓解,能够正常进食,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饮食调理

辨证施膳原则:中医饮食调理讲究辨证施膳,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总体原则是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易吞咽的食物。例如,对于体质偏热、有便秘等症状的患者,可适当食用一些清热润肠的食物,如绿豆粥、菠菜汤等;对于体质虚寒、消化功能差的患者,则宜食用温热、健脾益胃的食物,如山药红枣粥、羊肉汤等。

饮食技巧与注意事项:在食物的质地选择上,从糊状食物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最后恢复正常饮食。喂食时要注意患者的体位,一般采取半卧位或坐位,头稍前倾,避免平躺喂食,以防食物反流和误吸。喂食速度要慢,每次喂食量不宜过多,待患者完全咽下后再喂下一口。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口腔湿润,有助于吞咽。合理的饮食调理不仅能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促进身体恢复,还能减少因饮食不当引发的并发症,对吞咽障碍的康复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康复训练指导

口腔肌肉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口腔肌肉的主动和被动训练,如鼓腮、吹气、伸舌、舔唇等动作,以增强口腔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每次训练 10-15 分钟,每天 3-4 次。这些简单的训练动作能够有效锻炼口腔周围的肌肉,为正常吞咽奠定基础。

吞咽功能训练:包括空吞咽训练、吞咽冷刺激训练等。空吞咽训练即让患者做空吞咽动作,每次吞咽后休息片刻,重复进行,可增强吞咽肌群的力量。吞咽冷刺激训练是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患者的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让患者做空吞咽动作,通过冷刺激提高吞咽反射的敏感性。康复训练指导贯穿于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在护理人员和家属的监督协助下,患者长期坚持训练,吞咽功能会逐渐得到改善。

中医护理助力患者全面康复

提高吞咽功能,改善营养状况:通过上述中医护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大部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显著提高。患者能够顺利进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从而改善身体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为身体的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减少并发症,促进身体健康:吞咽障碍易引发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中医护理在改善吞咽功能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患者呛咳减少,误吸几率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身体能够更快地恢复健康,住院时间也相应缩短。

增强心理支持,提升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许多患者因无法正常进食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医护理注重身心同治,在帮助患者改善吞咽功能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会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随着吞咽功能的恢复,患者能够重新享受美食,回归正常生活,生活质量得到了质的提升。

中医护理的实施要点与注意事项

专业护理人员指导:无论是穴位按摩、针灸治疗还是康复训练指导,都需要专业的中医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或指导。患者和家属在进行相关护理操作前,务必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避免因操作不当对患者造成伤害。

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在中医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穴位按摩或针灸时患者是否出现疼痛加剧、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饮食调理后患者是否有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结合现代医学治疗:中医护理是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但不能替代现代医学的常规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患者应在接受现代医学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中医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通过多种独特的方法,从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增强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助力患者全面康复,提升生活质量。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面临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困扰,不妨了解一下中医护理,让传统医学的智慧为康复之路增添希望。让我们共同关注脑卒中患者群体,为他们的健康和幸福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