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苏醒期护理,帮你平稳度过术后关键时段

麻醉苏醒期护理,帮你平稳度过术后关键时段

牛培焱 河南省淮滨县人民医院

当手术室的无影灯熄灭,手术刀完成它的使命,一场与疾病的较量似乎暂告段落。然而,对于接受麻醉手术的患者来说,术后的麻醉苏醒期同样充满挑战,这是一段需要医护人员精心呵护、患者及其家属密切配合的关键时段。让我们一同了解麻醉苏醒期护理的方方面面,助力大家平稳度过这一重要阶段。

一、揭开麻醉苏醒期的神秘面纱

麻醉苏醒期,是指患者从停止给予麻醉药物开始,到意识完全恢复、各种生理反射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平稳的这一阶段。它是患者从麻醉状态向清醒状态过渡的关键时期,就像飞机降落前的最后一段航程,看似接近终点,实则需要精准操控。

在麻醉过程中,麻醉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暂时失去意识、痛觉及反射功能,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而在苏醒期,这些被抑制的功能需要逐渐恢复。这一过程涉及到身体多个系统的调整,如呼吸系统要从辅助通气模式恢复自主呼吸,循环系统要重新适应机体代谢需求,神经系统也要逐步恢复正常的感知和调控功能

不同类型的麻醉,其苏醒过程也存在差异。全身麻醉患者需要经历从深度镇静到浅镇静,再到完全清醒的过程;而局部麻醉患者虽然意识始终保持清醒,但麻醉区域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也需要一定时间。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医护人员和患者更好地应对苏醒期的各种状况。

二、麻醉苏醒期身体的变化与挑战

在麻醉苏醒期,患者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既是机体恢复的标志,也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麻醉药物对呼吸中枢具有抑制作用,会降低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在苏醒期,呼吸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浅快、低氧血症等情况,尤其是那些术前存在肺部疾病、肥胖或老年患者。此外,气管插管、喉罩等气道管理工具的使用,可能会对气道黏膜造成损伤,导致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甚至引发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严重并发症。

(二)循环系统的波动

麻醉苏醒期,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往往会出现波动。一方面,麻醉药物的残留作用可能导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另一方面,疼痛、焦虑等刺激又可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这种血压和心率的剧烈波动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三)神经系统的恢复

随着麻醉药物的代谢,患者的意识逐渐恢复,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定向力障碍、烦躁不安、谵妄等精神症状。尤其是老年患者和使用了某些特殊麻醉药物的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较高。此外,麻醉对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影响也需要时间恢复,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等情况。

(四)体温调节的异常

麻醉会抑制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同时手术过程中长时间暴露、输注低温液体等因素,容易导致患者体温下降。低体温不仅会引起寒战,增加机体耗氧量,还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延缓伤口愈合,甚至导致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而在某些情况下,患者也可能出现发热,这可能是手术创伤引起的吸收热,也可能是感染等原因导致。

三、麻醉苏醒期常见的问题与应对

(一)恶心与呕吐

恶心、呕吐是麻醉苏醒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 20% - 30%。麻醉药物、手术刺激、疼痛、低血压以及患者自身的体质等因素都可能诱发恶心、呕吐。频繁的呕吐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还可能导致误吸,引起呼吸道梗阻和吸入性肺炎,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预防恶心、呕吐,医护人员会在术前评估患者的风险因素,对高危患者采取预防性用药措施。在苏醒期,患者应保持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的体位,以便呕吐物顺利流出。同时,可通过适当补液、调整麻醉药物剂量、给予止吐药物等方法进行处理。

(二)躁动不安

部分患者在麻醉苏醒期会出现躁动不安的情况,表现为肢体乱动、言语混乱、试图拔除各种管道等。躁动的发生与麻醉药物残留、疼痛、低氧血症、尿潴留等多种因素有关。躁动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安全,还可能导致伤口裂开、管道脱出等不良后果。

对于躁动患者,医护人员会首先排除低氧血症、疼痛等引起躁动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必要时,会给予适当的镇静药物,同时加强对患者的约束和保护,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家属在陪伴过程中,也应保持冷静,用温和的语言安抚患者,帮助其稳定情绪。

(三)疼痛

手术创伤会导致术后疼痛,而疼痛又会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麻醉苏醒期,随着麻醉药物作用的减弱,疼痛逐渐加剧。有效的疼痛管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多模式镇痛的方法,即联合使用不同类型的镇痛药物和镇痛技术,如静脉镇痛、硬膜外镇痛、患者自控镇痛等。同时,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调整镇痛方案。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如实告知疼痛情况,以便及时得到有效的镇痛治疗。

(四)寒战

寒战是麻醉苏醒期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可使机体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肺负担。低体温是引起寒战的主要原因,此外,麻醉药物的残留、疼痛等因素也可能诱发寒战。

对于寒战患者,医护人员会采取保暖措施,如使用加温毯、输注加温液体等,必要时可给予药物治疗,以缓解寒战症状,降低机体耗氧量。

四、专业护理,护航苏醒之路

在麻醉苏醒期,专业的护理措施是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一)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

医护人员会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通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能够早期发现患者的呼吸抑制、循环不稳定、低体温等问题,为患者的安全保驾护航。

(二)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麻醉苏醒期护理的重点。医护人员会及时清除患者口腔、气道内的分泌物,防止误吸和呼吸道梗阻。对于尚未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会根据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拔管。在拔管后,会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以促进肺复张,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三)疼痛管理

如前文所述,有效的疼痛管理贯穿于麻醉苏醒期的始终。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采取个体化的镇痛方案,同时密切观察镇痛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措施,确保患者在舒适的状态下恢复。

(四)心理护理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术后身体的不适,患者往往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能对生理功能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医护人员会通过耐心的解释、安慰和鼓励,向患者介绍麻醉苏醒期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增强患者的信心,缓解其紧张情绪。家属的陪伴和支持同样重要,温馨的亲情氛围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关爱,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五)管道护理

术后患者可能会留置各种管道,如静脉输液管、导尿管、引流管等。这些管道对于观察病情、治疗疾病起着重要作用。医护人员会妥善固定管道,防止管道扭曲、受压、脱落,并保持管道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同时,会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的发生。

五、患者与家属的配合要点

在麻醉苏醒期,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对于顺利度过这一关键时段至关重要。

对于患者来说,应保持放松的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深呼吸、咳嗽、咳痰等呼吸功能锻炼,有助于促进肺部气体交换,预防肺部并发症。在疼痛管理方面,要如实向医护人员反映疼痛情况,不要强忍疼痛或夸大疼痛程度,以便医护人员制定合适的镇痛方案。同时,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随意触碰伤口或拉扯管道。

家属在陪伴过程中,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注意观察患者的状态,如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如呼吸困难、意识不清、伤口大量出血等,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此外,要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帮助患者进行翻身、活动肢体等,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的发生。在患者饮食方面,要遵循医护人员的建议,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从流食、半流食过渡到正常饮食。

麻醉苏醒期是术后恢复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充满了挑战与风险。通过医护人员专业的护理、患者的积极配合以及家属的悉心照料,我们能够帮助患者平稳度过这一时期,为术后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