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的 “十八般武艺”,守护每一台手术安全

手术室护士的 “十八般武艺”,守护每一台手术安全

牛培焱 河南省淮滨县人民医院

在医院洁白肃穆的手术室里,无影灯亮起,手术刀划破空气,一场与病魔的较量正式拉开帷幕。人们往往将目光聚焦在主刀医生精湛的技艺上,却容易忽视另一群同样重要的 “幕后英雄”—— 手术室护士。她们凭借 “十八般武艺”,如同精密运转的手术器械般,在方寸手术间内构建起一道道安全防线,保障每一台手术顺利进行。从术前准备到术后护理,从器械管理到应急处理,手术室护士的每一项技能都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今天就让我们深入了解她们守护手术安全的专业本领。

一、“未雨绸缪” 的术前准备功夫

(一)细致入微的患者评估

手术前,手术室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这是保障手术安全的第一步。她们会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住院号等,避免出现 “张冠李戴” 的严重错误。同时,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如过敏史、既往手术史、基础疾病等。例如,对于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护士会在手术全程保持高度警惕,确保不会使用相关致敏药物;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会关注其血糖控制情况,避免因血糖异常影响手术和术后恢复。此外,护士还会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许多患者在手术前会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手术室护士会通过温和的语言、耐心的倾听,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焦虑,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手术。

(二)精准无误的物品筹备

手术所需的器械和物品种类繁多,从手术刀、镊子、剪刀等基础器械,到各种专科手术设备,每一样都不可或缺。手术室护士需要根据不同的手术类型,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器械包和耗材。在准备过程中,她们要严格检查器械的性能和完整性,确保每一把手术刀都锋利,每一个止血钳都能正常咬合。同时,对手术耗材的数量和规格也需仔细核对,如缝合线的型号、纱布的数量等。此外,还会准备好急救药品和设备,如肾上腺素、除颤仪等,以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例如,在心脏手术中,护士会提前确保体外循环设备正常运转,准备好各种心脏手术专用器械和特殊耗材,为手术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有条不紊” 的术中配合技能

(一)默契十足的团队协作

手术台上,医生、麻醉师和护士构成了紧密协作的 “铁三角”。手术室护士需要与主刀医生密切配合,准确理解医生的每一个指令和动作意图。当医生需要某件器械时,护士要在第一时间将其递到医生手中,且传递的角度和力度都要恰到好处,以方便医生操作。例如,在进行眼部手术时,手术器械十分精细,护士必须精准传递,避免对手术造成干扰。同时,护士还需与麻醉师保持良好沟通,实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现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出现异常,及时告知麻醉师,共同采取应对措施。此外,在手术过程中,护士还要协助医生进行组织牵拉、暴露手术视野等操作,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二)严格规范的无菌操作

无菌原则是手术室的 “生命线”,手术室护士是这一原则的坚定守护者。从进入手术室开始,她们就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进行外科手消毒等。在手术过程中,护士要时刻保持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防止手术器械和物品被污染。例如,传递器械时只能接触器械的非无菌部位,避免触碰无菌区域;一旦发现无菌单被浸湿,要及时更换,防止细菌渗透。同时,还要监督手术团队其他成员的无菌操作情况,若发现违反无菌原则的行为,立即指出并纠正。据统计,严格的无菌操作可使手术切口感染率降低 60% 以上,充分体现了无菌操作对于手术安全的重要性。

(三)敏锐细致的病情观察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可能会随时发生变化,手术室护士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敏锐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身体反应。除了关注心率、血压、呼吸等常规指标外,还会留意患者的面色、皮肤温度和湿度等细微变化。例如,若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可能提示存在出血或休克的风险;若患者出现肢体抽搐,可能是麻醉药物反应或其他神经系统问题。一旦发现异常,护士会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报告医生和麻醉师,为抢救患者争取宝贵时间。此外,对于长时间手术的患者,护士还会关注其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定时为患者调整体位,预防压疮的发生。

三、“精益求精” 的器械管理能力

(一)高效有序的器械清点

手术器械的清点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在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和关闭体腔后,护士都要与巡回护士共同对手术器械、纱布、缝针等物品进行严格清点,并做好记录。每一件器械都有其特定的名称和数量,护士需要熟练掌握,确保无一遗漏。例如,在一台普通的阑尾切除手术中,可能涉及几十件器械和纱布,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器械遗留在患者体内,引发严重后果。通过严谨的器械清点制度,能够有效避免这类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专业规范的器械维护

手术器械价格昂贵且精密,需要精心维护才能保证其性能和使用寿命。手术室护士负责对使用后的器械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清洗、消毒和灭菌等。首先,将器械上的血迹、组织残留物等进行彻底清洗,去除污染物;然后,根据器械的材质和性能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如高温高压灭菌、低温等离子灭菌等。在清洗和消毒过程中,护士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损坏器械。此外,还会定期对器械进行检查和保养,如给关节部位涂抹润滑剂,检查器械的咬合性能等,确保每一件器械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四、“临危不乱” 的应急处理本领

(一)突发状况的快速响应

手术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各种突发状况,如患者心脏骤停、大出血、过敏反应等。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当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时,护士要迅速配合医生进行心肺复苏,准确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遇到大出血情况,要及时为医生提供止血器械和材料,协助医生进行止血操作;对于过敏反应,要立即停止使用可疑药物,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例如,在一次手术中,患者突然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护士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给予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并配合麻醉师进行气管插管等操作,最终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二)应急预案的熟练掌握

为了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医院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手术室护士需要熟练掌握这些预案的流程和操作方法。她们会定期参加应急演练,通过模拟真实的手术场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演练过程中,护士们相互配合,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不断优化应急处理流程。例如,在模拟手术室火灾的演练中,护士要迅速组织患者撤离,关闭电源和氧气阀门,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等。通过反复演练,护士们在面对真正的紧急情况时能够做到冷静应对、有条不紊,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五、“温暖贴心” 的术后关怀服务

(一)安全转运与交接

手术结束后,手术室护士要将患者安全转运至麻醉恢复室或病房。在转运过程中,她们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输液管路、引流管等通畅,防止患者发生坠床、管道脱落等意外。到达目的地后,护士会与病房护士进行详细交接,包括患者的手术情况、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皮肤状况等,确保信息准确无误,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和护理提供保障。

(二)术后随访与康复指导

一些医院的手术室护士还会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并给予康复指导。她们会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和身体状况,提供饮食、活动、伤口护理等方面的建议。例如,对于腹部手术的患者,指导其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对于糖尿病患者,提醒其注意控制血糖,避免影响伤口愈合。通过术后随访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手术室护士的 “十八般武艺” 涵盖了手术全程的各个环节,每一项技能都凝聚着她们的专业知识、丰富经验和高度责任心。她们用双手传递生命的希望,用行动诠释南丁格尔的誓言,在无影灯下默默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下次当我们谈及手术成功时,不要忘记这些在手术幕后,用精湛技艺和无私奉献构筑起安全防线的手术室护士们,她们同样是值得我们尊敬和赞美的 “生命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