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外科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

如何预防外科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

刘燕舞  确山人民医院理部

在外科手术治疗后,患者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卧床休息来促进伤口愈合与身体恢复。然而,长时间卧床却暗藏风险,深静脉血栓形成便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种并发症。深静脉血栓一旦发生,轻者影响患者康复进程,重者甚至可能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因此,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掌握科学有效的预防方法,对于外科卧床患者及其家属来说至关重要。

一、认识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顾名思义,是指在深静脉内形成的血栓。人体的静脉系统如同一张庞大的 “运输网络”,负责将身体各部位的血液运送回心脏。深静脉主要分布在下肢、骨盆及上肢等部位,其中下肢深静脉是血栓形成的高发区域。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顺畅,不会形成血栓。但当某些因素打破了血液流动的平衡,就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医学上常用 “Virchow 三要素” 来概括,即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在外科手术过程中,血管壁可能因手术操作、穿刺等受到损伤,为血栓形成提供了 “温床”;患者长时间卧床,肢体活动减少,静脉血液回流速度减慢,如同水流缓慢的河流容易沉积泥沙,血液中的血小板等成分便容易在血管壁上聚集;此外,手术创伤会引发身体的应激反应,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一些患者本身存在的基础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以及年龄较大、肥胖、吸烟等因素,也会进一步提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为常见,患者可能会感到下肢肿胀、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在行走或站立时加重,休息后有所缓解;皮肤表面可能出现发红、温度升高的现象;严重时,下肢皮肤颜色会发生改变,甚至出现皮肤破溃。如果血栓脱落,随着血液流动进入肺部,阻塞肺动脉,就会引发肺栓塞,患者会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这是一种极其凶险的情况,若不及时救治,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

二、预防外科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

(一)早期活动与功能锻炼

早期活动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措施。只要患者的病情允许,应尽早开始活动。对于病情较轻、能够自主活动的患者,术后数小时即可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如屈伸踝关节、活动膝关节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能够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就像给静脉 “泵” 注入动力,让血液流动起来。患者可以将脚尖向上勾起,保持几秒后再用力下压,重复多次;也可以缓慢地进行膝关节的屈伸运动,每组动作进行 10 - 15 次,每天进行 3 - 4 组。

随着患者身体状况的逐渐恢复,可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协助下,尝试坐起、床边站立,乃至短距离行走。在进行这些活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对于因病情限制无法自主活动的患者,家属或医护人员应定时为其进行被动肢体活动,如按摩下肢肌肉,从脚踝开始,沿着小腿、大腿向上轻柔按摩,通过外力促进血液循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活动和锻炼时,要确保动作轻柔、规范,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患者疼痛或损伤。

(二)压力治疗

压力治疗也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穿医用弹力袜。医用弹力袜通过特殊的梯度压力设计,从脚踝到大腿根部压力逐渐递减,能够对下肢静脉产生外部压力,促进血液回流,减轻下肢静脉淤血。患者应根据自身的腿部尺寸选择合适型号的弹力袜,确保穿着舒适且压力均匀。一般在早晨起床前穿上,晚上睡觉前脱下,穿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以及有无压痕等情况,若出现皮肤发红、瘙痒、疼痛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除了医用弹力袜,还可以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该装置通过周期性地对腿部气囊进行充气和放气,模拟肌肉收缩和舒张的过程,对下肢产生间歇性的压力,促进静脉血液流动。这种装置适用于病情较重、无法穿弹力袜或需要更强压力治疗的患者,通常在患者卧床时使用,使用时间和压力强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护人员进行调整。

(三)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在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病情严重程度、血栓发生风险等因素,综合判断是否需要使用药物预防以及选择合适的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低分子肝素通常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具有使用方便、抗凝效果确切、出血风险相对较低等优点;华法林则是口服药物,但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药物既能有效预防血栓,又不会引起出血等不良反应 。

此外,一些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也可在特定情况下用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药物预防需要严格遵循医嘱,患者和家属不能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黑便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四)饮食与生活习惯调整

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同样不可或缺。在饮食方面,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导致腹压升高,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同时,要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此外,患者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水量不少于 1500 - 2000 毫升,充足的水分可以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使血液流动更加顺畅。

在生活习惯方面,对于吸烟的患者,应劝其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促进血栓形成。同时,要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即使是卧床患者,也应定时更换体位,减轻身体对局部血管的压迫。此外,要注意保暖,尤其是下肢,寒冷会使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适当保暖有助于维持血管的正常扩张,促进血液流动。

三、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意义

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而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术后康复期。通过早期活动、压力治疗、药物预防以及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等综合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因素,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保障。

外科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只有充分认识深静脉血栓的危害,严格落实各项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其发生率,让患者早日康复,回归正常生活。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知识,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