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超声:给心脏做的 “深度体检”
心脏超声:给心脏做的 “深度体检”
李洋 西平县中医院彩超室
心脏,作为人体的 “生命引擎”,一刻不停地跳动,为全身输送血液,维持生命的运转。一旦心脏出现问题,健康便会受到严重威胁。在众多用于评估心脏健康状况的检查手段中,心脏超声堪称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它就如同为心脏做了一次 “深度体检”,能为医生提供大量关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键信息。
一、心脏超声的原理:声波里的心脏密码
心脏超声,全称超声心动图,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来窥探心脏奥秘的一种影像学诊断技术。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 20000 赫兹的声波,人耳无法听到。它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和穿透性,当超声波遇到不同密度的组织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心脏超声正是借助这些特性,将高频声波发射到心脏部位,然后精准地接收并记录声波从心脏各个结构反射回来的信号。这些反射信号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经过专业设备的复杂处理和分析,最终转化为我们能够直观看到的心脏影像和数据,让医生得以 “看清” 心脏的内部情况。
二、心脏超声的类型:各显神通的心脏侦察兵
(一)M 型超声心动图:最早的心脏 “侦察兵”
M 型超声心动图是心脏超声领域的 “先驱”,它利用单探头发出一条声束,记录心脏各层组织的反射波随心动周期变化的曲线型图像。这条曲线就像是心脏跳动的 “心电图”,能帮助医生对心腔、大血管内径进行测定,以及对特定心脏结构运动进行细致观察。不过,由于它仅依靠单声束探查,所获得的信息量有限,难以全面展现心脏和大血管的复杂结构及其空间位置关系。在如今先进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M 型超声心动图已不再单独使用,更多时候是作为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一种辅助手段,与其他类型的超声心动图相互配合,发挥作用。
(二)二维超声心动图:心脏的 “平面地图”
二维超声心动图,也叫切面超声心动图,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超声心动图类型,堪称心脏超声检查的 “主力军”。它应用多晶体发出的多声束,从不同角度对心脏和大血管进行全方位探查,进而获得心脏的二维图像。这些图像就如同心脏的一张张 “平面地图”,直观地呈现出心脏和大血管的解剖结构、空间方位以及相互之间的毗邻关系。医生通过观察这些图像,能够清晰地判断心脏的形态是否正常,各个腔室的大小是否在合理范围,室壁的厚度是否均匀,瓣膜的形态和活动是否正常等。此外,二维超声心动图还可用于心脏功能的初步评价,为医生提供关于心脏整体工作状态的重要信息。
(三)三维超声心动图:心脏的 “立体模型”
三维超声心动图是心脏超声技术的 “后起之秀”,它所呈现的图像立体感极强,能从多个方位实时、直观地展示心脏结构与病变的整体形态、大小以及毗邻结构的复杂解剖关系。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相结合后,三维超声心动图更是如虎添翼,能够同步对血流信息进行精准评价。在测量左心室容积方面,它具有独特的优势,无需依赖对左心室形态与几何假设,准确性与心脏磁共振相似。这一技术的出现,让医生对心脏的观察更加全面、细致,仿佛为心脏构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 “立体模型”,极大地提高了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四)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脏血流的 “追踪者”
脉冲波多普勒:脉冲多普勒犹如一位 “精准猎手”,由探头发射出一组超声脉冲波后,在选择性的时间延迟后即作为接收器接收超声反射信号,并利用其频移成分组成灰阶频谱。通过分析这些频谱,医生可以获取心脏和血管内血流的速度、方向等信息,从而判断血流是否正常,有无狭窄、反流或分流等异常情况。
连续波多普勒:连续波多普勒能够测量高速血流,是检测心脏、血管中狭窄、反流和分流性病变的得力助手。它就像一台高速摄像机,能够捕捉到高速流动的血流信号,为医生定量分析这些病变提供关键数据。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距离选择的能力,无法确定声束内回声信号的准确来源,因此不能进行定位诊断。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堪称心脏超声检查中的 “色彩大师”,它可直观显示心腔和大血管内血流的分布情况,让医生一眼就能看出有无瓣膜狭窄或反流,以及心腔之间有无异常分流信号等。在它的 “笔下”,正常血流和异常血流被赋予不同的颜色,如红色表示血流朝向探头,蓝色表示血流背离探头,血流的速度和紊乱程度则通过颜色的亮度和色彩的混叠来体现。这种直观、形象的显示方式,使医生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成为超声心动图诊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五)负荷超声心动图:心脏的 “压力测试”
负荷超声心动图就像是给心脏进行一次 “压力测试”,它结合不同的负荷方法,如运动、药物或经食管心房起搏等,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到冠脉血流储备不能满足其需要的程度,诱发心肌缺血发作,导致心肌收缩力异常,进而进行检查。通过这种方式,医生可以检测出缺血节段的室壁运动异常,而这种异常往往早于心电图的缺血性改变出现,因而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敏感性优于心电图。对于发现冠心病、评估缺血和存活心肌以及评价冠心病危险因素者,负荷超声心动图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六)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肌功能的 “精准评估师”
组织多普勒成像主要用于定量评价心脏整体与局部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堪称心肌功能的 “精准评估师”。它通过检测心肌组织运动产生的多普勒频移信号,对心肌的运动速度、加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等参数进行精确测量,从而为医生提供关于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详细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诊断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心肌疾病,以及评估心脏手术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七)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心脏的 “近距离观察者”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超声技术和胃镜技术的巧妙结合,它将超声探头置入食管内,从心脏的后方向前近距离探查其深部结构。由于食管与心脏紧密相邻,这种检查方法能够避开胸壁和肺气的干扰,获得更为清晰、准确的心脏图像。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广泛用于各类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尤其是对于经胸超声检查难以显示的心脏部位或获得信息不全面的特殊病种患者,如心功能监测、心源性或梗阻性休克患者,疑似心脏及大血管病变所致胸痛或胸部外伤的鉴别诊断,心脏及大血管病变术中监测及效果评价,特殊重症患者的监测和诊断,以及某些需要心律失常辅助治疗的患者等,具有独特的优势。
(八)心脏超声造影:心脏病变的 “显影剂”
心脏超声造影,又称对比剂超声心动图或心脏声学造影,与普通超声心动图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注入声学造影剂。造影剂就像是给心脏病变部位添加了一种特殊的 “显影剂”,能够增强心脏组织和血流的回声信号,使医生更清晰地观察心脏的结构和血流灌注情况。它主要用于判断冠脉狭窄部位及程度,协助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瓣膜关闭不全等疾病的定量诊断,为这些疾病的精准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三、心脏超声的适用人群:哪些人需要关注心脏超声
(一)易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三高” 人群: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异常代谢状态和血管压力的影响,心血管系统极易受损。高血压会使心脏承受更大的压力,久而久之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高脂血症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糖尿病则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这些患者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慢性肾脏病患者:慢性肾脏病患者往往存在水钠潴留、高血压、贫血等多种并发症,这些因素都会对心脏造成额外的负担,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心脏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患者心脏的变化,评估病情的进展,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以保护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风湿免疫病患者:一些风湿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累及心脏,引起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等心脏病变。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医生能够及时发现这些潜在的心脏问题,早期进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二)怀疑存在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的患者
胸闷、胸痛患者:胸闷、胸痛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由冠心病、心肌病、心包炎等多种疾病引起。心脏超声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心肌肥厚、心包积液等病变,为明确病因提供重要线索。
心悸患者: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可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等都可能导致心悸的发生。心脏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心脏瓣膜的形态和活动情况,以及心脏的电生理活动,有助于医生排查引起心悸的心脏原因。
气促、呼吸困难患者:气促、呼吸困难可能是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等心脏疾病的表现。心脏超声可以评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测量心脏的射血分数,判断是否存在心功能下降,以及明确瓣膜病变的类型和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晕厥患者:晕厥是指突然发生的、短暂的意识丧失,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部分与心脏疾病有关,如严重心律失常、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发现这些潜在的心脏病变,为晕厥的病因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三)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一组疾病。心脏超声是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的畸形结构,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等,为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提供准确的解剖学信息。对于已经接受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脏超声也是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能够监测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心肌病患者:心肌病是指伴有心肌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心脏超声可以直观地显示心肌的厚度、运动情况以及心脏腔室的大小和形态,对于心肌病的诊断、分型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医生可以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延缓疾病的进展。
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黏液样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包括瓣叶、瓣环、腱索或乳头肌)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瓣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心脏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瓣膜的形态、活动度、瓣口面积以及有无反流等情况,是诊断瓣膜病的金标准。对于瓣膜病患者,心脏超声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和病情评估,还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如是否需要进行瓣膜置换术或修复术等。
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虽然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 “金标准”,但心脏超声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检测出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肌肉的功能和结构变化,如心肌节段性运动异常、室壁瘤形成等,评估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还可以用于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功能,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
心包疾病患者:心包疾病包括心包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心脏超声可以准确地检测出心包积液的量和分布情况,判断心包的厚度和回声,以及是否存在心包粘连等病变。对于心包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心脏超声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心脏肿瘤患者:心脏肿瘤较为罕见,但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心脏超声可以发现心脏内的占位性病变,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活动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为心脏肿瘤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在治疗过程中,心脏超声也可用于监测肿瘤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四)术前需要评估心功能的计划手术患者
对于需要进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患者,术前评估心功能至关重要。心脏超声可以全面了解患者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状况,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预测手术风险。医生根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管理措施,以降低手术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
(五)心血管疾病患者随访时
心血管疾病通常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心脏超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对于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心脏的大小、形态、室壁运动以及射血分数等指标的变化,判断治疗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
四、心脏超声的检查流程:轻松应对心脏 “探秘之旅”
(一)检查时间
一般来说,心脏超声检查需要提前预约,患者应按照预约的时间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如果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需要在检查前空腹至少 4 - 6 个小时,以避免胃内容物反流导致误吸,同时也能减少胃肠道气体对超声图像的干扰,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二)检查方法
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通常需要左侧卧位躺在检查床上,充分暴露胸前部皮肤,双手自然放在头部,全身放松,心情平静。超声科医生会将超声探头涂抹上耦合剂,然后将探头放置在心前区,稍加压并来回移动,从心脏前方对心脏的各个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需要根据医生的要求变换不同体位,如平卧位、右侧卧位等,以便医生获取更清晰的图像。整个检查过程一般需要 10 分钟左右。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前,患者需清除口腔异物,然后在咽喉部喷上局麻药,以减轻检查时的不适感。医生将超声探头通过口腔缓慢进入食管,到达相对应的心脏平面,从心脏后方进行心脏各部位的检查。由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需要将探头插入食管内,操作相对复杂,检查时间也会稍长,一般需要 15 分钟左右。
心脏超声造影检查:如果是心脏超声造影检查,患者需要提前经心导管或外周静脉注入声学造影剂,然后再按照上述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方法进行检查。造影剂注入后,心脏的结构和血流灌注情况会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来,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三)注意事项
检查前
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女性体检者应避免穿连衣裙,以便于检查时暴露胸前部皮肤。
建议检查前不要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保持平静的状态,避免紧张情绪。过度紧张可能会导致心率明显加快,虽然一般不会影响对心脏结构的判断,但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尤其是舒张功能的准确评估。
检查前须将详细病史及各种检查结果告知彩超室医生,复查超声心动图者,可提供既往检查报告给医生以便对照。
体弱、儿童、神志不清者,需要有健康人陪同前往检查,以确保检查过程的顺利进行。
检查中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配合,保持静止不动,避免移动身体,以免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患者应避免大声说话、接打电话等行为,因为这些可能会导致胸壁起伏过大,致使图像采集的位置不稳定,进而影响图像质量,干扰医生对检查结果的判断。
如果患者在检查中出现不适,如恶心、呕吐、心慌等症状,或者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必要时可停止检查。
检查后
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人体无辐射、无创伤,检查结束后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患者可以及时清理皮肤上的耦合剂,耦合剂一般对皮肤无刺激,但少数皮肤敏感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患者应妥善保管好检查报告,检查结束后,应尽快将报告拿给主治医生查看,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等进行综合分析,给出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
五、心脏超声的报告解读:看懂心脏的 “健康密码”
拿到心脏超声报告后,很多患者会被上面密密麻麻的数据和专业术语弄得一头雾水。其实,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就能大致了解报告所传达的信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及其正常范围(不同医院和仪器可能会略有差异):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正常男性一般为 35 - 55mm,女性为 30 - 50mm。该指标反映左心室在舒张状态下的大小。若数值增大,可能提示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心脏长期承受过高压力或容量负荷,导致心室腔扩张;数值减小则较为少见,可能与限制性心肌病等有关,限制了心室的正常舒张。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正常范围男性约 25 - 37mm,女性约 20 - 32mm。它体现左心室收缩期末的大小。当出现心肌梗死、心肌病变时,心肌收缩力下降,左心室不能有效收缩,致使 LVESD 增大,心脏泵血功能受损。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范围一般在 50% - 70%,是评估心脏收缩功能的关键指标,代表左心室每次收缩将心室腔内血液泵出的比例。LVEF 降低,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如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心肌病引起心肌结构改变等,意味着心脏收缩泵血能力减弱;若 LVEF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心动过速等情况,但也可能存在测量误差等因素。
室间隔厚度(IVS)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正常厚度均在 6 - 11mm。室间隔或左心室后壁增厚,可能是肥厚型心肌病,其为一种遗传性心肌疾病,心肌异常肥厚,影响心脏正常功能;也可能是长期高血压导致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肌代偿性增厚。而厚度变薄,可能是心肌梗死部位心肌细胞坏死、纤维化,失去正常心肌组织的厚度和功能。
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超声会观察瓣膜的形态、结构、活动度以及有无反流和狭窄。正常情况下,瓣膜质地柔软,开闭灵活,无反流和狭窄。二尖瓣反流常见于二尖瓣脱垂、风湿性心脏病等,导致血液在左心室收缩时反流回左心房;主动脉瓣狭窄多由瓣膜钙化、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阻碍血液从左心室流向主动脉,增加心脏负担。
心包腔:正常时心包腔内可有少量生理性积液,一般不超过 50ml。若出现心包积液,可见液性暗区,其原因多样,如感染性心包炎、肿瘤转移至心包、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心包等。大量心包积液会限制心脏活动,影响心脏功能,引发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等症状;若心包腔出现粘连、增厚,则可能是缩窄性心包炎,影响心脏的舒张功能,导致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
除了这些指标,报告中还会有对心脏整体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性结论。例如,报告可能会提到 “心脏各腔室大小形态正常,室壁运动协调,各瓣膜未见明显异常,LVEF 正常”,这表明心脏结构和功能目前处于正常状态;若出现 “左心室增大,室壁运动减弱,LVEF 降低,二尖瓣中度反流” 等描述,则提示存在相应的心脏疾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明确病因,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心脏超声作为给心脏做的 “深度体检”,在心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了解心脏超声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项检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如果你对心脏超声检查还有其他疑问,或者想了解更多心脏健康知识,欢迎随时咨询专业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