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耳鸣困扰,耳鼻喉日常护理这样做
告别耳鸣困扰,耳鼻喉日常护理这样做
董楠 渑池县人民医院中医诊疗中心
一、引言
耳鸣,这一常见的听觉障碍,如同一只无形的手,扰乱着无数人的生活。据统计,全球约有 15%-20% 的人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耳鸣,它不仅会导致听力下降、睡眠障碍,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然而,很多人对耳鸣的认识不足,往往在出现症状后才追悔莫及。事实上,耳鸣的发生与耳鼻喉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做好日常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缓解耳鸣症状。
二、耳鸣的成因分析
(一)耳部疾病
耳部是声音传导和感知的重要器官,许多耳部疾病都可能引发耳鸣。例如,外耳道耵聍栓塞,当耵聍(耳屎)过多堵塞外耳道时,会阻碍声音的正常传导,导致耳朵内出现嗡嗡声;中耳炎,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中耳炎,炎症都会刺激耳部神经,引起耳鸣,同时还可能伴有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内耳疾病如梅尼埃病,由于内耳淋巴液循环障碍,导致膜迷路积水,除了耳鸣外,还会出现眩晕、听力波动性下降等典型症状。
(二)鼻部问题
鼻子和耳朵通过咽鼓管相连,鼻部的健康问题也可能影响耳部功能,进而引发耳鸣。过敏性鼻炎患者,由于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会堵塞咽鼓管咽口,导致中耳内气压不平衡,出现耳鸣、耳闷等症状;鼻窦炎患者,鼻窦内的脓性分泌物可能通过咽鼓管逆流至中耳,引发中耳炎症,从而产生耳鸣。此外,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鼻部结构性问题,也会影响鼻腔通气和咽鼓管功能,增加耳鸣的发生风险。
(三)咽喉因素
咽喉部与耳部同样存在密切的联系。慢性咽炎患者,咽喉部黏膜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能导致咽鼓管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影响咽鼓管的正常开放和闭合功能,进而引起耳鸣;反流性咽喉炎,胃酸等消化液反流至咽喉部,损伤咽喉部黏膜和周围组织,炎症波及咽鼓管时,也会出现耳鸣症状。此外,长期大声说话、过度用嗓等行为,可能导致咽喉部肌肉疲劳和损伤,间接影响耳部功能。
(四)其他因素
除了耳鼻喉局部的病变外,一些全身性因素也可能引发耳鸣。例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会导致内耳血管供血不足,耳部神经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供应,从而出现耳鸣;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引发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影响耳部神经和血管的正常功能,导致耳鸣;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噪音会损伤内耳毛细胞,造成感音神经性耳鸣;精神压力过大、长期熬夜、过度疲劳等,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内耳的血液循环和神经调节,进而引发耳鸣。
三、耳鼻喉日常护理方法
(一)耳部护理
1. 保持外耳道清洁
正确清理耵聍是保持外耳道清洁的关键。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灰尘、异物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耵聍会随着咀嚼、说话等动作自行排出,无需频繁清理。但如果耵聍过多堵塞外耳道,引起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清理,避免自行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掏耳,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和鼓膜。此外,在游泳、洗澡时,要注意防止水进入外耳道,以免引起外耳道炎。如果不慎进水,可以将头偏向一侧,单脚跳跃,使水自然流出,或者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入口处,但不要深入耳道内部。
2. 避免噪音伤害
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是导致耳鸣和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如工厂车间、KTV、酒吧等。如果因工作需要必须接触噪音,应佩戴合适的耳塞或耳罩等防护用品,降低噪音对耳朵的伤害。同时,要控制使用耳机的时间和音量,尽量使用头戴式耳机,避免使用入耳式耳机,因为入耳式耳机直接插入耳道,会使声音更接近鼓膜,对耳朵的损伤更大。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 60%,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超过 1 小时,每隔一段时间要让耳朵休息一下。
3. 注意耳部保暖
耳朵的血管较为细小,对外界温度较为敏感。在寒冷的天气里,要注意耳部保暖,避免耳朵受到寒冷刺激,引起耳部血管收缩,导致内耳供血不足,引发耳鸣。可以佩戴耳罩或用围巾包裹耳朵,保持耳部温暖。
4. 合理饮食
饮食与耳部健康密切相关。多吃富含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C、维生素 E 等营养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豆类等,这些营养素具有抗氧化、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有助于维持耳部神经和血管的正常功能。同时,要减少摄入高盐、高脂肪、高糖的食物,避免吸烟、饮酒,因为这些不良饮食习惯会影响血液循环,增加耳部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鼻部护理
1. 保持鼻腔清洁
每天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清洗鼻腔,有助于清除鼻腔内的灰尘、花粉、分泌物等异物,保持鼻腔通畅,减少鼻部炎症的发生。清洗鼻腔时,可以使用专门的鼻腔冲洗器,将冲洗液缓慢注入鼻腔,让液体从另一侧鼻腔或口腔流出,注意冲洗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鼻腔黏膜。此外,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天气里,要佩戴口罩,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物质,刺激鼻腔黏膜。
2. 预防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导致鼻部问题的常见原因之一,预防过敏性鼻炎对于保护鼻部健康至关重要。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对于尘螨过敏者,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更换床上用品,使用防尘螨的床垫和枕头套;避免饲养宠物,或定期给宠物洗澡、梳理毛发,减少宠物皮屑的飞扬。如果已经出现过敏性鼻炎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3. 正确擤鼻
擤鼻方法不当可能会导致鼻腔内的分泌物逆流至咽鼓管和中耳,引发耳部疾病。正确的擤鼻方法是:用手指轻轻按住一侧鼻翼,擤出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然后再交替进行。注意不要同时捏住两侧鼻翼用力擤鼻,以免造成鼻腔内压力过高,损伤鼻黏膜和咽鼓管。
4.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加强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瑜伽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鼻部疾病的发生。同时,锻炼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鼻腔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鼻腔的防御功能。
(三)咽喉部护理
1. 保持咽喉部湿润
咽喉部干燥容易引发咽喉炎,因此要注意保持咽喉部湿润。平时要多喝水,每天饮用足够的温开水,保持咽喉部黏膜的湿润。可以在室内放置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尤其是在干燥的季节或使用空调、暖气的环境中。此外,还可以适当饮用一些具有润喉作用的饮品,如蜂蜜水、梨水、菊花茶等。
2. 合理用嗓
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过度用嗓,如长时间演讲、唱歌等。如果需要长时间用嗓,应注意控制音量和时间,每隔一段时间要让嗓子休息一下。对于教师、歌手等用嗓较多的人群,要学会科学用嗓的方法,如使用腹式发声法,减轻声带的负担。同时,要避免在嘈杂的环境中大声说话,以免不得不提高音量,损伤声带。
3. 注意饮食调理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大蒜等,这些食物会刺激咽喉部黏膜,引起咽喉部充血、水肿,加重咽喉炎症状。同时,要减少吸烟、饮酒,因为烟草和酒精对咽喉部黏膜的损伤较大,容易引发咽喉炎和其他咽喉部疾病。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类、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增强咽喉部黏膜的抵抗力。
4. 预防反流性咽喉炎
反流性咽喉炎与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要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晚餐不宜过饱,以免胃酸分泌过多,导致反流。睡前 2-3 小时不要进食,以免食物反流至咽喉部。同时,要避免食用容易引起胃酸分泌的食物,如咖啡、浓茶、巧克力、碳酸饮料等。如果已经出现反流性咽喉炎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抑酸药物、促胃肠动力药物等进行治疗。
四、耳鸣的应对措施
如果已经出现耳鸣症状,除了做好耳鼻喉日常护理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及时就医检查
耳鸣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因此一旦出现耳鸣症状,尤其是持续时间较长、伴有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耳部、鼻部、咽喉部检查以及听力测试、耳部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二)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散步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情绪,有助于减轻耳鸣症状。
(三)尝试声音疗法
声音疗法是一种通过使用特定的声音来掩盖或缓解耳鸣的方法。可以使用耳鸣掩蔽器、白噪音发生器等设备,产生一种与耳鸣声音频率相近的背景声音,以掩盖耳鸣,减轻耳鸣对生活的影响。此外,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自然声音(如海浪声、鸟鸣声等)也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耳鸣症状。
(四)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耳鸣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肝火旺盛等因素有关。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法进行治疗。例如,按摩耳周的穴位,如听宫穴、听会穴、耳门穴等,每次按摩 10-15 分钟,每天 2-3 次,有助于促进耳部血液循环,缓解耳鸣症状。
五、结语
耳鸣虽然常见,但通过了解其成因,做好耳鼻喉日常护理,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耳鸣症状,守护耳鼻喉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耳部、鼻部、咽喉部的清洁和保护,避免接触噪音、过敏原等有害因素,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如果出现耳鸣症状,不要惊慌,及时就医,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