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骨矫形:矫正骨骼畸形,重塑关节健康

截骨矫形:矫正骨骼畸形,重塑关节健康

杜滨 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到一些人走路姿势异常,或是肢体形态不对称。这些现象背后,可能是骨骼畸形在作祟。骨骼畸形不仅影响外观,还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幸运的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截骨矫形手术为这类患者带来了希望。这一手术是如何矫正骨骼畸形,重塑关节健康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认识骨骼畸形

骨骼畸形的成因复杂多样,先天性因素、后天的外伤、疾病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都可能导致骨骼生长偏离正常轨迹。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骨骼畸形,主要由遗传和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异常引起。患病的婴儿在出生时髋关节就可能存在结构异常,若未能及时治疗,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出现髋关节疼痛、跛行等症状,严重影响行走功能。

后天因素中,外伤是导致骨骼畸形的重要原因。骨折后如果复位不良,骨折断端愈合时就会出现错位,导致骨骼畸形。例如,儿童时期的肱骨髁上骨折,若治疗不当,可能会造成肘部畸形,影响上肢的正常活动。一些疾病也会引发骨骼畸形,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会侵蚀关节软骨和骨骼,导致关节畸形。患者的手指可能会出现天鹅颈样或纽扣花样畸形,不仅影响手部美观,还会严重降低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穿高跟鞋、不正确的坐姿等,也会对骨骼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增加骨骼畸形的风险。

截骨矫形手术原理

截骨矫形手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手术截断畸形的骨骼,调整骨骼的角度和位置,然后使用内固定器械将骨骼固定在新的位置,让骨骼在正确的形态下重新愈合,从而达到矫正畸形、恢复关节正常功能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对于膝内翻(俗称 “O 型腿”)患者,医生通常会在胫骨近端进行截骨。通过截断胫骨,将下肢力线调整到正常位置,从而减轻膝关节内侧的压力。这不仅能改善腿部外观,还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延缓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展。而对于膝外翻(俗称 “X 型腿”)患者,手术可能会选择在股骨远端进行截骨,通过调整股骨的角度,恢复下肢的正常力线。

截骨矫形手术能够重塑关节健康,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通过矫正骨骼畸形,使关节面的受力更加均匀,减少局部压力过大对关节软骨的磨损。另一方面,恢复正常的肢体力线后,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关节损伤的风险。此外,截骨矫形手术还能改善患者的行走姿势,减轻因行走异常对脊柱和其他关节造成的额外负担,从而保护整个运动系统的健康。

手术的实施过程

术前准备

截骨矫形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这包括体格检查,医生通过对患者肢体形态、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等方面的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影像学检查同样至关重要,X 线片能够清晰地显示骨骼的形态和畸形程度,为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CT 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骼结构信息,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骨骼的三维形态。MRI 检查则有助于发现关节内的软组织损伤,如韧带撕裂、半月板损伤等。

在完成各项检查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这一过程中,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骨骼畸形类型、严重程度以及身体状况等因素。同时,医生还会与患者充分沟通,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过程、风险和预期效果,让患者对手术有充分的了解,做好心理准备。

手术操作

截骨矫形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开始后,医生会在患者的皮肤上做一个适当长度的切口,暴露需要截骨的部位。然后,使用专业的手术器械,如骨锯、骨刀等,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方案截断骨骼。在截断骨骼后,医生会小心地调整骨骼的位置和角度,使其恢复到正常的形态。为了确保骨骼在新的位置上稳定愈合,医生会使用内固定器械,如钢板、螺钉等,将骨骼固定住。这些内固定器械不仅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还能促进骨骼的愈合。手术结束后,医生会逐层缝合切口,并对伤口进行包扎。

术后康复

术后康复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在手术后的早期,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和疼痛。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肌肉收缩锻炼,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等。这些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血栓形成。

随着伤口的愈合,患者可以逐渐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借助康复器械,如 CPM 机(持续被动运动机),进行膝关节、髋关节等关节的屈伸锻炼,恢复关节的活动功能。当患者的骨骼愈合达到一定程度后,医生会建议患者逐渐开始负重行走训练。这一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从部分负重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避免因过早负重导致骨骼移位或内固定器械断裂。

在康复过程中,定期复查也十分重要。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 X 线检查,以了解骨骼的愈合情况。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康复方案,确保患者能够顺利恢复。

截骨矫形手术的效果和风险

手术效果

截骨矫形手术在矫正骨骼畸形、重塑关节健康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许多患者在接受手术后,肢体形态得到了明显改善,行走姿势更加自然,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也得到了有效缓解。以膝内翻患者为例,通过截骨矫形手术,下肢力线得到纠正,膝关节内侧的压力显著减轻,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行走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长期的随访研究表明,截骨矫形手术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延缓关节退变的进程,降低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风险。

手术风险

尽管截骨矫形手术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截骨矫形手术可能会出现感染、出血、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感染是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影响骨骼的愈合,甚至导致手术失败。为了降低感染的风险,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会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术后也会给予患者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截骨矫形手术中,如果操作不当,还可能损伤周围的神经和血管,导致肢体麻木、无力、血液循环障碍等症状。因此,手术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手术技巧,在手术过程中小心操作,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此外,截骨矫形手术后,还可能出现骨骼愈合不良、内固定器械松动或断裂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手术效果,需要进一步治疗。

截骨矫形手术的未来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截骨矫形手术也在不断发展。在手术技术方面,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截骨矫形手术带来了新的突破。医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精确地模拟手术过程,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并制造出符合患者骨骼形态的定制化内固定器械。这不仅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创伤。

生物材料的不断创新也为截骨矫形手术带来了新的希望。新型的生物可降解材料逐渐应用于临床,这些材料在骨骼愈合后可以逐渐降解吸收,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器械的痛苦。同时,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也为骨骼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培养和移植自体干细胞或组织工程骨,有望实现更高效、更完美的骨骼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