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杀手”——骨关节炎的早期信号与预防
膝关节“杀手”——骨关节炎的早期信号与预防
荥阳市人民医院 骨二科(骨关节外科)陈燕慧
一、引言
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运动损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膝关节骨关节炎不仅会导致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关节畸形、残疾等严重后果。因此,了解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信号,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维护膝关节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信号
(一)关节疼痛
关节疼痛是膝关节骨关节炎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疼痛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疼痛的部位多位于膝关节内侧或外侧间隙,也可累及整个膝关节。初期疼痛可能为阵发性,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逐渐变为持续性,且疼痛程度逐渐加重。例如,患者在上下楼梯、长时间行走、蹲起等动作时,会感到膝关节疼痛明显,而在平地行走时疼痛相对较轻^[1]^。
(二)关节僵硬
患者可能会在早晨起床后或长时间休息后,感到膝关节僵硬,活动不灵活。这种僵硬感通常在活动一段时间后会逐渐缓解,一般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关节僵硬可能是由于关节软骨磨损、滑膜炎症等原因导致关节内润滑液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增加,从而影响关节的正常活动。
(三)关节肿胀
膝关节周围可能会出现肿胀,这是由于炎症引起的滑膜增生、关节积液等原因所致。肿胀的程度可因病情轻重而异,轻者仅表现为膝关节局部饱满,重者则可出现明显的肿胀,甚至影响关节的活动。关节肿胀不仅会导致关节外观的改变,还会增加关节内的压力,进一步加重关节疼痛和僵硬的症状^[2]^。
(四)活动受限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发现膝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减小,难以完成某些动作。例如,无法完全伸直或弯曲膝关节,下蹲困难,行走时出现跛行等。活动受限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洗漱、上下楼梯等,还会限制患者的运动能力,降低生活质量。
(五)摩擦音
在活动膝关节时,患者可能会听到或感觉到关节发出的摩擦音,如“嘎吱嘎吱”的响声。这是由于关节软骨磨损,关节面不平整,导致关节在活动时相互摩擦而产生的。摩擦音的出现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一个重要早期信号,提示关节软骨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
三、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因素
(一)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的软骨会发生退行性改变,软骨的弹性和韧性逐渐降低,关节面的光滑度下降,关节的润滑功能减弱,从而增加了骨关节炎的发生风险。一般来说,40岁以上的人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6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可高达50%以上^[3]^。
(二)体重因素
体重超标会给膝关节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是膝关节的内侧间室。每增加一公斤体重,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就会相应增加数倍。长期承受过大的压力会导致膝关节软骨磨损加速,关节软骨下骨暴露,引发骨关节炎。因此,肥胖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三)运动损伤因素
膝关节在运动中容易受到损伤,如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骨折等。这些损伤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关节软骨的继发性损伤,增加骨关节炎的发生几率。例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关节面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关节软骨承受的应力分布不均,容易发生磨损。
(四)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有家族史的人群患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风险相对较高。一些基因突变或多态性可能会影响关节软骨的代谢、修复能力以及关节的稳定性,从而增加骨关节炎的发生风险^[4]^。
四、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预防策略
(一)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预防膝关节骨关节炎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减轻膝关节的负担,降低关节软骨的磨损速度。建议采用低热量、高营养的饮食方式,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同时,结合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以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二)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可以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促进关节软骨的营养代谢,从而预防骨关节炎的发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这些运动动作缓慢、柔和,对关节的冲击力较小。避免过度运动和高冲击性的运动,如长跑、跳跃、爬山等,这些运动可能会加重膝关节的负担,导致关节软骨损伤。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拉伸放松,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5]^。
(三)加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
强健的关节周围肌肉能够分担关节所承受的压力,减轻关节的负担,从而降低骨关节炎的发生风险。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力量训练,如股四头肌锻炼(坐在椅子上,伸直双腿,脚尖勾起,然后缓慢抬起小腿,保持几秒钟后放下)、臀肌训练(侧卧,双腿伸直,上面的腿向上抬起)等。每个动作可重复进行10 - 15次,每天进行2 - 3组,坚持长期锻炼,能够有效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
(四)注意关节保暖
寒冷和潮湿的环境会使关节周围的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加重关节疼痛和僵硬的症状,增加骨关节炎的发病几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关节保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时,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关节直接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可以佩戴护膝、护腕等关节护具,保护容易发病的关节部位;在空调房间内,不要将温度调得过低,同时避免长时间对着空调出风口直吹^[6]^。
(五)合理饮食
饮食对于关节健康也有着一定的影响。适当增加富含钙、维生素D和胶原蛋白的食物摄入,有助于维持骨骼和关节的健康。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牛奶、豆制品、鱼虾等食物富含丰富的钙;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晒太阳是获取维生素D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通过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肝脏等进行补充;胶原蛋白能够增强关节软骨的弹性和韧性,猪蹄、鱼皮、鸡爪等食物中含有一定量的胶原蛋白。此外,多吃一些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蓝莓、草莓、橙子等,有助于减轻关节内的炎症反应,保护关节组织。
(六)避免关节损伤
在进行体育活动或日常活动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关节受到损伤。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和运动装备,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如果发生关节损伤,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以减少关节损伤对关节软骨的影响,预防骨关节炎的发生。
五、结论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了解其早期信号,如关节疼痛、僵硬、肿胀、活动受限和摩擦音等,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同时,针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如控制体重、适度运动、加强肌肉力量训练、注意关节保暖、合理饮食和避免关节损伤等,可以降低骨关节炎的发生风险,维护膝关节的健康。公众应提高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方式,共同守护膝关节的健康。